寻觅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陈蕃也没有推辞,立刻拱手道:“臣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深恩。”

他是胡广的门生,之前受梁冀案拖累,郁郁不得志,却幸运地遇到一位欣赏他的帝王。

刘志于他是君王,更有知遇之恩。

此时天下十三州,六处都护府,疆域广阔,但刘志仍然心有不足,若不是去年北匈奴侵袭,他原计划是先取安南。

如今海外开发象牙海湾,安南隔在中间,成为了随时都可能出岔子的不安定因素,严重影响了刘志的海外计划。

何况古缅甸也就是滇国,已经纳贡称臣,古泰国在大汉的帮助下,统一为掸国,也自认为是大汉的藩国。

如此形势下,反而是早年就属于汉土的安南,却一直没有动静。

不过没关系,打就是了。

自己归顺的只能算藩国,动手打下来的,才算是自己的土地,想怎样就怎样,岂不是更方便?

还有一个,当年章帝时收复的琼海国,在顺帝时期叛乱自行脱离。

一来藓芥之国,没必要让他梗在那里恶心自己,二来那边也是个天然的港口,用来做个海上中转站,十分适合。

冬春季没有台风,正是出兵的好时候,只是委派谁为将领,还需要仔细斟酌。

毕竟西北方的凉州三明,都是骑兵将领,又长期与北方名族作战,手底下的士兵根本不能适应南方的地理和气候。

而南方长期无战事,又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人才,确实是个难题。

刘志与军机府的几位老将军商议了一下,马续举荐了荆州屯田校尉陆奉。

“陆校尉手底下水军颇多,又有武陵夷两万,皆是熟悉水战。

且陆奉曾经参与剿灭公孙举,我观其用兵打战,皆机敏灵动,稳中求胜。”

这么一说,也挺有道理的,而且刘志之前为了造船出海,曾派陆奉协助扬州训练海上水军。

这几年借着通商的机会,刘志派间谍入安南,不仅了解对方的军事情况,还绘制了详细的军事地图。

经过多番商议,制定了海陆两线进攻的基本战略。

陆地上派交州屯田校尉刘和,联合益州部分军队,由早已调回京师的虎贲军中郎将赵恺统领。

三军汇合,少说也有六千正规军了,再加上荆州的武陵夷两万,攻打一个小小的安南,陆上军力足够了。

海上则由陆奉带队,联合荆州、扬州和交州三地的水军,人数亦有五千,携带着大量火器,直抵安南。

到时候邓演带兵从黄金半岛北上,掸国和滇国也共助声势,形成一个完美的包围圈,何愁大事不成。

大汉的文臣们,对于这个计划都表现得云淡风轻,帝国最厉害的对手匈奴都说灭就灭了,何况是曾经为手下败将的安南。

与数年前的激烈反对相比,现在他们对于大汉军队的战斗力,信心十足。

至于没钱没粮?

怕什么,那会儿大汉比这更穷,不是也发动了辽东、辽西之战,还大获全胜了么。

如今与那时候相比,已不知强了多少倍,有什么好担心的。

不知不觉中,大汉人的骄傲和荣誉感又悄悄地回来了,只有强大的军事和文化上的胜利,才能让人产生如此强烈的优越感。

决议一下,立刻由兵部发下了文书,户部与吏部也同时配合行动,工部紧急调动武器存货。

但工部仓库中只有冷兵器,弓箭、横刀、长枪,铠甲等等,最核心的火药武器却一直掌握在直属于皇帝的内务府中,没有陛下的亲笔手书,不得调动。

一声令下,各部分都开始行动起来,筹措粮食,运送武器,整顿兵马,准备船只……

这一次刘志可没打算偷袭,大大方方的递交了战书,将对方称之为叛贼,让他们限期归还国土,既往不咎,否则便自己动手取了。

安南当然不会理,要还的话早在掸国等归附之时,他就软了调。

弹丸小国,之所以有如此胆气与庞大强盛的大汉相抗衡,所倚仗的不过是天遥地远,道路不便罢了。

安南还有一个大杀器,那就是毒虫猛兽,以及热带雨林的瘴气。

顺帝时,安南叛乱,前去平叛的军队就吃了这个大亏,所以才会铩羽而归。

因此,这次出征还需要太医院的配合,准备了大量的驱虫药粉和治疗瘴气的药物。

除此以外,太医院也派出了三名精于解毒的医师,以及几十名医学院的学子。

外伤方面自不必说,有专门的军医随行,到了交州,又从本地征调了十几名擅长对付毒虫瘴气的医师,做好了万全之策。

由于道路难行,赵恺要比陆奉先出发,到了交州与安南交界处,又高薪征用了许多本地猎户。

山林中危险重重,而这些猎户是最熟悉此中情况的,有他们做向导,要少走许多弯路。

赵恺也不着急,逢山开山,遇水搭桥,一路都以稳妥为主,决不冒进。

安南派出了大量探子,在他们前进的路上设伏,那真是花样百出,什么驱赶林中猛兽和毒虫攻击,什么在水源中下毒,在必经之地大量挖陷井或者埋锋利的竹刀……

只是这些花样他们几十年前就玩过一次了,再玩一遍自然效果大打折扣,汉军刻意研究过他们的招数。

每一样都商议出破解之法,所谓的猛兽最好对付,霹雳弹一出,简直就是它们的最大克星。

不管是老虎还是野猪,一弹过后,即便不死也被吓得魂飞魄散,以后看见大汉军队便望风而逃。

毒虫和瘴气方面,由于准备充分,伤害也不大,虽然有点小的损失,但绝对影响不到军队战斗力。

地上的陷阱是最不划算的,花费了安南大量的人力物力,有经验的猎户随时都能破解,大不了绕路而行。

实在绕不过去的,浪费点时间就成了,反正他也不急着行军。

最难对付的其实是水源投毒,十分令人头疼,古代所谓的银针探毒都是鬼话,根本试不出来。

没办法,只能每到一处水源,就抓几只小动物来做实验,遇到干净的水就赶快多储存一些。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热带地区水果蔬菜充足,实在不行的时候,就搭配着吃点干馍,硬撑着几天不喝水,也能熬过去。

莽莽丛林,赵恺走了一个多月,到安南的时候,都已经春末了。

他也不急着进攻,找了处易守难攻的地方,安营扎寨,修养整顿,等待战术上的合围成功。

出发前刘志便交代了,攻心为上,能够不费一兵一卒智取是最好的,到时候他只问结果,不会管他们用了什么手段。

有这样一个明理而赏罚分明的皇帝,谁也用不着担心功劳会白费,自然也就更用不着争功了。

因为军中随行有龙麟卫密探,到时候会把详细的战报送给皇帝御览,所以若是有自作聪明的将领,恐怕到时候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见到大汉军队走出了丛林,安南王有些慌了,很快他又陆续接到了各方求援。

滇国、掸国和邓演的水军,已经封锁了南面边境线,然后按兵不动,海上又有几十艘大小战舰袭来……

强大的压迫之下,安南皇城内顿时人心惶惶,大臣们惊慌失措,现在就是想逃都没地方逃了。

于是纷纷开始向国王施加压力,主张向大汉服软,或许还能保住个藩国的地位。

但老皇帝心里头却门儿清,如果去年他跟滇国、掸国一起派使者入洛阳,还能有保住王位的可能。

可现在兵临城下,再想着当藩王已经是痴人说梦了,真是一步错步步都错啊。

眼看着各路大军都开始缓缓向前推进,朝中顿时炸开了锅,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密谋政变,拿下老国主,向大汉投降。

强敌环饲,谁也不想玉石俱焚,陪着固执己见的老国主去送死。

这老皇帝也是个狠人,知道大势已去,无法再翻身之后,干脆禅位于太子,自己却一杯毒酒留了个全尸。

临死前授意新王向大汉投降,这样至少还能保证自己的家族不会灰飞烟灭。

接到降书,三大巨头齐集安南王城,按照品级,是承恩公邓演的爵位最高。

受降仪式自然由他来主持,安南新皇才刚刚当了几天的皇帝,就亡国了,而他的使命恰恰也是如此,说起来也够悲催的了。

新皇帝袒背相迎三里,负荆请罪,向邓演上交了国玺。

这一招不可谓不狠,完全将自己的颜面和尊严踩在了脚底下,不过,这一招也够绝。

置之死地而后生,以大汉天子的一贯作风,只要他把姿态低到尘埃里去了,就绝不会赶尽杀绝。

和家族命运比较起来,个人的尊严又算得了什么,何况他的父亲当年既然敢叛出汉庭,就应该有这个思想准备。

早晚有一天报应会来。

当然,邓演也不会擅自做主,决定他的命运,立即修书用最快的速度送达京城。

安南大捷,本就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胜的这么容易,完全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刘志果然将他封为安南王,但却在京城给他赐了一座府邸,这位够狠够绝,留在安南始终就是个隐患。

但大汉一向以仁德治天下,又不好打自己的脸,只能采取了这种折衷的办法。

让你背井离乡,远赴京城,失去了支持你的人民和土地,便是头斩断利爪的猛虎,也只能趴着了。

而安南那边的皇宫,也改成了安南王府,由朝廷指派的国相负责。

安南王族尽皆随赵恺返回京师,而陆奉则暂时留在了安南,负责震慑和协助新的安南国相。

邓演在安南等到赵恺走后,也退回了黄金半岛,毕竟他的主要任务还是修建港口。

朝中经过一轮讨论,委派原御史大夫王畅为安南国相,另外任命原荆州牧董班为东南特使,总管安南、滇国和掸国事宜。

董班在拉拢驯化蛮夷方面很有经验,他在荆州成绩斐然,之前刘志曾想把他调回京师任职。

但被他被拒绝了,后来领命去修建长江防汛水利工程,数年来已经初具规模。

荆州的一切都已步入正轨,现在刘志把他派到了更需要治理的南洋一带。

毕竟那里离京师太远,又曾经反叛过,所以攻占收复不是最终的目的。

如何使当地的居民,发自内心的认同大汉,把自己当成大汉人,才是最终命题。

熙元七年还有一件大事情,就是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

经过了前两次考试,大汉上下早就习惯了,前期的考试都十分顺利。

而且他们一个个都有了经验,刚过了年,便有许多人来到了京城,拜访名师,进太学旁听,互相交流等等。

还有自知学问不够,但自认为还有些背景的,完全冲着那十个举荐名额来的,想捞个同进士的资格。

因此带着重金,来京中找家族长辈活动,毕竟,学问不够,办事能力强,情商高也是一种官场必备能力。

有时候这样的人在入仕之后,还比那些只知道埋头做文章的人,更有前途。

也有冲着那三十个诗才名额来的,到京师以诗会友,了解下其他人的水平,开拓下自己的思路。

到了夏天,基本上该来的都到得差不多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弟或者商人家庭,都有钱。

鉴于上次科举的食物中毒事件历历在目,许多人都不惜钱财,租房居住。

家族在京城有人的最是方便,早就给家中赶考的子侄辈准备好了清静的房间,好方便他温习功课。

有钱富裕的主,也会租住独门独院,钱少的便几个同乡拼屋住,实在没钱的才会去住客栈。

经过这么多年的科举推广,已经开始有贫家子弟赶考,虽然所占数量极少。

但对于刘志来说,这也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现象,起码如今赶考的寒门子弟数量已经明显有所上升。

这给世家阶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都开始严格要求家族子弟,逼着他们努力上进。

古代交通不便,有些州郡又路途遥远,赶考一次所费的盘缠不轻,对于家庭条件稍微差点儿的破落贵族子弟,以及一些乡下普通土财主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寻觅书屋推荐阅读:逍遥太子爷亮剑之保家卫国上兵血途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大唐,小兕子一家全靠我养着!!欢乐宋华夏网游【强到只剩开挂】四海兄弟,带着群英系统穿越三国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厨子也可以改变战国历开局盘点永乐大帝,诸皇震惊时空战纪酒海钩沉帝国从零开始大乾暴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抗战之超级小兵红楼梦之庶子贾环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都城一品神探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崇祯窃听系统汉末龙蛇风云录开局被退婚,嫂子说,我嫁你群芳斗艳:多情家丁最风流伐清从南洋开始穿越古代:商城空间可种田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无始皇口谕,不得踏入银河边关国公很厉害?看我杀出一个皇位来打脸我就刷个抖音,古人求着说别停!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三国:凤雏已死,血凰当立纵马西域总关情老爷,少爷他浪子回头要考科举摄政王的田园小娇妻老子是最强皇帝红颜与剑影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三国:腐烂行尸,走肉国度!厚黑小县令,从驸马到皇帝抗日之神级兵王大明读书人,怎么会逆儒?穿越:刚成大将军,就要远征唐残三国大逃杀
寻觅书屋搜藏榜:调教大宋我家世显赫,躺平不过分吧!汉末新三国逍遥初唐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澜沧行红楼襄王凤逆天下北月篇高贵汉末毒士特种兵之特别有种五代十国之铁马骝捡个王爷去种田朕要把江山折腾黄了大明:带重八刷副本,大明成仙国英雄问鼎梦回大长安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红楼锦绣重生为奴,调教小邪妃灭元1399大明英雄之征战四海红楼梦之庶子贾环满门忠烈,不如我咸鱼败家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初唐夜行我有一颗仙人球超神狂兵星辰恋三千愁三国之霸王孙策魏虎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殿下有疾谋晋残卷大唐静等李二杀兄逍遥秀才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假太监:开局撞破皇帝女儿身宋朝玩主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大国无疆唐朝地主爷野蛮娇妻:残王的特工宠妃浮世烟云续命大明朝浪公昆哥的新书,袖珍国先婚厚爱回到大唐当雄臣影视:开局奖励二十万重骑兵
寻觅书屋最新小说: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