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女子无才辨是德
女子连功名都不能考,边关建功立业,更是痴心妄想。
裴十二郎只是一脸落寞的看着众人,清冷的声音说道:
“我是一个女子,也只是一个女子,就算有再高超的剑法和才华,依旧不能报效朝廷!
只能待在扬州的家中,贪图享乐,高三十五,不享受这盛世的繁华,我还能做什么?”
高适:……
【裴姐姐又酷又飒!这颜值杀我呀!】
【5555,我真的哭死好吧,她真的是太可怜了!】
【没想到裴十二是个大美女,她胸中的抱负却无法实现,太遗憾了!】
【都说大唐是女性地位最高的一个阶段,可是……,跟我们现在相比还是差的太远了!】
【所以,大唐的遗憾是什么?】
众人久久无言,裴十二无奈念了一首诗:
“梨花醉春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孤桥,明月,美人,念完诗后的裴小姐转身离去,不再停留。
高适和李白都呆立住了,裴公子……裴小姐,居然有这么好的文采!
【为什么我们后世没有听说过裴姑娘的大名!】
【像她这么优秀的女性,也被淹没在滚滚的历史红尘中!】
【唉,真的是替她感到遗憾!】
【切,遗憾什么?这就是历史的大方向,古人不说了吗?女子无才便是德!】
【就是,老老实实的相夫教子就好了,搞什么特立独行啊?】
【嘿,你小子是想跟我对线是吧!】
周姐看着裴家小姐也是心疼不已,拉着李白大大的袖子说道:
“李白大大,真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吗?像裴家小姐这样的人太多了,这社会世俗的偏见也太多了。”
李慕白摇头笑道:
“周姑娘说的哪里话?根本就没有这一说法!”
周姐呆住了,这话是谣言吗?
【???】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假的?】
【不是吧,难道我们被骗了上千年!】
【有没有一种可能大唐的女性地位社会高,所以还没有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是后面才出来的!(狗头保命)】
周书仪赶紧问道:
“李白大大!真没有这种说法吗?我身边有不少人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好好的相夫教子,才是我们女人的正业,这话难道不对?”
李慕白赶紧解释道:
“周姑娘,裴家小姐很不错,你也很不错,你们都拥有着自己的才华,都非常的优秀,哪怕是很多男子也是无法企及!
虽然大唐的情况是如此,女子的身份限制太多,但我相信总有一日,这种情况会出现改善!
至于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并不存在!
只有一个说法,女子无才辨是德!如果一个女子没有很好的才华,却能够明辨是非,依旧是一个很优秀的女性!”
【李白大大说的真好,为我们发声了!】
【真的要做个独立的女性,不要成为别人的拥趸。】
【我很庆幸活在这个新时代,不会像古代那样,报国无门,毫无出路!】
【所以,大唐的遗憾到底是什么?
遗憾的是:高适蹉跎半生,暮年得志。
遗憾的是:李白潇洒肆意,空有大鹏之志,却沦为阶下囚,最终了然一生。
遗憾的是:少年杜甫惬意灵动,最终只道,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的无奈。
遗憾的是:远在长安的皇帝,永远不知道哥舒翰宁死不降。
遗憾的是:裴十二是一个女子,文不输李白,武不输高适,只因女子之身报国无门。
遗憾的是:这天下间的捷径,岂是为寒门所开。
遗憾的是:世间竟然有这么多文武双全的人不得志。
遗憾的是:盛世长安,终是不复再现。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李慕白重重的拍了拍高适的肩膀,醉意朦胧的说道:
“高兄,天下事无所不难,我们要做就做这天底下最难的事!
纵使出生寒微又如何,只要咱们不停的攀登,终有一日会登上山顶,俯瞰世间芸芸众生,实现胸中的抱负!”
高适看着裴姑娘远去的身影,眼神充满迷茫。
就在一刻钟之前!
他觉得李太白和裴家公子都是在虚度光阴,浪费大好青春年华!
他们肆意的出入酒肆青楼之内,他们毫无顾忌的强抢舞女,李太白潇洒不羁的一掷千金,在他眼中就是铺张浪费。
直到,李白身旁的裴十二,要跟自己比拼武艺。
直到,他那引以为傲的一杆长枪,败在了裴十二的剑下。
裴十二解开了自己的长发。
她用自身经历告诉他:我和李白一直都在磨练技艺,只是你看不懂而已。
而在眼下这个充斥刻板歧视的环境中,你所谓的“建功立业”,才是人生的虚幻。
作为身处俗世的“普通人”,高适是怎样看待李白的?
很多时候,是看不懂。
高适第一次看不懂李白,是两人初识之际,谋划各自的前途!
通过芦苇荡的一场交锋,双方不打不相识。
李白拿着作品,敲响了江夏大官李邕的家门,想请对方向朝廷举荐自己。
李白让高适与他同去,可高适却说:我跟他家又没交情,这不太好吧?
而李白则说:以我李白的才华,抵得上一千年的相识,一万年的交情!
最后的结果,让高适觉得:
李兄啊李兄,你怎么如此天真幼稚,如此“不守规矩”?
再有之后的黄鹤楼之行,他又看到了文采卓然的李太白,好像这天底下,真的没有他不能写的诗!
此时此刻,高适还没意识到,李白的“天真”有多么伟大,多么灿烂,多么了不起。
高适不懂李白,是因为他像普通人一样,思想完全来源于社会世俗,
深知“荐举需要靠人脉”等约定俗成的规矩。
高适不懂李白,因为他们没办法感同身受!
一个从小富贵,却受身份限制!
一个家道中落,却是蹉跎半生!
高适拱手说道:
“李太白,我不懂你也不懂我自己,扬州之约,我已达成!
有缘再见,告辞!”
“高三十五,告辞!”
……
两人终究是又一次分道扬镳,或许是理念的差距太大,或许是思想的不同!
高适喜欢循规蹈矩。
而李白呢?他的思想,完全跳脱了世俗之外,根本不在乎所谓的约定俗成,只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赤诚之心。
换句话讲,高适关注的是现实,活法就像现实中的我们;
而李白关注的是理想,活法就像我们想做却不敢做的,理想中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