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府忠州。
秦良玉的侄子秦翼明正吃早饭的时候,忽然接到消息:锦衣卫来了。
他连忙整理衣服走了出去。
锦衣卫来的快,走的更快。
撂下一封中旨后就直接离开,连念都没念。
秦翼明打开中旨后顿时一愣。
旨意上只有十二个字:阳奉阴违,不动如山,动如雷霆。
秦翼明很纳闷:这是什么意思?
阳奉阴违的意思他懂。
不动如山和动如雷霆都出自《孙子兵法》,他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孙子兵法军争篇: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但是连起来他就搞不懂了。
为了搞清楚旨意的意思,他起身来到马万年的屋子和他一起商议。
不等秦翼明把话说完,有人来报:太子密使来访。
秦翼明和马万年只能同时起身,出门迎接。
返回屋内落座后,密使说明来意。
“勤王?”秦翼明看向马万年,很是震惊。
马万年也在用同样震惊的眼神看着秦翼明。
“两位是否愿意跟着太子起兵勤王?”
“这...”秦翼明开始犹豫,“一般情况下,有陛下旨意才能进京勤王。就像我朝十七年那样,陛下向天下发出勤王诏书,我等看到旨意自会前往。”
“恐怕不会有诏书!”密使说道:“自去年开始,太子殿下就不停地给陛下写信。但陛下从未回信,上个月回了一封信,结果却不是陛下的字迹。”
“正因为出现了这种情况,太子殿下才决定勤王。”
秦翼明不知道如何应对,只能再次看向马万年。
马万年本就比秦翼明小,更不知道如何应对。
见二人都不说话,密使的脸沉了下来:“两位觉得太子是在借着勤王的名义造反?”
“不不不,”秦翼明连忙摆手否认:“太子殿下本就是未来的皇帝,岂会造反?”
“那两位为何不说话?”
马万年接过话茬说道:“不是我们不说话,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那两位先表个态。”
秦翼明立刻说道:“我们支持太子殿下勤王!太子殿下一道令旨,我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马万年愣了下,觉得秦翼明疯了。
四川与京师相隔数千里。
他们既不知道京师的局势,也不清楚崇祯的情况。
此时贸然表态支持太子,绝非上策。
如果崇祯什么事也没有,事后追究起来他们的麻烦可就大了。
看着马万年询问的眼神,秦翼明朝他点头,示意自己做的没错。
秦翼明之所以表态支持,是因为他想起了崇祯的中旨。
传达旨意的锦衣卫为什么来的快,走得更快?
因为他们知道,太子的密使就在他们身后。
为了躲避他们,锦衣卫才会如此匆忙。
问题来了...
锦衣卫为什么要躲太子的人?
就算不愿意相见,也可以在太子的人走后再传达旨意。
他们为什么非要在太子的人到来之前传达旨意呢?
综合考虑。
中旨上的内容就是针对太子的。
中旨让他阳奉阴违,他就阳奉阴违太子。
至于后续的事,以后再说。
马万年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跟着表了态。
密使很满意,交代了一些事后起身告辞。
临走前,马万年问:“什么时候起兵勤王?”
“长则三五月,短则两三月。”
“如果太子让我们跟着起兵勤王,粮草怎么办?总不能饿着肚子出兵吧?”
“放心,会安排的。”
密使走后,马万年迫不及待地问秦翼明:“咱们真要跟着太子起兵勤王啊?”
秦翼明回答:“当然不能。”
“你刚才说的那些话...”
“都是骗人的。”
“你骗了太子,事后就不怕被报复吗?”
“不怕,咱们有陛下的中旨。”
“你的意思是...中旨是针对太子的?”
“当然!”秦翼明把自己的猜想说了一遍。
马万年想了一会,说道:“道路虽然说得通,但有一点不对。”
“哪里不对?”
“时间不对,京师与四川相隔数千里。太子的人从南京出发的消息传到京师,就算京师立刻派人赶往四川,也不可能赶到太子密使的前面。而锦衣卫来的太巧了,只比太子的早一步。”
秦翼明压低声音,分析道:“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
“什么可能?”
“旨意早就拟好了,传达中旨的锦衣卫也早就来到了这里。为了提醒咱们,故意等到太子的人抵达前才向咱们传达旨意?”
马万年恍然大悟:“有可能,太有可能了!”
“等等,”马万年忽然又觉得不对,“陛下是如何提前得知太子要起兵勤王的?”
秦翼明看向天空,缓缓说道:“这并奇怪!姑姑过世前,锦衣卫就曾传达过陛下的旨意,让咱们按照中旨行事。现在看来,这都是陛下的谋划。”
“南京的太子也好,勋贵和东林党也罢,都成了陛下的棋子!”
马万年似懂非懂:“咱们呢?也是棋子吗?”
“当然!”
“那...”马万年迟疑了一会,问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阳奉阴违,不动如山,动如雷霆!”
“我听不懂...”
“嘴上说着支持太子的话,等到太子起兵时,咱们却待在原地一动不动!然后等待陛下的中旨,中旨让咱们干什么就干什么”
“懂了!”马万年重重点头后又问:“你说...陛下这么做到底为了什么?”
秦翼明拍了拍马万年的肩膀:“别管那么多,管好咱们自己就行。不出意外的话,这件事平息之后我可以封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