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宫!
得知陆取义要让位给陆华后,元河一张脸简直黑成了锅底。
“混账!这群混账!难不成是要造反吗!”
元河表情狰狞,咬牙切齿的大吼道。
“本宫允许他让位了吗!这西南王,是我元家册封的,不是他陆家的私有物!”
陆取义越过皇室,直接传位的做法,分明就是在藐视皇室的权威,对元河来说,就是一巴掌狠狠地抽在了他脸上。
只是,元河恨归恨,却偏偏毫无战法。
京城南北战火连天,前不久又损失十万大军,如今京城南北的防线,已经岌岌可危,元河单单对付一个吴王,便颇为吃力,根本没有精力针对川蜀。
“这帮混账!等本宫拿下吴王,一统全国,再慢慢收拾你一个川蜀!”
元河死死地攥着拳头,似乎对眼前的困境毫无察觉。
“本宫要让全天下都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
……
清风城,吴王府!
书房内,看着前线传来的战报,元权眉头紧皱,脸色更是格外难看。
开战之前,元权对自己的权谋极为自信,他和北幽王合力,一南一北夹击,拿下京城不在话下!
然而开战初始,元权才发现战事进展的极为艰难,双方大军整日厮杀,简直是无意义的消耗。
也就是前不久的天狼山大捷,振奋了麾下大军的士气,取得了一些不起眼的战果。
可从哪以后,元权便再也占不到便宜,最让他感到头疼的是,元河手下竟有众多高端站力。
这些高手针对军中将领发起刺杀,令人防不胜防!
“王爷,不如请不动明王出手吧!”
一旁的庞万才见元权愁眉不展,试着提议道。
他口中的不动明王,乃是乾元南方静心寺的主持,亦是一尊人神境大能。
世人并不知道,这位人神境大能,已经暗中支持元权。
而这尊人神境大能,则是元权最大的底牌!
“不可!不动明王乃是本王最大的一张底牌,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决不能轻用!”
听到庞万才的提议,元权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
如今战局只是僵持,一旦他贸然动用人神境,天知道元河会有什么反制手段。
……
京城东南,岳州,宣武城!
这里,是晋侯陈康的封地,与元权所在的扬州接壤。
北上,岳州可作为前进基地,南撤,扬州可作接应,二者联系极为紧密。
在起兵造反之前,陈康率领大军迅速扩大的战果,几乎占领了岳州全境。
但随着元河稳住跟脚,增派援军,陈康的处境便越发艰难。
随着几次争夺,陈康丢了岳州大半城池,如今只能缩在宣武城内,稳固防线的同时,加快速度消化战果,训练新兵。
但今日,宣武城城门紧闭,城墙的守军更是一脸紧张。
就在昨日,太子麾下将领,平南将军薛山,率领十五万大军,包围了宣武城。
望着城外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军营,陈康手下的将领倒没有多紧张。
不就是围城吗,他们又不是没有遭遇过。
“这薛山到底想干什么,难不成他以为就靠这十五万大军,就能拿下宣武城?”
“呸!别说这十五万,就算再来十五万也是白搭!”
“搞不懂京城那位是怎么想的,前不久才丢了十万大军,居然还想反攻。”
……
一帮将领们七嘴八舌的谈论着,似乎并没有把城外的十五万大军放在眼里。
不过,作为主将,陈康倒是没有那么大意,只是眼中透着几分疑惑之色。
按道理来讲,薛山这十五万大军,即便拿下了宣武城,自身也会损失惨重,完全是得不偿失。
难不成,薛山是有什么后手?
想到这里,陈康不敢放松,一脸严肃的下令道。
“闭嘴!”
“传令下去,命各部打起精神,绝不可掉以轻心!”
别的大道理陈康不懂,但他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妖。
若是丢了宣武城,岳州也就离失守不远了,即便将来元权登上皇位,这也会成为他挥之不去的污点!
就在陈康胡思乱想的时候,只见远处的天空像是被鲜血染红一般,一道身影,正快速的向宣武城袭来。
“那是什么!”
“如此威压……人神境!是一尊人神境大能!”
“这……宣武城怎么会出现人神境!”
……
当感受到那股令人窒息的威压后,城头上的将士一个个下的大惊失色,忍不住惊呼道。
就在一众将士大呼小叫时,一名身着红袍的老人,出现在了宣武城的上空。
一些老资历的武者看见那道身影后,瞳孔一缩,下意识的惊呼道。
“那是……血衣老祖!”
血衣老祖徐正阳,亦是江湖上成名多年的顶尖高手,只是,徐正阳出名靠的确实赫赫凶名!
此人亦正亦邪,喜怒无常,早些年死在他手上的武者不计其数,还是突破天海境后,渐渐隐退,直到十年前晋升人神境,再次名震江湖。
宣武城上空,徐正阳背负双手,神情冷漠的说道。
“吴王大逆不道,颠覆正统,谋朝篡位,尔等无知小辈,若是献城投降,尊太子为正统,本座或许可以网开一面!”
当听到徐正阳的话,城内一众士卒,皆是神色慌乱。
“怎么回事,这位人神境居然是太子的援军!”
“人神境高手参战,这下该如何是好!”
“快派人通知王爷!宣武城告急,请求支援!”
……
一尊人神境,几乎不用动手,便让陈康麾下的将士战意全无。
眼看城内逐渐混乱,陈康的脸色也是难看到了极点。
前段时间陆华在玉林关大发神威的事,才刚刚过去,陈康自然明白一尊人神境对战局的影响有多大。
一番徐正阳出手,这宣武城他连一天都守不下来。
想到这里,陈康只能上前硬着头皮说道。
“前辈,太子昏庸无道,残暴不仁,非明君之相!”
“而吴王礼贤下士,待人亲和,若是吴王登基,定是一位明君,届时天下太平,百姓安定,岂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