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江津城里一千名小心翼翼靠近叛军营地受降的官兵将王烈等人带回江津城后,听着王烈所言种种,田斌以及众指挥使都是一阵后怕。
“此番还真是多亏了王知府和马将军秦将军啊。如果不是几位,万一綦江城丢失,老夫还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世上?”
说着,田斌身为一介都指挥同知,从二品大员,一一向三人拱手行礼。
“田同知言重了,言重了。人毕竟不是天生的仙神,有那未卜先知的能耐。此番远在安岳城的叛军的动作,您未曾知晓也极其正常。”
“若是真让叛军得逞,真正应该怪罪的,应当是最靠近安岳城的我等三人才对。”
王烈连忙往前两步将田斌扶起安慰道。
“败了那便是败了。老夫身为江津一带的总指挥自然难逃其咎,知府不必再安慰老夫。此次若不是知府带着两位将军前来相助,后果当真不可想象。”
田斌也是个人精,前边一番话还是将王烈和马千乘、秦良玉并称,在看到走上前安慰他的是王烈以后,心里便立刻清楚在他们三人中至少王烈是那个主导地位的。
所以就直接变成王烈带着马千乘夫妇了。
至于田斌的愧疚,基本也都是真的。
要知道当时可是他亲自下令,为了防止叛军在攻城途中暗度陈仓直接去拿下綦江而让綦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北边或者更容易受到偷袭的西边。
至于綦江南,在加固这两道防线的同时,当然是被最大程度忽视了。
这种情况下真的两万人突然从綦江屁股后边钻出来攻打,北侧、西侧这两处重点防御的城墙一定会因为匆忙之间的调兵驰援南城墙出现破绽。
叛军如果再配合攻城,那仅有三千余人驻守的綦江几乎没有守住的可能性。
想到这个后果,田斌但凡是个有点良心的岂能不愧疚?
不过这也不怪他。
其实官府做的准备已经足够多了。在冬季的时候,叛军还在那趴窝不动弹,官府就已经推测出春季时叛军一定会有大动作。
在泸州陷落江津城被兵临城下时,田斌等人也是判断出了叛军的主要目的一定不在江津城而是极大可能在綦江。
能到这里,就已经可以说是在现有情报基础上做到很完美了。
奢崇梁那两万大军,明显就是超出田斌正常情报获取能力之外的变数。在不知道有两万人准备去偷屁股的前提下,将綦江重点防御调到北边和西边没有一点毛病。
毕竟綦江也就只有三千正规军防守,真要分摊到四面城墙上在江津城外那几万叛军面前就太过于单薄。
除非田斌开了上帝视角提前就知道奢崇梁的两万大军正在朝綦江南边行进,否则换谁来都会重北西而轻南。东侧由于靠着江,天然不用考虑。
王烈当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面对田斌的愧疚,他当然不敢拿大,陪在田斌身边好不容易才把他哄到可以正常谈事。
“田同知,这次叛军的指挥,那个叫乐常的,烈觉得他并非无可救药之人,念在其若如此果断投降的份上,打算上奏陛下说上两句再等叛乱平息后带回京城听候陛下发落,可否?”
之前王烈确实做出来了保证,但一切的前提得是面前的田斌愿意配合才行。否则真要是给乐常以谋反的罪名一刀砍了,王烈也没法说什么。
“这乐常老夫也曾了解过,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今肯弃暗投明,老夫心里自然也是欣慰的。正好老夫准备上奏将江津、綦江的战况向陛下禀明,在写到王知府的功绩时提一嘴关于乐常的评价,你看如何?”
“不必不必,这乐常虽弃暗投明,可也却曾实打实的背叛过朝廷,究竟是否处刑,还是让陛下自己决定为好。田同知的好意,烈心领了,但还是只有烈一人大致说一下他的事情吧。”
“还是王知府想得周到。”
田斌笑眯眯的说道,脸上丝毫没有被王烈不领情之后的所谓不爽神色。
以田斌的政治嗅觉,他当然知晓,若是他这个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都上奏为乐常说话的话,那才是真的想要让乐常死。
但为什么他还要说那句话呢?
真正的目的便是在“写到王知府的功绩时”一句上。
田斌这就是在向王烈表明,此战该是王烈的头功那他田斌就会实打实的向皇帝禀报,绝对不会出现贪墨了王烈军功的事情。
也就是王烈了。
换成别人来,田斌就算不把战功据为己有也得蹭上自己的名字展现出他运筹帷幄的本领。
主角变成了王烈,田斌还真不敢这么做。身为从二品大员,王烈的名号田斌还是听过的。王子腾的养子这个身份倒无伤大雅,他田斌还真不怎么怕这姓王的。
唯一让田斌忌惮的就是王烈皇帝跟前新贵的这个身份。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王烈是被当地一些将领给黑了整的他压根就没办法捞到军功或者只能给这些将领打打下手,那只能说明王烈自己没有用没本事。
这种事皇帝哪怕知道了也没理由替王烈出头。
可如果是王烈已经有了战功但他姓田的自己恬不知耻凑上去硬蹭那性质可就不一样。
就好比王烈被调到西北这件事。实际在几家大人眼中看来,就是贾蓉他们这些小辈之间的闹腾,王烈被赶出京城那就是他自己没本事不能调动家里的力量。
正因如此,皇帝才只能看着王烈被赶出京城而不方便出手捞他。毕竟皇帝现在还不是大权在握说一不二,没办法坏了规矩亲自下场。
更别说贾蓉这些小辈的闹腾,对皇帝也是有不小好处的。
但如果是贾蓉他爹亲自来下场对王烈下手,事情可就变味了。如果这些老一辈不要点脸亲自下了场,那皇帝可就有充足的借口收拾他们。
别看他们这些长辈在心里面把王烈当成平辈一样想要弄他,实际上年龄的差距实打实摆在这,心里重视归重视,真的自己动手,终归脸上不好看。
换做这里,也就能解释得通为什么田斌对于王烈的战功是一点想法也都没有了。
......
pS:可能有些人也发现了,最近这段时间的章节里,在写到某件事时基本都会有详尽到看起来就觉得啰嗦的解释。这真不是故意水字数。
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些人因为写的不详尽就看得云里雾里或者压根没看明白就当喷子什么的。
本来因为这种情况我是特意准备了书友圈里的答疑帖来着,但自从上个月开始我就发现很多人压根书都没看就在答疑帖那硬杠,删了某些无脑杠精的言论以后才发现答疑帖确实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反而起了反效果。
最简单的打个比方:第七章我就交代过秦是正妻,但我已经看到不下五个人在答疑帖下质疑如果林不配当正妻的话谁配?甚至还有人分析起来薛为什么不配当正妻这种言论。
前者倒也还算正常一些,但那些觉得我要让薛宝钗当正妻在那列举了一项项为什么薛不能当正妻理由的......
只能说是我想的少了,忽略了这种不看书就评论的人的存在。
所以只能在书中多啰嗦啰嗦把来龙去脉全都详尽交代一遍了。
其实很多地方我觉得大部分人都能够看得明白,但为了防止这些少数人祸祸评论区什么的,只能尽可能的解释的详细一点,对于大部分人阅读上带来的麻烦,深表歉意。
至于答疑帖......有可能在上架以后我把评论门槛设置10个或者100个币,这样至少能让评论区干净点,尽可能确保答疑帖里不会出现书都没看就评论的人的时候或许会考虑重新使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