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随着两份奏章一同递进了宫里,开平帝的脸上再一次流露出了自从朵干都司叛变以来并不是很多见的笑意。
“陛下,可是四川有捷报传来?”身为掌管东厂的大太监,孙贤当然知道四川战局的变幻和奏章里面所写的内容。
他这么明知故问,不过是为了后面更好地讨皇帝欢心。
“嗯。四川都指挥使司的同知田斌递上奏章,说正是因为那王家的王烈看穿了叛军的计谋,将计就计,引君入瓮,杀敌七千余,俘敌万余。”
“后率一千骑兵威逼江津城外敌军,于六万余叛军的大营外痛骂敌军将领乐常,令那乐常羞愧万分,当即自缚双手出营请降。”
开平帝说着,把王烈递上的那份奏章给扔到了一边。
孙贤一看便懂了。
这一定是那王烈太过于实诚在奏章里汇报的功绩偏写实一点,皇帝打算把这份奏章给销毁只留下田斌的说辞。
实际田斌其实也没有太过于夸大。无非就是在最后纳降时,把乐常自己主动投降说成是王烈不畏叛逆,独自一人骂阵把叛军骂到投降。
再就是把三万多人的叛军数量给翻了一倍,除此之外还算写实。
“本来王公子乃一介知府,按理不应当带兵前往四川,全赖于陛下的慧眼识人,将王公子派到四川,结果起了奇效。正应了王公子诗中那句‘不拘一格降人才’。”
孙贤这马屁送的显然让开平帝很是高兴,笑了两声之后,皇帝正了正脸色,说道:“今日派人传出去些许风声,就说朕打算在三日后的早朝上大赏王烈!”
“老奴遵旨!”
等到孙贤接了命令出去传达皇帝的旨意,开平帝看着奏章上的内容,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有些可惜了,但现在的情形,想来也已经足够。倒是你......还真是给了朕一个惊喜啊。”
......
“什么?王家那杂种又立功了?!”
宁国公府,本来还优哉游哉躺在侍女怀里吃着侍女喂来的水果的贾蓉,听到这消息直接蹦了起来,难以置信地看着前来报信的下人。
“是,是的,少爷。今日京都中都在传,说那王烈先是击杀了七千多叛军,俘虏了一万多,又是带着一千骑兵突袭整整六万人的叛军大营。”
“在大营中,他掳走叛军首领乐常后将其痛骂至带着所有叛军投降,兵不血刃的解了江津城的围,改变了几乎整个重庆府的战局。”
就这谣言传播的夸张程度,即便是以王烈那厚脸皮,听说了以后估计都不好意思认下这事。
“这杂种!怎么可能?一定是谣言!不行,就算是谣言,他也肯定立了大功。”贾蓉自言自语着,下边下人这时候适时提醒道:“少爷,外面还在传,三日后的朝会,陛下会大赏这王烈呢。”
“陛下,又是陛下!”
贾蓉一听王烈得受大赏,立刻忍不住了。
“你,去把牛兄、陈兄几人叫来,我们好好商议商议。”贾蓉的想法很简单。皇帝如果真心想要赏赐王烈,那他们这些小辈能动用的力量肯定是拦不住的。
别说他们,在王烈实打实立下军功的前提下,就算几家大人亲自出马也没办法把王烈的军功化为乌有。所以贾蓉叫来陈、牛几人以后想法很简单,就是联系各自家中旧部,在朝会上给王烈使绊子。
没办法完全否定王烈的功绩不要紧,贬低总行了吧?既然王烈受赏这件事在所难免,那就尽可能地降低王烈受到的赏赐规格,这样也是个恶心王烈很好的办法。
陈、牛两人听了贾蓉的话,自然没有不答应的理由。几人喝了一顿小酒,算是开了个动员会,简单一番商讨以后各回各家开始联系起家中旧部。
三天时间转眼即逝,朝会如期而至。
在朝会上,皇帝表现得似乎有些急不可耐,还没进入听朝臣们互相扯皮互骂的基本流程,便将王烈的功绩摆在了明面上商议着如何奖赏。
“岂有此理!这王烈简直就是在将满朝文武当成傻子一般玩弄!一千人光天化日之下冲击严防死守的叛军营地还让其从容掳走最高级将领离去?简直荒谬!还请陛下治这王烈一个欺君之罪!”
不出意料的,一名贾家阵营的官员站出来当即批判起来了战绩的虚假。
“祝郎中此言差矣。前宋时稼轩先生率五十骑便入五万叛军大营掳走贼寇,今日王知府麾下一千骑,做到此事也非完全没有可能。”
“呵,亏你还是兵部之人,怎如此不通兵事?稼轩先生能有此壮举,非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不可,那王烈有什么?把他和稼轩先生相比,未免有些太荒唐了吧!”
两人还没吵出来个结果,又有几名官员站了出来,言辞中无非便是在说王烈不过只是个幸运儿,获取的功绩并不能完全算是他自己的能力以及对于战绩作假的质疑。
眼见着一场骂战在所难免,开平帝却是开口了。
“孙大伴,朕从奏章上所见,似乎与诸位爱卿所闻有些不同?”
“是的陛下。诸位公卿所闻,都是些坊间传闻,不知被谁以讹传讹后的夸大之词,当不得真。”
消息是孙贤命令东厂透露出去的不假,但他也不可能蠢到自曝。
“如此,祝卿可满意了?”
“老臣羞愧,竟听了那坊间闲言。”那祝郎中变了变脸色,拱手行礼后退回了队列里。其余几人面面相觑,也是识相地闭上了嘴。
打发完了祝郎中,开平帝命孙贤将田斌版本的奏章通读了一遍后,竟是兵部尚书黄齐维站了出来第一个附和道
“陛下,臣虽未真正统兵打仗,却也自问算是略懂兵事。王知府此次破除叛军的阴谋,可以说是极大地改变了四川的战事,还请陛下明鉴!”
“这老东西......”很多官员看着黄齐维的背影,心里对他突然站出来也是有些意外。本来他黄齐维还是中立稍微偏一点皇帝的立场,结果现在看来是彻底倒向皇帝了?
其实这也和之前王烈被弄出京都有关。
别看当初弄的只是王烈,但王烈可是他黄齐维手底下的人。动了王烈,不管怎么说都是有点无视他不把他黄齐维放在眼里。
本来黄齐维打算自己也快退休告老,懒得计较这些事情。但架不住皇帝抓着这件事在这段时间里一直给黄齐维画饼啊!
在皇帝接二连三的手段中,本来心中就偏向于皇帝的他,彻底站在皇帝这一边,那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