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季叛军第一波出其不意的进攻破灭以后,整个四川陷入了短暂的和平中。
江津城下五万,外加习水损失的两万士兵,即便以叛军的家底,都得缓上好一阵才能继续从后方抽调出来战力。再加上现在是春季,不光朝廷在忙活春耕,叛军一样也得忙活着春耕,忙活着后续应付朝廷的攻打。
本来如果这次突袭可以成功直接打烂四川的西南战局,叛军便可以以战养战用朝廷的粮草来抵消不重视春耕带来的损失。
但现在这情况,突袭失败,叛军这一波大损失已经让整个四川的战局攻守易势。
江津城以及习水城加起来近十万的兵力损失,让叛军完全无法和之前一样在四川的整条战线上游刃有余地发动攻势。反观朝廷的官兵,背靠整个大梁,等到后续兵员补充过来,完全可以西进攻打叛军。
是以,叛军自己也知道以现在的家底,是根本组建不起来攻势,只能寄希望于朝廷主攻时寻找机会抓住把柄再来上一波狠的。
这时候,春耕自然就变得尤为重要。
明显可见的,下一波叛军与朝廷之间的对抗,不出意外的话应当是要等到秋天了。
对于要等着京都那边关于乐常处置结果的王烈来说当然是大好事一件。
乾清宫,开平帝面露悦色地拿起一本极薄的奏章,翻开一看,落款仍然是那个熟悉的小老弟。
奏章的内容十分简单,只有两句话,第一句是王烈在清缴叛军时发现了一个名叫乐常的将领,爱护兵士,也积极弃暗投明,于是便送回京都由开平帝发落。
最后一句则是图穷匕见,说出了若皇帝愿意饶这乐常一次,他王烈想想要由乐常担任靖边卫的指挥使一职。
“呵,这王烈,小心思还真是够多的。”冷着脸将奏章看了一遍又一遍,嗤笑一声,开平帝看向了一旁的孙贤。
“孙大伴,你说,朕作为皇帝,就这么让人不信任?”
无辜的孙贤听到开平帝这问题人都麻了。
这话你让他怎么回?回的快了回的过了都会让皇帝以为孙贤是在故意拍马屁,直接说事实?孙贤觉得他还没活够。
“我的小祖宗嘞,你这......”心里骂了好几句王烈的坏话,孙贤勉强挤出来了一张笑脸,绞尽了脑汁,这才总算勉强给出了一个还算可以的答案把开平帝糊弄过去。
“罢了罢了。传乐常过来。”事实如何,开平帝自己心里清楚。就连他自己也不敢肯定,到了老以后看到王烈仍然手握一个卫所的力量会不会觉得不爽。
如获大释的孙贤长舒一口气,连忙跑去将关押着的乐常带进宫内。
稍后便是宫殿中皇帝与乐常长达一个时辰的交流。最后等到乐常出了午门坐上马车,仍看起来有些恍惚。
本来之前王烈承诺给乐常一个生路时,乐常想到的最理想的结果也不过是被削去官职或者调到闲职上了此残生,谁知道不但皇帝没让他死,甚至说是要让他担任靖边卫的指挥使?
能够被皇帝亲自赐号,还是靖边这种号,其指挥使的重要程度,还用多言?
短暂的恍惚后,乐常突然像是想明白了什么,脸上的表情开始有些纠结。
是,表面来看,他乐常能够活下来是因为皇帝开恩,不追究他的反叛才让乐常能够免于被一刀砍了脑袋。
但在从四川出发之前,他就曾经听到押送他前来京都的士兵聊天时提过此次要一并送一份王烈的奏章进京。
结合之前王烈在见到他时与他说的那些话,乐常很容易便能脑补出来一个“王烈在奏章上替他求了情才导致皇帝这么轻易就能饶恕他”的这么一个剧情。
再加靖边卫也是皇帝专门允许王烈统制的一个卫所,这剧情的味就更浓了。
在乐常并不是很差的脑补能力下,这件事已经变成了王烈看他乐常是个人才,所以特意上奏向皇帝求情,想要让皇帝饶他一命用来担任靖边卫的指挥使。
你瞧瞧,多么感人的剧本呐!
正因如此,回想起方才与皇帝的聊天中,乐常也算是听出来了一点,那就是开平帝有意无意间似乎都在叮嘱乐常,让他要注意一些不要把靖边卫完全变成王烈的一言堂时,乐常才会有些纠结。
换做王烈在这里,自然就能听明白这是开平帝这是在看到奏章以后也是考虑到了现实做出的决定。
这也算是王烈运气好,碰到的开平帝确实气量不小。
在看穿了王烈的担心以后,开平帝还是能大度地把乐常扔给王烈就已经很难得。换成别的气量小点的皇帝,不把乐常这个唯一合适的人选还给王烈让他左右为难就已经算好结果了。
至于皇帝的叮嘱......气量不小归气量不小,但开平帝在面对王烈的怀疑、担心时,要说没脾气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而他作为皇帝,金口玉言,既然说了所有人选全部由王烈来制定,那就不可能违背已经发出去的圣旨指定乐常作为靖边卫指挥使。
也就只能在话头里夹上这么几句,权当是对王烈不信任他这个皇帝的惩罚了。
不过开平帝没有算到的就是早在押送乐常回京的时候,王烈就拜托田斌让底下负责押送的官兵装作无意的给乐常透露一些消息。
毕竟王烈也担心乐常一到京都就被皇帝施恩变成皇帝的模样,所以给乐常消息让他自己脑补从而对王烈怀有感激,几乎是必须要做的事。
不明白这些弯弯绕绕的乐常在如王烈所愿脑补了一出感人大戏以后,又被皇帝委以此任,顿时被整懵了。
原本要是乐常算是自私一点的人,也就心安理得帮开平帝办事,但怎奈乐常还算是有些良心,面对脑补出来的,为了救他的命付出了努力的王烈......
“算了!折中一些,只要确保王知府不会对陛下对大梁有所危害,那便够了!”
犹豫再三,最终乐常还是一狠心,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