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去并州,韩越想尽办法拖延了十几天,怎奈袁绍意志坚定,又没人替他说话,他只能乖乖上路了。
如今韩越快把田丰恨疯了,到现在他才知道田丰有多冷酷。
田丰是在韩越接到去并州命令前两天外出公干的,其实就是躲了出去,他早就猜出今天的结果,不想参合韩越的事情。
如今田丰在冀州的地位已经及其稳固,再也不需要借助韩越立足,他不想把自己绑定在任何一个袁家子弟身上,他要为自己留出充足的回旋空间。
郭图之所以敢直接对韩越下手,就是算准田丰一定会置身事外。
为了得到田丰的帮助,韩越派人骑快马赶往南皮,怎奈田丰执意回避,直到韩越上路,送信的人也没回来。
韩越坐在马车里,看着窗外的士兵,心里五味杂陈。
原本韩越一直打算培植自己的势力,帮自己渡过将来的危机,谁知自己的第一步竟然是这么迈出的。
看着窗外的士兵,韩越有些哭笑不得,这些都是颜良为他挑选的精兵,据说都是久经沙场的猛士,听说每个人的能力都和超人差不多,以一打百不在话下。
当韩越见到这些士兵之后,心情立刻不美丽了,这哪是百战精兵,简直和逃荒队差不多,这些士兵高、矮、胖、瘦什么样的都有,一个个脸色都是蜡渣黄,眼睛永远半睁半闭的,跟没睡醒一样。
在韩越心中,百战精兵应该是身材高大,器宇轩昂,一个个都跟小牛犊子一样。
可是眼前的猛士们,没有一个雄壮高大之人。最可气的是,这些人穿的衣服更是破破烂烂,有几个人还穿着露屁股的裤子。
颜良对自己选出来的精兵似乎很满意,临走时还跟韩越夸口“公子尽管放心,这般勇士皆随我南征北战多年,有他们保护,纵然面对千军万马也不足为惧”
缺心眼的文丑还不忘补刀“师弟放心,就算遇到贼人,也是等他们死绝了才轮到你”
韩越太无奈了,眼下他只能指望车外的赵云了。
此刻的赵云别提多精神了,他骑了一匹红鬃烈马,那战马是颜良从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就算比不上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比起那些上等的大宛马也毫不逊色:他穿了一身牛皮战甲,牛皮都是工匠精挑细选出来的上等牛皮,经过工匠的细致加工,牛皮坚韧程度已经达到极致,寻常利刃根本无法刺穿:他手里提了一条寒铁长枪,那长枪是文丑从军械库中找出来的,据说是袁家祖上某位大将军用过的。
俗话说: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赵云一直期盼着自己有上战场的一天,眼下虽然不是去打仗,但是却可以统领一支军队,他的虚荣心得到极大地满足,看着五百邋遢兵,赵云觉得自己就是个大将军。
邋遢兵的队伍刚刚离开邺城,便被一个书生拦住了,这个书生面黄肌瘦,衣衫不整,他身后还跟着一个背剑的矮子。
书生拦在队伍前面,趾高气昂的要见韩越。
韩越不知来人底细,生怕是刺客,于是便在赵云的陪同下与那书生见了面。
书生自称叫刘政,本在辽东太守府任职,公孙度当上辽东太守之后,将他赶了出来,如今无处可去,打算在韩越跟前谋个一官半职。
韩越没想到自己发展的这么悲催,刚开始发展就要依靠一群邋遢兵,而第一个要为自己效忠的竟是个无家可归的穷书生。
刘政这个人完全不像袁绍手下那些谋士高深莫测,他有些愣,说话嘴没把门的,还是个话痨,喜欢打断别人说话,看上去就是个不学无术的无赖。
跟在刘政身后的剑士更有喜感,那人五短身材,四棱的脑袋有点夹扁头,滑稽的五官配上两个红脸蛋,一看就是穷乡僻壤跑出来的土包子。
那剑士一点不觉得自己样貌差,反倒很自信,看着他一丝不苟的表情,怎么看都像萝卜成精了。
毕竟刘政是第一个投靠自己的“名士”,韩越总要收下,于是他热情的邀请刘政上车,与自己同乘。
刘政赶紧摆手“小人不敢越礼,我自带脚力,公子无需费心”
紧接着,刘政从旁边的树林里迁出一头驴,翻身上驴,紧紧跟在了队伍后面。
有了刘政的队伍越发不堪了,五百邋遢兵在前边走,后面跟着一个骑驴的话痨,旁边还带着一个萝卜精,看上去好像搬迁一样。
有了刘政的加入,韩越总算多出不少乐趣,他翻过身子,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刘政身上。
这刘政走一路,说一路,周围士兵都是他攀谈的对象。
“小兄弟家住何方”
“家中还有何人”
“参军多久了”
“打仗可曾受伤”
“想不想找个老婆”、、、、、、
贫嘴的刘政把周围的士兵快逼疯了,刚开始还有人和他搭话,后来干脆没人理他了。
无趣的刘政只能将注意力转到身旁的萝卜精身上,他们似乎已经形成默契,萝卜精不需要回答,只管听就好了。
刘政一面走一面为他讲述冀州的风土人情,讲得倒是入情入理十分生动,可惜萝卜精没有感情,脸上始终没有任何表情出现,始终是一丝不苟的样子。
第一天,邋遢兵走了四十几里路,第二天又走了三十多里,队伍中谁也没喊累,只有刘政的驴子受不了了,他时不时的昂起头“呜嗷、、呜嗷”的叫上几声。
刘政只能一面安抚驴子,一面为萝卜精讲故事,很快,驴子的叫声和刘政的说话声掺杂在一起,好像结婚一样热闹。
经过两天的相处,韩越终于确定了刘政的身份,队伍里有士兵去过辽东,看到过刘政的缉拿告示,容貌与眼前的书生一般无二,那告示上还特殊标出,罪犯善言语,喋喋不休,有知情不举者,同罪论处。
虽然韩越不知道刘政犯了什么错,但是对他的防备心却小了很多。
第三天,队伍开始进入山区,这里属太行山脉,是黑山贼出没的地方,百姓根本不敢在此定居,方圆百里之内荒无人烟,道路早被荒草覆盖,队伍的行进速度也降了下来,当天只行进了二十余里。
天黑之后,众人寻了一处山脚下扎营,韩越与刘政、赵云坐在一起,三人一面吃着干粮一面闲聊。
韩越不仅问起刘政的过去。
刘政也不隐瞒,将自己的过往讲述了一遍。
他是北海人,曾经跟随大儒郑玄学习,他对自己的评价是:高才博物,学无不览。
黄巾之乱后,中原各地乱作一团,很多人都选择去北方避祸,刘政也随着逃难队伍到了辽东。
到了辽东之后,他很快便与同乡人邴原结识,那邴原是北海名士,名声在外,辽东当地士族对他十分尊重。
在邴原的推荐下,刘政去了太守府做事。
董卓当政后,公孙度被任命为辽东太守。那公孙度也算是个雄才大略之人,他到达辽东之后,强势整顿地方,对那些地方豪强极力打压。
那些敢与他作对的人纷纷被他抓了起来。
刘政很不喜欢公孙度,于是便暗中串联辽东世家,打算将公孙度干掉。
也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公孙度提前知道刘政的计划,于是便派人缉拿他。
好在邴原暗中相助,请来北海豪杰太史慈护送刘政逃离了辽东。
离开辽东之后,刘政无处可去,他先后去刘虞和袁绍处自荐,可惜没人愿意要他。
太史慈见刘政处处碰壁,自己又有事在身,于是便请来好友史阿保护刘政,而太史慈则是返回北海去了。
史阿是个无家可归的游侠,此前一直在江湖游历,遇到刘政之后便跟着他四处求职,可惜始终没人愿意用他,如今混得比刘政还要落魄
韩越做梦也没想到,跟在刘政身边的那个萝卜精竟然是史阿,他依稀记得,前世的书中提到过此人,据说此人的剑术精湛,是东汉末年屈指可数的剑术名家。
为了弥补自己之前的怠慢,韩越亲自去把史阿请了过来,他不能说出自己是如何知道史阿大名的,只是称自己钦佩史阿的忠义,故此有心与他结交,打算留他在跟前做事。
常言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史阿正是郁郁不得志之时,当他知道韩越十分赏识自己,立刻激动的流下眼泪。
这史阿的智商比看上去还低,或许就是因为他思想太过单纯,才能练就绝世剑术。
至从韩越对他表达了认可,史阿便将自己的这颗忠心送给了韩越,打算用自己的生命报答韩越的知遇之恩。
这些年来,史阿东奔西走游历天下,他多么希望有一个睿智的主上将自己收留,他的剑重未杀过人,他不忍杀害盗贼,因为他们都是被生活逼上绝路的百姓:他也不忍杀害赃官,因为他们还要治理地方,大汉的官员都是赃官,没了他们的大汉将更加悲惨。总之,史阿空有一柄锐利的剑,却无处使用。
他本打算寻找一个仁义的主上,用自己的剑术保护主上的安全,可是他始终没有遇到。如今他遇到了韩越,虽然这孩子还小,却十分善解人意,而且还尊重忠义之士,他这么小便如此仁义,等他长大了一定是个英明的主上。
史阿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主要源自于春秋战国末期的门客文化。
门客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那时的养客之风盛行。每一个诸侯国的公族子弟都有着大批的门客,如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等。就是在古代达官贵人家中养的一些人,有的是有具有真才实学,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办事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徒有虚名,骗吃骗喝的。他们的身份和家奴是不同的,平时没有固定的工作,不必干杂役,照样吃喝领工资。只是主人需要他们办什么事时,才跟他们安排工作。养门客最盛行是在战国时期,战国四公子就以养门客而着称。
汉朝之后,门客文化渐渐衰落,但是依然有很多贵族私下豢养门客,而那些无家可归的游侠也都愿意找个贵族做依靠,史阿便是其中之一。
获得意外收获的韩越十分高兴,话也不知不觉多了起来。
随着韩越的言语增多,刘政开始有些烦躁了,他才是话痨,他不希望任何人妨碍自己说话,于是,他开始用沉默反抗,可是他的反抗毫无力量,当韩越住嘴不说之后,刘政就又开始喋喋不休了。
就在几人相谈甚欢之际,远处的士兵大喝一声“什么人,不许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