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头有方针,下头就政策,内阁里吹出什么风,下辖各个官署立即大张旗鼓地搞起来。
目前各大主流官报宣传的方向乃是商业经济、军事、道教、新汉学四个大方向,最近一段时间开始集火搞商业宣传。
商业宣传内容无非就是国家大力开发西北,鼓励商业投资,鼓励百姓去西北当农场主、开小工厂、承包建筑队等,总之福利多多,政策优惠多多。
秦桧在商务总署鲜于光的身边继续发挥光和热,展示出不一般的才能,尤其善于利用舆论,在他主持的商报宣传下,许多商人就跟打鸡血似的被刺激嗷嗷叫地响应朝廷政策去开发西北。
此人文章犀利,理论功底十分扎实--毕竟是状元出身--很巧妙地把鼓励商业和文化、道德、宗教、历史教训结合在一起,引经据典、花样创新,工作干的风生水起。
鲜于光对秦桧很是看好,多次递奏章要给他“转正入品”,但俱被元武陛下给推掉,,搞得商务大臣很是为秦会之抱不平。
这样的能吏不重用,陛下想什么心思呢?在一连数道奏章催迫下,元武陛下最终批复了个“另作他用”。
在张林的计划中,今岁六月的科考后,等八月份的科考成绩下达,九月、十月份秦桧将带着一批新科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正要晋升的公职人员下放到某地去主政。
这批在科考中出类拔萃的学生和晋升的公职人员,很有讲究的,若是有心人调查下他们的资料,就会发现清一『色』的大户商人子弟。
张某人“爱才心切”,自然要找个地方好好磨练一下秦桧和这群商人家族的子弟,高昌行省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了。这个行省比之甘肃(西夏)还不算太稳定,当地官署的财政入不敷出,急需一批能吏去治理。
按照朝廷的品级划分,掌握行省民政的最高知郡(与知省是同级)为从三品,四品、从四品。甘肃为西京所在地,其地知省为从四品。高昌从行政级别上低一级,所以知省为五品和从五品。
以秦桧以往说干的政绩,评一个从五品知省是搓搓有余的,要是他能在三年到五年内把高昌行省搞出点成绩,那么其地知省品级提到五品、从四品是不难的。
行省知郡在中华国只设了五个,分别是“西京”甘肃行省银川郡,“东京”江浙行省的杭州郡,“北京”天津行省(燕云)的津律郡(原析律府),“南京”贵云行省的遵阳郡(遵义、黔州一带),“中京”河南行省的开封郡。
现下中华国区分各地行省的官员品级严格按照经济来划分,你经济不行,哪怕地区面积再大,也只能按照最低级别任职。地区面积小,但经济发达,官员便可以按照最高级别任职。
就比如东京江浙行省,知郡(又称知省)最高能评到从三品,最差也是四品。非郡级行省的知省官员如果当地经济发达,财政出『色』,最高能评为四品,差一点就从四品。
所以,高昌行省按经济水平,知省勉强评为从五品已是不错了。想升职,可以,努力发展当地经济创收,满足一定的财政和经济发展水平后,最高能晋级到四品。
四品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一级内阁里只有首相和国防大臣、财政大臣为一品,其余皆是二品。二级内阁十六位大臣俱都是三品和从三品。
内阁大臣从哪里选?一律从各地四品和从四品的知省知郡级官员里评选,跟前朝又朝廷中枢选择的方法大为不同。
也就是说,第一批的内阁大臣就算了,但以后内阁人选必须得是各地主政官员,选出其中政绩出『色』的人进入内阁,一改前朝朝廷大臣不知地方民生疾苦的弊端。
所以,秦桧出任高昌行省从五品知省官员后,他离着朝廷中枢内阁的台阶看似不远,其实相当难。毕竟,把一个以游牧业为主的地区变为商业地区,非常困难。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其他路可以走,比如大力革新发展后,将高昌行省的经济提升到跟河东行省的水平,那么就能晋升到五品或者从四品,从而可以调到其他经济发达的非郡级行省任职,以五品或从四品的资历再爬到四品和从三品,获得进入二级内阁中枢的资格。
按照每一任三到五年制(三年最低,五年最高,最多连任三轮例外。),三四十岁的秦桧若是政途顺利,可以在3-5年后爬到从四品或五品,再经3-5年后爬到四品或从三品,在四十岁出头的年纪进入二级内阁,四十五到五十岁左右爬到国家权力核心的一级内阁。
不论从资历,还是治政经验,还是积累的声望,身体素质,四十五到五十岁左右进入一级内阁的人都是国家核心最好的人选。正常是五年一轮选,三轮十五年(战争时期可酌情增加连任一轮两轮),六十大几、七十岁的年纪也是该退休了。
也就是说,正常的公职人员就算再顺风顺水,背景再大,也需要至少二十年的地方治政履历才有资格进入内阁人选。没背景的,五十五岁前最多爬到二级内阁就算顶天了,除非是妖孽级人物。
这一套朝廷体系制度,是张某人一个人绞尽脑汁,杀死无数脑细胞结合后世和这时代的情况搞出来的,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以后的海外特别行省他都构思好了。)
对秦桧来说,以自己所立下的功劳,调任一地主官是个很不错的台阶--就是高昌行省太远了,地方经济也太落后了。不过话说回来,给他经济发达地区,他也够不上资格。
高昌行省按照前朝的朝廷体系,至少也得是三品大员才有资格任职,所以,秦桧还是很满足的。
中华国跟宋国不一样,官员看似多,但体系中职能划分很细,有“低品当大官”“无品有实权”的现象。尤其是基层公职人员的晋升道路很明晰,能者上弱者下,才干普通又无背景的公职人员一辈子慢慢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