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鸭子河三千击溃十万辽军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金军,在短短的十年后就完美重现了辽国的兵败如山倒画面。
在完颜宗翰“逃志已明”后,西京道的三万精骑军在汉人的强势攻击下不断收缩,聚拢粮草和军械,明显是要跑路的架势。
这般情况下,依附于金国的东蒙三部和契丹室韦如何还能鼓起士气在前线拼命?当炮灰也得有个底线吧,明显女真人要弃守西京道了,大家还不散伙,难道想吃汉人的炮子不是?
平鲁、怀仁失陷,整个关内西京道的西部尽数落入中华国大军之手,驻守左云县的蒙古白达旦部查不合三万步骑军(抓了一部分辽人青壮充军)佯装抵抗一番,趁夜『色』撤军“回防”大同府去了。
大同府东面的阳高、阳泉本就吃紧,顿时也有学有样地撤军保存实力,一道回防大同府。
种师道留下三万大军防守各处要紧城池,亲率十二人兵马强攻大同府,炮火日夜轰鸣,铁丸下雨般地对大同府城头、城内进行无差别轰击。
府城大火从烧起来就没停下过,金军依托高大的城墙也展开回击,开始还你攻我守打得有声有『色』,但当汉人十门5.75型长管加力炮运抵城下依仗『射』程甩开膀子炸了几十轮后,大同府南大门城楼都被平了,整个南门城墙如被撕裂般蹦了一个大口子。
种师道趁机把大军抵近,将近四百门大小口径火炮对着南门裂口两边继续开火,城墙缺口愈来愈大,最终轰然倾塌。
在南门失守后,城内驻防的十万余金军逃的逃散的散降的降,一如当初金军攻入辽国东京道那般畅快。
中华国仅此一战,就破了金国驻守在西京道的十三万大军主力(前前后后三年加起来,一共十八万大军),俘虏了八万余人,气势如虹。
期间,贵武大军分两路,一部西出归化州,一部强攻兴安州,连克滦平、兴化一带,西部也配合种师道虎吞下了奉圣州和归化州,调转兵马回头与主力大军汇合,兵峰直抵中京道马孟山,十一万大军目标直奔归化县城而去。
西京道的完颜宗翰十四万大军都扛不住了,区区中京道才七万余人,女真本族不过一万多兵马,怕个鸟啊。
十月二十日,大军不紧不慢地护着粮草辎重抵达规划城,一百余门火炮炸了半天就克城而入,而后休整一日,沿着土河官道继续往东北方开拔。
“快,快,快!”
什么叫急行军,步骑军一日一百五十里路那都不叫事儿,纯步军一日百里只等闲。归化一破,金人逃兵就成了最好的带路党,离着大定府不过五六十里路,先锋军一个混编营已是跟长兴馆的金军交火上了。
以中华国的正常编制,一个混编营要带一个炮兵连,一个炮兵连是三个炮兵大队,炮兵大队分两个炮兵中队或者4-5个炮兵小队。每个炮兵小队分3-7个炮兵组。四门炮为一个炮兵班。
适用于大步行军都是中小口径的野战炮,2.0型也不过七八百公斤,一匹健康的骡马正常能拉着五百公斤的货车颠儿跑,所以野战炮兵只要不是遇到悬崖峭壁、崎岖陡坡是不存在行军问题的。
士兵们每人都备有双肩背包,里面装备的东西五花八门,就算得不到后方补给也能凭背包里的“营养粮”维持个十多天。背包还能作为“盔甲”,防御住来自背后的袭击。
当士兵成密集队形冲锋时,整个大队的『射』击间隙本来就不大,敌人的子弹干翻了前一个后,相当一部分概率是打在汉人队形间隙的背包上,从而减小一定的伤亡。
所以,一场战斗过后,士兵们都会发现有的人背包上被流弹打了个洞或者被箭矢『射』了个口子。这也从另一方面正面,背包有时候的确是可以保命的。
当然,目前背包只装备到了火枪兵身上,盾枪兵是不需要的,他们的食物由火枪兵们分摊下去背负。
突进长兴馆的这支混编营是今岁三月军改后,削减战车兵和盾枪兵的队伍,纯火枪兵达到了九百人,炮兵连拥有六十门小炮。
不谈人数,就光火炮已是达到了金国装备两万大军的数量,至于金军里面东蒙三部和契丹室韦这类仆从军则炮兵和火枪兵比例低到可怜。
金国之所以无法大规模装备火器,一是产能跟不上,国家没钱没足够的工业体系和匠人,搞啥子?其二便是造出来也先顶着自己女真族兵用,给仆从军开什么玩笑,让他们装备好了反水吗?
从某方面说,这样兵力混搭比例完全不成五五开的金军本质上还是一群散沙,打胜仗时固然气势如虹,一旦吃败仗就立马显现出颓势。
这便是单民族和多民族军队编制的最大区别。
在火炮成功压制住长兴馆的敌人火炮后,庄厚百立刻组织起兵阵往前推进,枪林弹雨毫不留情地突入敌军阵地中。
金军的火器装备太少了,连像样的排队枪毙都组织不起来,在这样的密集火网中根本形不成正面有效的抵抗力。比起西京道上的完颜宗翰大军,大定府的守军已是堕落到了令人可叹的程度。
其国本族精锐骑军还有些战斗力,但仆从军真正是用来凑数的,一个正面冲锋下来,扔掉弓箭刀枪盾的敌军士兵到处都是,像兔子一样四散逃跑,汉人骑兵连抓都抓不过来。
稍遇到敢于躲在墙壁、房屋、土堆等掩体后面抵抗的敌人,汉人立刻拉两门小炮上来,轰几轮一个冲锋就完事儿了。
庄厚百曾经也是宋朝平燕军的一个指挥使,从前朝宋国时就在北地禁军里『摸』爬滚打,一步步地看着汉人的战斗力渐渐茁壮起来,对比这十多年的差距,心中颇为感慨。
弓箭大刀长矛是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在火枪队面前冲锋跟送死没什么差别。往往打个三四轮的排『射』,敌人冲锋的道路就被自个儿士兵的尸体所阻住。
这便是火器优势。
不论是对付骑军还是步卒战阵,别看对付人数优势,只要己方防御好左右两翼根本是不惧对付靠人海战术平推冲锋的。只要一个冲锋面死上几十上百人,敌人先从士气上就崩溃了,再者便是“友军”尸体堵路这个情况。
汉人军队的作战手册里把这个现象用一个形象的词来描述,叫作“添油”。意思是不论敌人兵力多少,只要卡死冲锋面上的兵力,敌军就无法获得兵力优势,只能依靠“士气”来消耗。
但士气这种玩意是很容易衰泄的,再强悍的军队遭遇30%的折损就受不了了,50%基本就处于崩溃局面。能在伤亡一半以上兵力还能维持住军队不发生溃逃现象的军队,在中华国里都属于精锐中的精锐之军。
维系伤亡而导致士气衰泄的只有纪律严明的军纪和军官的个人指挥能力,中华国军制里对逃兵有极重的处罚措施,但准许军队在折损50%后可以选择『性』撤退或者临时重组打散成小队撤退,但绝不允许溃逃现象。
遭遇围剿后,折损60%以上兵力,中华国允许军官向敌人“体面”地投降,事后军部不追责(驻守战略要地,上级命令死守情况除外)。
但低于60%折损而投降,处罚措施比逃兵还严重。
所以,在这个时代别看动不动就十万大军地干仗,一旦某方被破袭掉一两万人便兵败如山倒的战斗是很常见的,并不稀奇。
在这方面,金军本族精锐骑军做的就非常不错,往往超过万数骑军突袭的战斗,他们若是损失了大几百兵马后发现战况不妙,立刻就会放弃战术而打迂回,以保存士气为先。
当然,这也跟女真族人少兵少,损失不起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