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卢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着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秦汉时期卢氏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后,定居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曹魏时置范阳郡而涿县属之,后世遂称“范阳涿人”,即范阳卢氏由来。
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肇其基业,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太和改制入“卢崔郑王”四姓高,号称“北州冠族”,北魏分裂后,卢靖三子分别担任西魏、北齐、北周三国帝师,唐代位列七姓十家,出宰相八人,与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合称“崔卢”。
因此,范阳卢氏的始祖为东汉名儒卢植,是历史上配享孔庙的二十八位大儒之一,名列中华民族古圣先贤之中。卢植早年师从经学大师马融和太尉陈球,与郑玄、管宁、华歆是同门师兄弟,学成之后曾在缑氏县山教导刘备、公孙瓒,黄巾之乱爆发时,卢植设计剿灭了黄巾军,当董卓作乱要废立汉帝时,只有卢植敢据理力争。董卓要杀卢植,议郎彭伯对董卓说:“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董卓听了彭伯的话,不敢对卢植下杀手,只能让卢植告老还乡,卢植辞官后归隐上谷郡军都山,“天下最强诸侯”的冀州牧袁绍请他出山做为自己的军师,初平三年军师卢植逝世,下葬时仅以单帛附体,《后汉书》评价:“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则卢公之心可知矣”。
魏武帝曹操也十分仰慕卢植,东汉建安十二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伐乌桓,途经卢植的家乡涿郡,告当地守令:“故北中郎将卢植,名着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在东汉末年社会的剧烈动乱中,卢植作为中流砥柱、儒宗人望,其学问胆识、功勋业绩与品德风范,有着广泛的影响,为世所公认的楷模,因此奠定了卢氏后来作为“北州冠族”“范阳郡望”的基础,开创了范阳卢氏“代代出名士”的基业。
魏晋南北朝至隋,卢植后裔均为官宦世家,书香门第,范阳卢氏一直是“声高冠带,为世盛门”、“闺门之礼,为世所推”。从卢玄起至其曾孙,一家百口,共财同居,为官着名而被史传记载者就有18人。帝族之女也要找范阳卢氏成亲,史称“一门三主,当世以为荣”。唐代,李世民言四海大姓:“崔、卢、王、谢”,范阳卢氏与清河、博陵崔氏并称,仍被视为天下一流高门,但整体已经衰落。经唐末五代变迁,至北宋基本消亡。
着名族人---
宰相:
卢承庆,唐高宗宰相。
卢商,唐宣宗宰相。
卢翰,唐德宗宰相。
卢迈,唐德宗宰相。
卢怀慎,唐玄宗宰相。
卢杞,唐德宗宰相。
卢携,唐僖宗宰相。
卢光启,唐昭宗宰相。
卢文纪,后唐末帝宰相。
卢多逊,宋太宗赵匡义宰相。
其他:
卢植,东汉海内儒宗之大儒,参与平定黄巾之乱,续写《东观汉记》
卢毓,曹魏司空,卢植幼子,历仕五朝,成语“画饼充饥”的由来。
卢志,西晋中书监,成都王司马颖的首席谋士,为“八王之乱”中的风云人物。
卢循,东晋天师道领袖,发动“卢循孙恩之乱”,割据岭南,沉重打击了东晋的腐朽统治。
卢渊,北魏着名书法家,世代家传钟繇书法,代京宫殿,多其所题
卢诞,西魏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周明帝宇文毓的老师,担任北周诸王师。
卢思道,隋朝着名诗人,时称“八米卢郎”,开初唐“七言歌行”先声。
卢楚,隋朝内史令、涿郡公,隋末“七贵”之一,辅佐隋恭帝杨侗。
卢照邻,唐代着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李元裕称“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
卢纶,唐代着名诗人,精于边塞诗,“大历十才子”之一,着有《卢户部诗集》。
卢藏用,唐代着名诗人,“仙宗十友”之一,成语“终南捷径”的由来。
卢仝,唐代着名诗人,诗体为一格宗师,好品茶而被尊称为“茶仙”
卢鸿一,唐代书画家,工山水树石,与王维相埒,作品《草堂十志图》传世。
卢惠能,禅宗六祖,被西方学者尊为“东方三大圣人”之一,“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