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娟看她笔法流畅,一点一画,江面以横向长皴来表现水面波纹,与山体相交浅水处用长线条皴擦来表示。高峰和平坡用浓淡朦胧得横点,描写丛林,用变化了的米点皴法,粗细变化,聚散组合,远近浓淡干湿结合,苍苍茫茫。远山高峰远树穿插淡墨小竖点,上细下粗,似点非点,似树非树。山石大部分用干笔皴擦,线条疏密有致,长披麻皴为主,略加解索皴,皴笔的转折灵活自如,墨虚实枯润相融。她运用了淡雅的笔墨,简单的勾勒出了画卷中的秋天韵味,干湿结合,淡浓结合,整幅画卷呈现出节奏变化丰富的画面。
朱小娟知道遇到了高手,而这人却只有十五、六岁年龄的小女子,是新进宫里的常在。画到了黄昏的时候,虽然画中留有很多的残笔,但大致的轮廓已经出来了,原来看其他画展的人都聚到了一起看她画。
旁边的两个宫女将她没有完成的画,存放在台面上。皇贵妃,贵妃等贵人都退出了宫殿,各自回宫去了。
朱小娟随着那宫女离开了皇宫,那太监已经在西华门前等待了,朱小娟随那太监回到了家里,此时吴小阳也回到了家里。
朱小娟就问起了儿子“小阳,今天太子还到处贪玩吗?”
吴小阳说“妈妈,今天整整一天太子都在习字,读书,没有再出去玩了。太子的字写得很漂亮,还都是蝇头小楷,但太子读书却总是心不在焉,一看书就想睡觉,太子的老师总是叫他不要睡觉了。”
吴强华顾虑重重地到了家里,既担心儿子,又担心妻子。听儿子说太子的字写的很好,却不想读书,光字写的好,却不好读书,有点图有其表,好看不中用,但这话不能对儿子说,也不让儿子对外面人说,太子的外公可是辅君大臣,经常左右着康熙皇帝的行为,康熙皇帝念及赫舍里氏皇后的情感也都让着三分。
吴小阳人虽小,却很懂得父亲的心思,吴强华担心归担心,对儿子还是有信心的。
又听妻子说起,白天已经被皇后召见了,皇后对她的感觉很好,也就放心了。
朱小娟说”皇贵妃对皇妃,贵妃等人说五天后要为皇后做寿辰,还要大家拿出看家的本事。“
吴强华说“这不用担心,你的字画在开封府可是一绝,现场发挥应该没有问题。”
朱小娟说“今天我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一个十五、六岁的常在,今天让我大开眼界了,现场临摹董其昌的富春山居图真迹,虽然没有完成,但这下笔如此淋漓尽致,可逼真迹,人外有人。”
吴强华说“还有这等的事情,有机会让皇上带我到后宫去看一看。”
朱小娟说“后宫不是你们男人想去就能进去的,除非你让皇上拿出来给你看看,进行现场临摹对比一下高低,说不定你真还不如她呢。”
吴强华说“现场临摹到是可以,但要想把一个常在比了下去,我们做男人的面子可丢大了,而且还得罪了皇上的兴致,这事我可不做。”
朱小娟说“我看她这幅画要完成还得要费一、两个月的时间,轮廓虽然已经有了,但细腻处还没有显现出来,一些阴阳交接处的浓淡不能快,只能是一层一层的画,隔一天增添几笔,隔一天再增添几笔,层层叠叠,这样画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虽然这些吴强华也懂,但毕竟他没有亲眼看到那幅画的临摹已经具体画到那一个层次了,临摹的功法与原画作品有本质上的区别,原始创作是凭自己的想像自由发挥,而临摹是刻板的,要按照真迹的本意进行临摹,不能有丝毫的改动,只能是在原画的画意上进行加深和刻画,特别是细腻处的表现。
吴强华说“还说不定有没有机会向皇上提出这个请求,皇上虽然知道我会画画,但要等康熙皇帝有这方面兴趣的时候才能提出来,冒然提出这个请求,犯了做大臣的禁忌。也就是随便说说而已,不必认真。”
朱小娟说“我想五天后皇后做寿辰的时候,我还是回避一下那个常在,刚进宫也不容易,虽然是个常在,宫殿里不仅有画画,画展馆里也可以书法,还可以弹琴,就看皇后喜欢了,临场发挥。强华,我今天听宫女说原来太皇太后身边的苏麻喇姑,现在身居深宫,当年的富贵,现在却整天在宫中青灯念佛,十分的可怜,你在宫中见过吗。”
吴强华对朱小娟说“我知道,她在宫中是个人物,知识渊博,当年得太皇太后的宠爱,又是康熙皇帝的启蒙老师,与康熙皇帝的感情很深厚,同时又是一个很自重的女子,在皇宫中威望极高,如果你今后在宫中遇到她的时候,在接触的过程中千万要注意一点,可敬不似近,如果她有意与你接近,那是你的造化,在她身上有你在其他女人身上看不到的东西,很有内涵,毕竟是太皇太后亲手调教出来的,也是太皇太后的门面。但如果你刻意地去接近她,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千万注意这点。虽然她现在整天在宫中青灯念佛,但气质毫不逊色当年。”
朱小娟问“太皇太后的一生跌宕起伏,那有这么多的时间来调教一个随身侍女。”
吴强华说“太皇太后亲自调教并不是教她断文识字,贝勒寨桑府里的老师都是顶级人物,贝勒寨桑女儿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还需要她亲自教,断文识字都是老师教出来的,不过这个苏麻喇姑悟性极高,到后来贝勒寨桑府里的老师都不敢教她了,很多的事情连老师都弄不懂,更不敢教。自从这位二小姐当上了孝庄文皇后,那可是母仪天下,身边的贴身侍女也涨价了,就成了后来的苏麻喇姑,既是太皇太后的干女儿,又是康熙皇帝的启蒙老师,又在宫中叛乱的时候立过功劳。有几次我陪皇上去深宫的时候,我也见过两、三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