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午,贾珺花了足足两个时辰的时间在阴天宫内和周莹探讨着水泥工坊的选址地点,以及建城修路等细节,比方说西戎行省两座大城的造型要怎么个造法,是往上推一点呢,还是再往下压一些。
又比方说这条路左边的草有点密,要往左拨一下,右边的草也有点密,需得工人用手再往右梳理一下。
遇着湿地要怎么过,是放任不管等着太阳晒干、大风吹干呢,还是用人力去梳理一番,引流排出什么的。
等等诸般细节费心又费力,两个时辰还算是短的了。
总之有了水泥,建城修路势在必行!
城且不说,路若修好了,不论是经商运货、或是行军打仗、政令传递都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所以这路,必须要修!
...
当夜,天现异象,圣星耀世。
姑苏,蟠香寺。
静尘师太猛然抬头望天。
“圣人...出世!”
“神京已安,徒儿...合该北上了。”
...
神京城外,清音寺。
静安师太心有所感,亦是猛然抬头,她面露喜色,喃喃道:“文治盛世,我大乾何德何能?”
...
城外清虚观、城内钦天监。
大幻真人张老道正盘坐修炼,天地一缕文气飘过,他陡然睁眼,又是掐指一算!
“兴平盛世,兴平盛世!”
监正赵正罡亦是如此!
......
四月三日。
大明宫。
“你这猴儿要建文院?”
“要在工部另立造路司?”
“要招募水军三十万?!!”
贾珺一一点头。
太上皇目露精光,看了坐在一侧的兴平帝一眼,沉吟片刻,道:“何为文院?”
贾珺没理会不请自来的兴平帝,回太上皇道:“文院,天下文人圣地、大乾文治之基,是为文院!”
“谁当院长?换句话说,谁压得住天下大儒?谁能叫万万文人折服?”
“若立此院,经年累月之下,皇权大还是文院大?大乾文治之基?还是世家门阀之基?天下人听文院的,还是听紫禁城的?这些你可曾设想过?”
贾珺一句话才说完,兴平帝便问了两句,他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文人的可怕,身为皇帝又如何不清楚?
只是这黑厮的固执他深有体会,自己又不能把他当做太子那样一个大嘴巴子直接呼上去,遂才质问,要他给个所以然来!
太上皇眉头微挑,不做声响。
贾珺看了兴平帝一眼,回道:“文治武功文治武功,武功大乾不缺!将来也必定不缺!但今有圣人问世,若不立文院推文治,必遭天谴!”
“一院二长,天子、圣人各领一长,文院不参政,只教本事。院内立执纪司,由锦衣卫、神武卫、阴兵卫三方共掌!负责监视文院运转!杜绝学术门阀、世家垄断之苗显露!如此一来,还怕他什么?”
“凡事有利弊,不能因噎废食,立文院带来的好处远大于坏处!若就这么弃了实在可惜!也显得咱们没魄力!”
就事论事,兴平帝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也同话一样,不能因噎废食!机遇总是与风险并存,或许兴平帝想要的是安稳缓慢,但贾珺显然不是。
一则他有自信压住文院!二则那圣人是他的人,间接也算紫禁城的人!所以兴平帝的担忧根本就不会存在!三则在他的设想当中,将来的发展并不会仅限于一个文院,军院、工院等也必然会现世,到时候更加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来。
还有一点,大乾的政他或许不会干预,但军无论如何都会掌握在他以及他的后代手中!
如此一来,还怕什么?
当然,这最后一点是后话了。
综上,贾珺要做的并非是忌惮,而是说服这一老一中两个逼登支持他立大乾文院!
“圣人问世?!”
贾珺话说到一半的时候,太上皇和兴平帝二人猛然睁大眼珠子!上月清虚观和钦天监便已经分别给他们报了天地异象,说有圣人要出世。
原他二人将信将疑,可在整个神京寻无根果,又不曾听到什么传闻,便只当是圣人投胎降生,成圣之日怎么着也得几十年光景。
竟不曾想今日却在这厮的口中听出圣人出世!话中语气还特娘的是个“大成”圣人!!
这叫他们如何不激动?
待贾珺说完,兴平帝率先沉不住气,一连三问道:“此话当真?圣人何在?!你又是如何得知?!”
贾珺只得点头回道:“自然当真,如今人就在府上落脚,至于如何得知的,不知圣上可曾听闻过一句话,叫做‘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兴平帝......
不叫父皇就算了,还蝴蝶自来,特娘的且先忍一会。
太上皇嘴角一抽,缓了片刻便道:“明日把人请进宫来,朕设宴款待他!文院是否要立,还得看明日。”
他没直接答应,也没问什么是阴兵卫。
话头一转,又道:“说说造路司。”
贾珺点头,假装没去看黑着脸的兴平帝,只答道:“孙儿偶然间得了一样不传工艺,可造出类似石灰一样的东西,名唤水泥,相较于石灰,此物产量高、成本低,所建造出来的城墙、道路也都极为坚固!若我大乾新城用上此物,必将坚不可摧!若我大乾各道都用此铺路,车马可快数倍不止!”
“工程浩大,牵扯甚广,远非一日一人之功,若不单设一个造路司承办此事,难。”
太上皇眼神一亮!直言道:“你建一楼一道来,朕看看是否真如你所言,若真如此,这造路司朕便准了!”
贾珺应下。
这时,那边角料的兴平帝见明明都说要放权的老登一个一个准,一个一个做决断,心内无语的同时也有着些气。
虽说他自己来也大抵是这决断,但这能一样吗?
遂趁老登还未开口,他忙忙问道:“三十万水军怎么回事?快说来听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