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子,你真是有好运气,第一次来买菜,就被人抢光了。”身边的老妇人看着蓝山泉,一脸的羡慕。
“是啊!这个小姑娘忒聚人气,连带着我的包子,都比平时都卖得快!”
这时,镇里一家药店的药童匆匆走过来:“小娘子,我买一份杏仁菜。”
“对不起,不够一份了。”
“这可咋办,这可是师父让我买的!”
望着一脸焦急的药童:“这半份你先拿去,明天我还来,先给你留一份!”。
蓝山泉把荷叶包递给药童,只留了他三个铜子,药童开心地呲牙,转眼之间就欢快地跑远了。
当董氏拉着董淑德的手走来时,蓝山泉高兴地先开口说道:“娘亲,我们的食物都卖光了。”
“都卖光了?”董氏的眼里荡起满满的惊喜。
“嗯,卖光了。娘亲,正好晌午了,挣到铜钱了,咱们和二表姐吃包子。”蓝山泉乐呵呵地说着,就转身对着卖包子的摊主说:“大爷,我买十个肉包子。”
“只剩下八个肉包子了,小娘子,再给你俩素馅包子吧!”摊主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着。
董氏本想拦住蓝山泉,让她少买几个肉包子,看见摊主已经用粗麻布把包子给包好了,蓝山泉也数出了九个铜钱,一个铜钱给俩素馅包子,便不好再吱声了。
转头招呼着董淑德坐在桌子边的板凳上。摊主又给每人盛来一碗飘着青菜叶的清汤,表示不要钱。
蓝山泉笑笑,开心地接受了,这是摊主接受她送出的杏仁菜的回报。
董氏坚持要吃两个素菜包子,蓝山泉则抢过来一个,掰开就吃了起来。
董淑德自然吃的是两个肉包子。剩下的四个肉包子,董氏塞给了董淑德,让她带回家。她有半年没有回去看望爹娘了,想着再去别的摊子上买点吃食,再去杂货店买半斤麦芽糖,让侄女带回去。
董氏带着着山泉和淑德走入一家杂货店,小二忙起身笑脸相迎:“几位客人,要买点啥东西,请先随便看看!”
“先称半斤麦芽糖。”董氏一边说一边掏钱:“一斤二十文,半斤十文。”见董氏要递钱,蓝山泉忙开口:“小二哥请稍等,我们还要再多买一些麦芽糖,能给便宜一点吗?”
“这个,我得去问一声掌柜的。”
看着小二推门向后院走去,董氏悄声说:“咋一下子买这么多糖?”
“娘亲,我们明天还要进城卖杏仁菜、杏果酸甜汤呢!”
“那就买吧,这些糖都放在娘的背篓里。”董氏用手摸一下闺女的头,表示就这样定了。俗话说远道不载重,这孩子来时就背个小陶瓮,回去可不能在负重了。
董氏心疼着闺女的时候,小二就回来了。
“掌柜的说,买十斤糖,每斤可便宜一文,买五斤糖,只能便宜四文。”
董氏刚要答应,蓝山泉走上前一步,:“小二哥,若是长期在你们店买糖,是否可以再便宜一些?另外,我还要长期用你家店里的盐,一并问问你们掌柜的,能给我们便宜多少。”
“小娘子,我这就去找掌柜的。”蓝山泉的话,令董氏有些不安。她看一眼小二的背影,又咽下了想说的话。
蓝山泉把娘亲的神态变化看在眼里,便拍拍董氏的手,给她一个“放心吧”的眼神。
一边的董淑德则转动着眼珠子,她算是看出来了,大姑家可能要做买卖。而当家的,就是这个山泉表妹。她想着怎么和表妹搭上话,如果她哪里缺人手,就去给她打打下手,也给挣点铜钱补贴家用。
“各位客人,看好要买的东西了?”说话的是四十多岁、身穿麻布襦袍的人,一看便知是掌柜的。
没等董氏说话,蓝山泉便走上前去开了口:“掌柜的,我们今天是来先买一部分糖和盐,以后,蓝家开食品小作坊,会长期采买盐和糖这两样东西,我们如果只在你家买,可否给多便宜点?”
“好说,好说。我刚才听小二说了。若长期用,买十斤糖,便宜十二个铜子,买十斤盐,也同样便宜,如何?”
蓝山泉笑笑:“那就这样定了,我们今天先买五斤糖,五斤盐。再称一斤糖单独包上!”
掌柜的答应着,马上和小二一个秤盐、一个秤糖,并把盐和糖分别放在董氏和蓝山泉的背篓里,把董氏一行三人送出了杂货店,还在门口抱拳:“三位慢走!”
董氏三人,也客气地俯身还了礼。
蓝山泉拉着董氏的手,走在街市上,路过一个卖汤饼(面片汤)的摊子,看着男男女女的都大汗淋漓地吃着热面,心想,这大热的天,吃一碗过水凉面该多好啊!
此刻,她还不知道东盛国人,还没有发明细长的挂面,街头,只有这种热片汤。
恍惚间,涌出自己在家吃汤饼的记忆。家里,从没有吃过手擀的面条。
东盛国竟然没有挂面?
原来如此!
蓝山泉在芯片里搜索和阅读华夏面食大全时,曾看到过这样的记载:21世纪初叶,中国考古学家在大西北青海的喇家村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发现过裸露在岩层中的4000年前的面条。出土的面条长约50厘米,宽约3毫米。但在文字记载的史册里,到了宋代,华夏人才出现了面条。而从哪个朝代开始吃过水凉面,则没有过明确的记载。
蓝山泉又发现了一种商机,拉着董氏就先走向了一家粮店。
“娘亲,我们去籴几斤白面。”
“籴白面干啥?咱家籴粮食当家的可是你祖亲!”蓝山泉的话让董氏有些发懵。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娘亲,我要用白面赚钱啊!”
“山泉你也想做包子卖吗?”时代和生活的局限,限制了董氏的想象。
蓝山泉:“……”
我的亲娘,白面只能做包子吗?
蓝山泉没法过多地解释什么,只能有些含糊地说:“到时候娘亲就知道了,肯定是比卖包子更赚钱。”
想起山泉是老神仙的徒弟,难道,自家山泉的这些想法,都是神仙点化的?想到此,董氏的心里踏实了许多。
呵呵,只要能赚钱就好!
过惯了乡村简单而困苦的日子,董氏最希望家里的日子能够变好一些。
三人走进粮店的时间不长,伙计就给称好了六斤面。
董氏和山泉背着沉甸甸的篓子,被掌柜的笑呵呵地送出来了。蓝山泉还特意回头看了一眼粮店的牌匾:董记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