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斩首两千多达连部落青壮。
俘虏里以老弱妇孺居多,但也不乏投降的青壮。
当然达连部落不止这些人,有的在霍浔来临之前,已经带着畜群和族人四散离去。
有的则是跑得比沃木延还快,往北或者往西,那里也有大片草原与高原,住着其他的部落。
箛族人本就不崇尚安土重迁,没有什么故土情结,对他们来说,不断的迁徙是常见的生活形态。
如此,暂时就不必担心逃掉的达连部落之人会团结起来,夺回“家乡”。
战果固然喜人,但是接下来的战后工作才是最棘手的。
俘虏的思想教育和同化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工作,何况他们和箛族之间还存在语言问题。
全部杀了了事,也不太可取。
霍浔眉头紧蹙,翻看公主殿下临走前,给他留的书信。
殿下说,若是大败达连部落,那么岭北草原以后就是他们的战马养殖基地与练兵场。
陌山牧场面积太小,之前还能将就用用,随着人手越来越多,作为一个小型养马场还行,但是大规模养兵练兵就不适合了。
其次,若是要将岭北草原发展成练兵场,那么就要在牧区之外,划出一片农耕区来。
兵场的后勤物资总不能一直靠从辽东运过来,费时费力的。
还是要在当地屯田种粮食才行。
岭北草原再往北,铁山脚下,那里的土地和辽东一样,都是肥沃的黑土地。
很适合种植大豆、谷子和燕麦。
尤其可种的燕麦种类还多,比如种莜麦作为人的主食;种皮燕麦作为马羊的精饲料。
所以留下的俘虏,便让他们戴着镣铐开荒种田。
剩下的妇孺则继续负责牧马放羊。
当然,以上只是初步安排,后续的安排,殿下会亲自带人来实施。
霍浔合上书信,抬头问霍停:“霍安已经带着战报出发了吗?”
“是,霍安大哥连夜便走了。”
楚襄收到战报的时候,辽东正安顿新一批的流民。
康平四年,六月,代郡“地大动,铃铃然,民大疫死,棺贵,至秋止”。
代郡发生了一场地震,死伤者不计其数。
在这个官府既没有救灾能力,也没有救灾积极性的时代,灾民只能自救。
存活下来的人开始在废墟里扒拉家产,逃往别郡。
代郡在辽东的西边,与辽东隔了数个郡县。
往东逃的代郡灾民陷入了与上次胶东郡灾民一样的困境,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皆是城门紧闭,他们根本进不去。
更悲惨的是,这回城外连个善人施粥的铺子都没有。
自古言,大灾之后有大疫,这些代郡灾民身上极可能带着疫病,没人敢随便接触他们。
事实上,其他郡县的顾忌丝毫没错。
楚襄记得《燕书天灾志》里有记载,代郡地动后,“人肿颈,一二日即死,名大头瘟”。
还有人“先于腋下股间生核,或吐淡血即死”。
这些描述,都符合鼠疫患者的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也就是说,代郡地动后,鼠类大肆作乱,引发了鼠疫。
但是鼠疫发病病程极快,那些直接由鼠类感染的一级感染者,在没有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基本都已经死在了路上。
要知道,从代郡到辽东,步行起码需要一个多月。
那些有命来到辽东的灾民,要么幸运地躲开了鼠疫,要么还存在少量的二级感染者。
不过二级传染大扩散在辽东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楚襄有链霉素和完善的防护隔离手段——在她这里,鼠疫是可控、可防、可治的传染病。
而且,这对医学生们而言,是一次极佳的实习机会。
他们往后的医疗工作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这是无法避免的。
既如此,不如早些面对。
所以,楚襄这一次,依旧接纳了代郡的灾民。
只是这次接纳之前,她做了更多的准备工作。
第一,她从商城里购买了大量的全身防护服、医用口罩、医用酒精消毒液、链霉素以及广谱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
后两种药物,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在灾民到来之前,她便让负责护卫的军士们换上了全套的防护服,灾民一踏入辽东地界,便被拦住了。
就地等待,期间提供水食。
当然提供水食时,依旧遵循不接触原则,放在固定的地方,灾民自行去取。
若有不服从安排,或者擅闯者,一律格杀勿论!
接着,楚襄购买了大量的单人帐篷——鼠疫患者还是单独隔离治疗比较好。
但在建立帐篷营地之前,她对灾民做了一次全面的灭跳蚤与沐浴清洗的安排。
提供工具让他们互相剃光头发,然后男女分开,就地沐浴,换上新衣服,再将换下来的脏衣服统一烧掉。
之后才在辽东地界附近围了一块地,扎满帐篷供灾民居住,并发放了大量的口罩,让他们时时佩戴。
在此地二里处,又立了一块“防疫营地”的标识牌,没有她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出。
在此期间,寻春一直带着医士们一旁学习。
寻春以为防疫营地建起来后,接下来便是她与医学生的战场了。
公主殿下却摇头道:“不急,再等七天。”
这七天,既给感染晚、潜伏期长的患者,一个发病的时间。
也能让医士与医学生们接受为期七天的抗生素预防治疗。
医学人才对她来说太宝贵了,即便说着他们必须面对各种风险,楚襄依旧会尽力保护好他们。
除了让他们接受抗生素预防治疗外,同时反复给他们强调治疗期间的自我防护规则。
有些医学生们紧张,更是抓紧时间继续练习注射,复习背诵课堂上所学的一切。
此刻,他们真的像极了,即将上战场的新兵。
第八天,楚襄亲自送他们上战场。
“这是一场巨大的挑战,也是一场不可复制的考试。如果你们能在这场考试中及格,那么以后再有任何困难,你们都能慢慢克服。”
“你们有信心吗?”
“有!”
这一声回答里也许还带着紧张与迟疑,但是绝没有胆怯与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