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十个边境村子被屠杀的消息传到甘提,直接就把印东方面军的几个指挥官弄傻眼了。
印度如今也就三百万大军,而东北国防军直接控制的大军就有一百万,外加在印东地区隶属于东北国防军的一百五十万印度军团。
如果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军队也算上,仅仅就目前军队的实际人数而言,印度方面并不占优。
当然,印度也不是一点调查研究都没有做。
因为明面上联盟方面有这么多的军队,实际处于战备状态的军队人数远远没有这么多。
比如巴基斯坦,一百万大军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因为他们是需要支付工资的,毕竟士兵也是需要养家糊口的。
为了减小国家的负担,巴基斯坦不得不缩减自己军队的规模,百万大军有五十万直接转为预备役。
而隶属于东北国防军的一百五十万印度军团也仅仅留下五十万,另外的百万大军也分几次逐渐退役,其实是转入地方警察部队,以及民兵部队。
也就印东方面军的三十万大军和缅甸方面军的七十万大军是实打实的。
本来,按照毛熊和龙云的意思,就他们这一百万精锐大军外加五十万的印度军团以及几十万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盟军,对付印度是绰绰有余。
但是,周浩想的却是,既然要和印度再度开战,那就要干净利索地解决。
在得知周浩居然从东北直接调集了五十万大军支援印东方面军,印度总理辛巴心里却又胆怯了起来。
辛巴想的是多方联合对付周浩东北国防军。
现在东北国防军已经和印尼较上劲了。
马来西亚的沙捞越也被其一口吃掉。
虽然动手的名义是当地的华人游击队,但是谁又不知道这些游击队背后的支持者就是周浩和他的东北国防军。
在印度的总理辛巴看来,如果印度和东北国防军发生军事冲突,那么就会诱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首先,印尼和马来西亚肯定会出兵。
其次,苏俄一定也会出兵。
辛巴很清楚清楚,现在的苏俄大统领想要彻底稳住他的地位,或者说想要在苏俄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拿回被周浩占据的以前属于苏俄的领土。
以苏俄对土地的执着,他们一定会的忍不住出手的。
苏俄一旦出手了,那米国还会忍住吗?
这不就是肢解东大最佳的机会嘛。
在辛巴看来,这或许就是他最后的机会了。
周浩以及他的东北国防军一旦迈过了这道坎,印度今后或许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一旦东北国防军和彻底融入东大,不要说印度再也没有机会了,就算是苏俄和米国联手,也会拿东大毫无办法。
在这个时间点,东北国防军居然大规模对东南亚用兵,这不是天神在保佑他们印度吗?
因此,辛巴就命令辛格从那一百万的高种姓的精锐部队里挑选了三十个步兵连,来执行这个伟大而艰苦的任务。
如今的印东地区,不仅仅是印东四邦,还有曾经印度东北部的七个邦,都从法律层面上结束了种姓制度。
在祛除种姓制度的同时,也是那些婆罗门刹帝利等高种姓迁移的过程。
短短一年的时间,印度东部东北国防军控制区域内的几乎所有高种姓都迁移走了。
印度后来招募的百万高种姓士兵,几乎都是从这些高种姓移民里面招募到的。
而这些高种姓移民,也是对东北国防军恨意最大的。
连带都,他们也憎恨上了东北国防军辖区内的老百姓。
这些老百姓以前都是低种姓甚至是贱民。
在接到屠村的秘密命令后,这些高种姓印度士兵几乎都是不需要任何动员。
其士气自然我就是爆棚的。
这些经过了四五年艰苦训练的印度士兵,可以说其能力已经达到曾经日军野战部队的水平。
也就是说,单凭战斗力,这些印度士兵已经超过了他们的老师。
这些印度士兵都是米国军队训练的。
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三十支特别行动部队很是轻松地越过印度与印东地区的军事分界线。
并且在轻松完成任务后很是从容地撤离回去了。
锡万城,印东方面军第一师师部所在地,兼任比哈尔邦第一军分区司令都甘德嘉在得知自己辖区居然有十二个村子被屠杀了,还是部分男女老幼的那种,当即就气得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险些把桌子给排散架了。
在第一时间上报方面军司令部后,甘德嘉召集各军分区高层会议,目的就是讨论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势。
“各位,过了五年的安稳日子,现在我们这个平静的生活看样子是要结束了。”
甘德嘉满脸的无奈,同时丝丝杀气也有意无意间泄露了出来。
“我们都很清楚,印度从那些所谓的高种姓移民那里招募了一百万士兵,经过了这么些年的训练,印度估计也想检查一下他们给予重望的新一代刹帝利。
但是,他们这种越境屠杀平民的行为是绝对不能轻饶的。
拉维,我们现在需要你们配合了。”
拉维没有任何思索,立马就一口答应了。
“边境巡逻是我们的责任,现在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的责任很大。”
拉维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拉,一方面这也本身就和他们有关,毕竟边境巡逻一直都是印度军团在负责,因此印度军团军本身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另一方面,拉维很清楚,他的顶头上司甘德嘉不是一个不敢扛责任的人。
果不其然,一看拉维要往自己身上拉责任,甘德嘉就直接挥手示意拉维不要说话了。
因为他要接着说。
“要说到责任,印度军团具体负责边境巡逻,他们也的确有一定的责任。
但是,这次事件的主要责任却不是他们,而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尤其是作为军分区一把手的我,我存在严重麻痹大意的心态。
我们在东南亚和印尼干起来了,我认为距离我们这里也远,基本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是,我们根本没有想到,我们的这个恶邻居然给我们来了一个先下手为强。
现在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那我们就要做好大战的准备。
同时,还要警惕印军再次越境作案。”
“司令员,在来之前,我就是已经对我们的民兵系统下达了紧急备战命令,所有的民兵,尤其是靠近军事分界线的各村民兵已经进入战时状态。
第一军五万大军已经做好战斗准备,一线巡逻部队增加了三倍,每个巡逻队都配备了步话机,只要一发现印军渗透进来,他们就不要想着还能够回去。
五年时间,东北国防军以自身实力和人格魅力,让当初形势所迫投降加入印度军团的印度士兵彻底从精神上认为自己是属于东大的军事力量。
并且,印东地区在这五年的发展里,周浩根本就没有对他们另眼相待,而是和其他地区一样一视同仁。
在这五年里,整个印东地区大力兴修水利,治理河流,让整个印东地区的耕地面积,粮食单位产量都得到不少的提升。
自然而然的,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几年,印东地区和印度其它地区的民间交流一直没有停滞。
印东的变化,自然而然也就传到整个印度。
当然,那些高种姓也知道这边的变化。
现在,想要维持他们的优势地位,就必须将东北国防军赶回北方。
否则,印度高种姓末日也就快到了。
印度军团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一营二连,连长阿米尔带着全连154人就埋伏在一条路边,这是是一条连接印度的小道。
根据敌人的行军痕迹,上次就有一队印军通过这条路前往印东地区,从而对我方的一个村子发动了突袭。
这种军队袭击平民村落的事情,是让人极为愤慨的。
阿米尔发誓,一旦让他再度发现有偷渡过来的印度军队,一定要让他们有去无回。
按照一般情况,在这里潜伏,是没有什么效果,毕竟双方连接的道路实在太多。
敌人再度通过这条路过来发动袭击的可能性近乎于零。
但是,阿米尔也只能赌一赌运气,万一自己的运气好呢。
突然,阿米尔身边的步话机突然响了起来。
“连长,大约一个连的印度军队向我们伏击的地方赶来了,大约半个小时后到达。”
这是阿米尔派出的侦察小分队。
这个小分队携带他步话机。能够随时和阿米尔取得联系。
“都听到,各位都回去准备战斗。”
对身边的几个排长交代后,整个伏击阵地再次陷入沉寂。
果然,大约半个小时后,大约一百五十人的印度军队慢慢进入了他们的伏击圈。
面对曾经的同胞,阿米尔没有丝毫都怜悯,直接下达了攻击命令。
突然间,轻重机枪,自动步枪,半自动精准步枪,以及连属迫击炮同时发起了攻击。
突然遭遇如此猛烈的袭击,敌人一时间被打得昏头转向,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消灭大半。
剩下的敌人在仓促之间找到掩体,也坚持不了多久。
在报复和保命之间,这些高种姓组成的印度精锐部队也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等等扔出手里的我武器,同时大声喊着投降。
战斗持续时间很短。
短短一分钟就结束了战斗。
就是一多火力输出,就解决了战斗。
此次战斗,我方一个连的士兵参战,在没有一个人员损失的情况下,歼灭了几乎同等数量的来犯之敌。
击杀敌军78人,俘虏敌人74人。
这些战俘就是我们反击的另外一个手段。
这还是我方运气很好的情况,因为来犯的敌人直接跑进了我们的伏击圈。
当然,也有顺利进入我方腹地的印度军队,但是已经全民皆兵印东地区,让入侵的印度军队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搞笑的是,这些进犯的印度军队居然连他们的军装都没有更换。
不过,就算他们全部换成印度军团的军装,也是没有办法蒙混过关的。
原因很简单简单。
那就是印度的高种姓和低种姓几乎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种。
印度的高种姓是雅利安人,而印度的低种姓则几乎都是印度的原住民。
雅利安人是白色人种,而印度本土土着的肤色几乎都快要赶上黑人了。
也就是说在印度,高种姓和低种姓的辨识度是很高的。
低种姓想要冒充高种姓,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同样,几乎都是由高种姓组成的印度突击部队想要冒充几乎都是印度本土人士组成的印度军团,那也是不可能的。
在有的村子,来袭的印度士兵刚要接近他们都目标的时候,就被突然冒出来的民兵给打一个措手不及。
而这些民兵可不仅仅是民兵,他们有的人甚至就是印度军团退役的士兵。
也就是说,为了增加边境各个村子的军事实力,东北国防军给每个村子都配备了由专业士兵退役的民兵队长。
而这些民兵队长,在成为民兵队长的那天起,就要担负着保护这个村子的责任。
因此,这些民兵队长在训练民兵的时候,都是非常用心的。
同时,他们在训练这些民兵的时候,则没有忘记给他们做思想工作。
比如,我们的土地都是从高种姓老爷手里抢过来的,那些高种姓老爷肯定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大家能不能把本事学到手,那就关乎你们今后能不能保住你们手里的土地。
如果,某一天那些高种姓老爷打回来了,我是把我们手里的土地交出去,还是拿起我们的武器把他们打回去?
都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手里有枪,心里就有底气。
一个一个地嗷嗷叫训练,目的就是要达到他们队长一半的水平。
经过几年的训练,这些民兵几乎都达到了他们民兵队长的水平。
而这次印度军队来袭,各村的民兵在有防备的情况下,来袭的印度军队几乎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