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十月二十八,赶在十一月之前,朱由简终于下旨班师回金陵。
当初,从金陵御驾亲征时,朱由简带了三万大明水师,两万新军,五万金陵京营,水陆共十万大军。
现在班师回金陵,朱由简则是带了除三万水师之外,还剩一万八千多人的新军,三万两千多京营,以及黄得功的四万三千多庐州军,水陆共十二万四千左右大军。
黄得功的庐州军本来只剩三万一千多人,但从俘虏的左良玉反军之中,补充了一万两千精兵。
京营本来还剩四万两千多人,同样从俘虏的左良玉反军之中,补充了一万左右精兵,但朱由简另外留了两万京营驻守武昌府。
原本按照史可法的建议,应该留黄得功与其所部庐州军驻守武昌府的。
毕竟武昌府乃长江中游重镇,向北阻挡李自成的大顺军南下,向西阻挡张献忠的大西军东进,怎么着都应该屯驻一支重兵,黄得功的庐州军满员便有五万人,且其中超过两万六千精兵,条件最合适。
然而,朱由简并不听从史可法的建议。
因为朱由简知道,李自成自顾不暇,不会有精力觊觎长江以南,而张献忠才在武昌府惨败过一场,四万出川蜀大西军士兵全军覆灭。
何况,长江上的两场水战,以及大明水师对武昌府城墙的轰击,把大明水师拥有数百门大炮,足以制霸长江的强大实力展露无疑。
随着时间流逝,大明平灭左良玉,以及歼灭张献忠派出川蜀的大西军的一些详细战情,会逐渐传播开来。
以前武昌府扼守长江中游与汉江口,占领武昌府,向西可威胁川蜀,向北可威胁襄阳与河南,向东可沿江直取金陵,是令人垂涎的战略要地。
但是现在,除非拥有在长江上抵挡大明水师的水上力量,否则武昌府只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张献忠不敢来占,李自成也不敢来占。
留两万京营士兵,改为‘武昌军’,未来再允许扩充到三万,足以守住武昌府了。
用不着把黄得功留在武昌府,他的庐州军还是回到江北最适合,一则牵制高杰与刘良佐,不使二人在江北为所欲为,二则,崇祯十七年再有两个月就过去了,明年清军必然南下,江北很快面临巨大的威胁!
“回到金陵之后,新军也要抓紧时间扩军!”
……
朱由简战后,还在武昌府待了十天时间才班师,安庆府大捷,九江府大捷,武昌府大捷等,接连胜利的消息,早就陆续传到了金陵。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许多人激动的叩拜呼喊。
自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陕西誓师东征,一路势如破竹,至三月十九攻破京师,大明的人心就散了大半。
虽然三月底,朱由简顺利南迁,重建朝纲,凝聚回了一些人心,但在众多人心里,大明依旧处于随时可能被颠覆,风雨飘摇之中,人心依旧惶惶不安。
没有什么比接连大战胜利,更能凝聚人心。
朝廷先后只征调十五万水陆大军,就平灭了以三十二万大军造反的左良玉,还歼灭了张献忠从川蜀派出来抢占武昌府的四万大军。
最主要是,三万大明水师展露出来的实力与战绩,拥有数百门大炮,击沉与俘获敌军大小船只,三千余艘,且轻易轰塌武昌府的城墙。
以前左良玉拥兵自重,占着武昌府与九江府,朝廷不得不用其抵挡张献忠与李自成的同时,也忌惮其势力,如果江南金陵面临的威胁是十,左良玉便独占其四。
现在好了,左良玉灭了,加上水师展露出来的战力,似乎没有任何敌军能击败水师,跨过长江天堑,威胁金陵。
大明对江南半壁江山的统治,稳固如山,大明好像一下子没有了亡国之危,人心岂能不稳,岂能不聚!
这对大明来说,绝对是一个好结果。
不过,却也带来了另一个坏的结果。
那就是江南士绅、勋贵宗室们,他们突然后悔向朝廷妥协士绅一体纳粮、商税、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等改革,他们迫切想取消改革,回到之前的政策。
之前是因为被李自成‘追赃助饷’的凶残举动给吓的,不想大明灭亡后,被李自成夺了天下,为了抵抗李自成,保住大明,众人才忍着心里头滴血而妥协的。
而如今,不说大明接连几战大胜,收复九江与武昌两府,强悍的大明水师游弋长江,大明已经没有了亡国之危。
就说李自成,这该死的流寇头子,现在正面临清军的全面进攻,被打得节节败退,自身都难保了,已经没办法南下灭亡大明,统治天下。
五月初,多尔衮率领清军攻占京师。
七月中旬,多尔衮压下一切反对的声音,定下大清都城从盛京迁到京师的国策。
八月下旬,大清开始迁都,九月下旬完成迁都。
十月初一,小皇帝顺治在京师紫禁城皇极门颁布诏书,大清正式定都京师。
从十月上旬开始,清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为主将,吴三桂、尚可喜为副将,率九万清军,经大同从黄河北部突入,直扑延安府。
一路由豫亲王多铎为主将,孔有德为副将,率十一万清军,攻打山西,两面夹击李自成。
阿济格的北路清军被李过、高一功挡在延安府,暂时没有战果。
但多铎的东路清军,却连战连捷,进入十月下旬便已经占领大半个山西,兵锋直指潼关。
李自成明显势微,任谁都看得出来,李自成八成不是清军的对手。
江南士绅们真正怕的,不过是天下被李自成统治而已,大明灭亡不灭亡,他们大部分人并不如何关心,大不了换一个皇帝效忠,只要新皇帝不伤害他们的利益!
而在北方声势旺盛的大清,对他们士绅就非常不错,摄政王多尔衮还曾亲口承诺,只要士绅愿意为大清效力,可保留一应特权,总之大清绝不会学李自成搞什么‘追赃助饷’的残暴之举。
如果为了保大明,他们便要丧失这么多利益,那还不如让大清来统治呢,这是很大一部分士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