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西域之前,刘洋还是要处理好白莲教的。白莲教有鬼神和圣公转世,这要好好用起来。
普通人总是相信神鬼之说,甚至日常生活中也会寄希望于神明。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普通的老百姓身上,就连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是如此。
他们将神权和王权相结合,以此来加强文化专制。控制人们思想的同时,还能更好的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而类似这种现象除种花家以外,西域其他的国家也很普遍。不过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其他地方的神权经常压制王权,但是种花家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反而王权至上的实质从未改变,这正是种花家保持强大的根源之一,那背后又怎样原因呢?
西域的“政教合一”。在西域,神权和王权的结合非常明显,而且具备一定的制度体系。与种花家相比,西域统治者已经将政教合一,着重突出神权的统治地位。
这些地方本来是,神权没有任何统治地位的。奈何人们思想落后,不知科学理论,盲目的去相信信仰的力量。希望借此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活,所以一味的推崇和信服。
这种现象和心理正好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借助宗教的力量控制人心。神权开始慢慢的压过王权,而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毕竟当时的人们,无法改变迷信的思想,统治阶级的力量远远没有信徒强大。神权背后的教会自然渴望得到更多的权力。
从实力的角度来说,部落首领统治尚未发展成熟,整体力量难以与教会以及信徒抗衡。甚至很多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虔诚的信仰者,所以王权要想独立,取得真正的掌控权是不可能的。
再就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这些国家的王权和神权已经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想要剔除神权文化,同样也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所认知的文化,所接受的教育与神权文化结合了。这就让神权,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反观种花家,有神权的存在。白莲教认为人类的始祖是女娲和伏羲。还有盘古开天地、后羿射九日等等神话故事。
可有些历史人物,也被人们冠以神明的头衔。就比如部落时期的黄帝和炎帝,周朝时期的姜子牙,春秋战国时期的圣人孔子等等。
他们已经被神化,慢慢的成为了人们祭拜和信仰的人物。
而种花王刘洋也利用这一点来加强王权,经常会举办祭天、祭祖的活动。对于一些人们推崇的人物进行加封,例如孔子就被种花王刘洋授予“万世之师”的荣誉称号。
同时统治阶级也将自身的权力与神权相结合,宣称王权来着神权。种花王乃“圣公”,是神派下来统治人民,治理国家的存在。
从表面上来看,神权凌驾于王权。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这样,种花王用武力占领归化城,那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君权神授,但实际王大于天。虽然白莲教一直以来,都有神权的色彩。但是真正确定将王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是在汉朝,由儒学大家董仲舒提出,概括起来就是“君权神授”。
皇帝受命于天,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地位。看似是神权赋予王权,归根结底,就是王权借助神权来加强封建专制统治,那为何神权没有逾越王权呢?
首先从人的角度来说,古人相信神明。信奉的各路神仙并不是单纯的信仰,更多的是寻求庇护,或者说是利益关系的连接罢了。
就比如人们烧香拜佛求的是平安,拜的各路神明是祈祷风调雨顺,家庭和睦以及财运亨通。
如果这些信奉的神明无法给人们带来足够的好处的话,那自然不会有人供奉他们,这也是古代一种实用主义的表现,人们始终注重自身的利义实现,而非真正的敬畏。
其次就是很多神明以及神话人物,大部分是有历史原型的。尽管被过度神化,但是在人们心中,这些人本质是凡人所化,所以信奉的程度没有那么高。
更何况有些神话人物,都是人们虚构角色,大家都很清楚。有的名号都是后来加封的,这样一来人们自然不会过于重视神权。
最后就是,实际中王的地位要远远大于天。一来是神权虚无缥缈,不可能成为人们生活的全部,老百姓更注重的肯定是一家人的生活。
以当下的幸福为基础,神权什么的得在满足温饱才能考虑,其根深蒂固的程度没有那么大。人们也分得清现实和虚幻,还不至于为了信仰放弃生活美好,只有统治者才能带领他们改变没有。
二来就是王权经常压制神权。就比如个别朝代的皇帝,不信奉任何神话人物。种花家为了安定还敢拆毁寺庙等等,如此一来也就让王权的威慑力高于神权。
而从本质上来说,神权能够延续下来主要是因为统治的需要。以此来神化统治者,这样人们会对统治阶级更为尊崇,打心底里愿意支持政权。
综合来说,种花家的神权只是王权的附属品,也是为巩固政权而服务的。
作为统治者,种花王刘洋会把握人们思想的方向,进而一步步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