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可以得知火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温鼎”,约有3000年的历史。
而据《魏书》记载,三国时期用铜所制的火锅,人们使用火锅煮用来涮猪、牛、羊、鸡、鱼等各种肉食,但当时并不流行。
而到了这个时代的大赵开国后,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有火锅应市。
宋构热情的让几位客人落座,刘公公和董大人都不客气,欣然入座。
宋构看到旁边还站着毛雨溪,同样是热情的招呼他入席,毛雨溪虽然生性高傲,却没有拒绝楚王殿下,只是平淡的应了下来。
大赵王朝当时已经丢失了燕云十六州,黄河上游的牧场也被异族占领,所以羊肉的价格不是普通平民百姓可以消费得起的。
所以当时的百姓吃火锅大多以兔肉作为荤菜的首选,兔肉作为涮火锅的荤菜。
除了价格便宜之外,兔肉的肉片色泽鲜亮,以至于有“拔霞拱”的美称。
而大赵皇宫一年消耗的羊肉在四十三万斤左右,上行下效之下,达官贵人们自然是以吃羊肉为风尚。
大赵国的家禽和鱼类都十分丰富,所以鸡鸭鱼肉也是火锅餐桌上的常客。
而且价格也十分便宜,那在农村的话只需要花一百文钱足以请二十个人吃鱼。
基本上现代人能吃到的肉类,这些也是百姓常见的荤菜选择。
不过牛肉却不是可以随便吃到的荤菜品种,按照大赵刑律,普通人擅自杀牛是要“徒一年”的。
这主要是因为在农耕社会,牛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政府还是相当重视的。
宋构说自家的牛不小心摔死了,自然也是有说法的,哪怕他身为尊贵的楚王殿下,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杀牛。
因为按照法理来讲,哪怕是皇帝,也只能在祭祀的时候杀牛是合法的,平常想要吃牛肉,还得询问一下有没有病牛死牛?
宋构亲自把几大块牛油丢入火锅当中,然后加入各种桂皮八角肉桂,大葱,大蒜,大料。
仅仅是加入少许的山泉水,在上好的木炭烘培下,不仅没有呛人的烟熏味,反而是有一种淡淡的果木香。
只能说有钱人的生活,不是大赵普通百姓可以想象,反正,咱们楚王就信奉一个道理,天大地大吃喝最大。
宋构笑着对几人说道:
“这肥牛卷肥羊卷轻轻放下去烫一下就熟了,可以等一下再放,先把蔬菜丢入锅中,这煮的越久滋味越足,油水也更香。”
间言,几人哪里还坐得住,纷纷动手了,这扑鼻的香味,简直是勾人馋虫都出来了。
旁边的素菜被他们各自倒了一部分进去,等到满了才停止的动作。
大赵国的素菜种的还挺多的,就如楚王他们现在所吃的这些。
有山药、冬瓜、莲藕、荠菜、韭菜等,全都是下酒的好菜。
当然,像西红柿土豆一类当时还没有传到赵国的品种,宋构他们就无福消受了。
有趣的是,辣椒传入我国的时间在明朝,所以在宋构是吃不到麻辣火锅的。
可这也难不到咱们楚王殿下,直接掏出了他的法宝,然后对着众人说道:
“这有点里面带有辣味,要是各位蘸着吃,别有一番滋味。
吃火锅不吃辣,味道少一半。”
咱们董大人率先尝试,直接夹了一块肥牛卷,然后就蘸了调料吃。
辛辣的口味,顿时就刺激着耳鼻让人感觉说不出的爽快。
咱们董大人本就是山东人,最喜欢吃辣了,平时就是就着大蒜卷大饼,吃得好不痛快。
董非呼了一口气,然后说道:
“王爷,这里面这是放了多少茱萸啊。”
茱萸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草茱萸等种类,作为辛辣调料的主要是食茱萸。
食茱萸有一个外号,叫“鸟不踏”。食茱萸味道辛辣,在古代承担着为古人提供辣味的重要责任。
没有辣椒的年代,我国的先民常用花椒、姜、茱萸作为辛辣调料,直到辣椒的出现才改变了它们的地位。
宋构浅笑,作为特辣王的他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个一点点的手势。
然后说道:
“就放了一点点辣,董大人不会不行吧?”
咱们董大人受得了这个委屈?
当即霸气的说道:
“王爷,区区小辣何足挂齿?下官不过是刚刚热身一下。
来来来,多放些肥牛卷,下官就爱吃肉,离开了肉就活不了,快吃快吃。”
于是咱们董大人开始大快朵颐,风卷残云的消灭着肥牛卷,嘴上功夫虽然硬,动作却很老实。
董大人也是只蘸了丁点的辣酱,然后脸色红润的吃了个痛快。
咱们刘公公就显得斯文多了,毕竟是宫中出身,他倒没有逞强吃那些辛辣的茱萸,只是吃着清汤的牛油锅底,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不时还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王爷,奴婢也是很少吃到牛肉,杂家今日也算是托了王爷的福了,这味道还真的是上乘。
冬日里面把火锅一吃,整个身子算是热透了,去掉了所有乏味,身子更是舒畅不少。”
毛雨溪,虽然没有怎么说话,吃像也斯文,但是嘴上的功夫可不见停筷子夹的飞起。
仅仅是片刻的功夫,毛雨溪面前肉眼可见的多了好几个空盘子,宋构哑然失笑,没想到毛大人也爱好吃这一口肉啊。
并且咱们毛船长比董大人更能吃辣,蘸料碟都被他清空了一半了,却依旧是面不改色。
宋构想起来关于辣椒的事,便对毛雨溪说道:
“本王还在一本古书上曾经读过,据说在商朝的时候,据说有一些古人直接往东北那边迁徙了,去往了海另一边的大陆。
据说海的另一边有一块大陆,那里有很多神奇的农作物,特别是还有比茱萸更好吃的辛辣食物。
只不过航海的路线与去欧洲恰恰相反,那边有亩产上千斤的粮食,有广袤的土地。
也不知记载是真是假,本王也无从考究了。”
咱们刘公公感触最深,低头垂泪不已,言道:
“若是我们大赵国,有亩产千斤的粮食,就不需要这么多百姓卖儿卖女了。
若是粮食够吃,哪来这么多天灾人祸。
王爷,若是此事为真,咱家也愿意出一些薄资,派人去天涯海角寻觅,只盼着咱们赵国少饿死些人。”
“刘公公高义……”
宋构感觉自己有些梗咽也说不出话,或许是自己淋过了雨,才选择为别人撑伞。
刘公公虽是宦官,却在大是大非上,三观极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