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张言复回到官家寝殿回禀,新帝见已日渐黄昏,便询问道,“张大伴,怎么去了这么久?可是太后娘娘有什么不妥?”
“回官家,孟太后那里一切安好,还托奴才向官家致谢。只是回来途中碰到潘太妃的贴身侍女,交代了几句。”内侍张言复躬身答道。
新帝听后甚是恼怒,开口道,“那边又有出了什么事吗?是想闹什么,还是觉得近来哪里又亏待她了?还是见寡人给孟太后送酒了,又怨恨上了不成!”
“官家,这潘太妃娘娘也只是生生气,抱怨一二,毕竟官家也许久未去福宁宫拜见她了!”张言复解释道。
“寡人也知她心中苦闷,当日只得封太妃,被那吴太后压了一头,但礼制在那。”新帝听得这话,叹了一口气道,“毕竟她养育我多年,在宫中对我曾多番提点,我心中自是感恩她的。但她实在是不应该处处针对孟太后啊!”
张言复听得官家的肺腑之言,沉默半天,不知如何开口,不免神情上有些显露。
新帝看他似乎有什么话难以开口,便询问道,“张大伴,你可是知道些什么,只瞒着寡人?”
张言复听到官家问询,心中甚是惊恐,忙磕头请罪道,“官家,奴才知道为什么潘太妃与孟太后两人如此…。因为事关宫中私隐,奴才才一直不敢说。请官家饶恕奴才吧!”
“哦!那孟太后德高望重,朝内外赞誉非常,怎么会与太妃有什么闪隙呢?她们俩可并无交集啊!”新帝疑问道。
“奴才听说,潘太妃一直怀疑当年先太子之死是孟太后所为,这才处处争对。”张言复问答道。
“无稽之谈,孟太后一向与世无争,早已入了三清门下,久不理宫中琐事。怎么会对付一雏儿呢!”新帝听得张大伴的回答,甚是觉得可笑。他那养母真是被猪油蒙了心,后宫之中,谁都可疑,只有那孟太后最不可能。要不然当年苗刘兵变,先帝被逼退位,可是孟太后稳住大局,又私下联系了韩世忠将军,这才拨乱反正的。
“那个潘太妃觉得当年虔州之乱,也是因为孟太后出于愧疚,才出手救的她。”张言复补充道。
“咜!寡人对这太妃的想法,也是无可奈何了。不过,当年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张大伴你可有了解过?”新帝无奈地问道。
“回官家,奴才曾问过宫中的老人。说是当年先太子受惊,那照顾的宫女是孟太后派过去的。但当年先帝爷实在是过于悲痛了,把当日服侍的宫女,奶娘一干人等都给砍了。剩下的一些知情人,在数次南迁途中,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已无从知道当年的内情了。”张言复回答道。
“看来,这又是一堂无头公案了。只怕那包黑子复生,都断不了了!”新帝感叹道。
贤宁宫 吴太后处
一位着暗红色宫服的少妇端坐在梳妆台前,裙裾上绣着金色的飞凤图案、加以宝石点缀。她五官生得清丽非常,一双娇媚的丹凤眼含着笑意,没有丝毫咄咄逼人,反而给人一种似水般的温柔之感。
身后的侍女正给她卸下头上白角冠,她伸出未涂蔻丹的纤纤玉手,指着梳妆台上的一支钗环,对身后侍女说道,“这支太贵重了,如今已不太适合了,且收起来吧。”
接着她便起身,走向东侧墙前那幅《古烈女图》前,沉思半晌后开口问侍女道,“墨语,你说我如今是赢了还是输了!”
“太后娘娘,您如今已经得偿所愿,当然是赢了。”侍女在身后应道。
“想我从那康王侍婢,才人,婉仪,贵妃,皇后,一步步走到如今这份位,人人都说我是幸运的,我也应该是满足了。可是我总有不甘,毕竟当年选的那位棋差一着,输了。”吴太后感慨道。
“太后娘娘,新帝为人甚是至诚,虽然不曾养在您身边,但侍您至孝。”侍女在旁劝慰道。
“那是因为那祖宗礼法在,官家为名为利都必须如此。再说当年先帝爷选嗣,我虽未让那娄相助他,但也从未明确表态过。还曾在先帝爷面前替他说了几句好,我想他必是感恩的。毕竟他们都不是先帝这一脉的,选谁还不是一个样。”吴太后说道。
“太后娘娘,您目光如炬,早已运筹帷幄,旁人自然是比不得的。”
“可是算计得再好又怎么样,还是想不到当年先帝爷那一招。我本想着我多年随侍先帝,必是了解的,但帝心难测啊!再加上那赵伯玖荒唐无德,管不住自己,这才满盘皆输。”吴太后感慨道。
“太后娘娘,当年伯玖皇子那事背后可是有那潘氏手笔,怪不得您啊!”侍女回道。
“正因为如此,我才如此不得安乐。原想着我份位压她一头,这先太子一死,那潘氏就无翻身之地了。谁知她却借丧子之痛,夺了个好大儿啊!”吴太后回想旧事,不免心中浮躁起来,“可惜当年白白折了沁蓝姐姐一条命,我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啊!”
“太后娘娘自然是对的。先太子一去,那潘氏不就沉寂下去了吗?而且当年我们把事情推到孟太后那边了,如今那两方还不是一直不对付吗!”侍女回道。
“是啊!希望那潘氏一辈子不醒,我才能做那渔翁,稳做钓鱼台才好。”昊太后叹了一口气,或许是心事闷太久了,说出来后,心情舒畅许多,竟早早睡去了,长夜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