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主考官
据史载,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令京官五品以上,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也让官员以“孝悌有闻” “ “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德智体美劳十科举荐人才。
到了唐代,吏部举办科举,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算等科,不为人重视,秀才一科,要求很高,后来渐废。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对这两科的认同度最大,如“王牌专业”一般。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常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话。
话说徐清大晚上被李渊从卧室里拉了出来,顶着夜色进宫。抱着一肚子怨气到了太极宫,说了一通废话之后,李渊最后让太监宣布了一件事:
“徐清有文采,诗文极佳,诗风清丽,诗理有哲,可称宗师也。吏部科考主考病辞,经裴寂推荐,着徐清领公功考员外郎一职,主持进士科考试。”
“当代宗师?主持考试?”徐清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只听见李渊亲自补充了一下:“本来是想问问你的意见再做决定的,可裴寂把你的诗都给朕看了,十分不错,你当的这个主考。”
“臣毕竟年少啊……”徐清无奈的说道,这个主考的事,该怎么弄他还不知道啊。
“年少有年少的好处,朕叫了杜如晦帮你,明面上他也是主考,你大可放心……”李渊说道。
“臣领旨……”徐清听了杜如晦在,心里安定下来,杜如晦可是个老干部,好干部。不知考试流程的问题解决了,可这李渊为什么要叫我担任主考官啊,仅仅因为我诗写得好?裴寂的推荐?恐怕不那么简单……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进士科由吏部主持,称“权知贡举”,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可这登科却是最为紧要的一步,所以进士及第也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其余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随后,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甭管是状元还是其他进士及第的人,都统称进士。考官作为选定排名的人,诸进士要在考官面前聆听训话,所以诸进士和考官之间算是师生的关系。
一朝进士以后都是要当官的,上百名官员都要喊你一声老师,见了面要规规矩矩行礼,那是什么一种滋味?而且和上百官员有了这一份师生情,以后就都能算作朝中一派势力了,徐清则是这一派的领头人。只要徐清不死,哪怕遭贬了,罢职了,这份情也同样有效,没人敢不认,这就是所谓的人活三分情。
另外,进士当官之后,又会提携后辈,提携的后辈一部分是要看徐清的面子,他们也算徐清一派的徒孙。所谓子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放在愚公移山里头是坚持不懈,放到官场上就是树大根深了。徐清当了主考官之后,开始变为一颗参天大树的根部,李渊不会看不到这个变化的。
可,这么一份庞大政治资源,李渊为什么要给我呢?此中的真意,徐清冥思苦想,久久不能参透,李渊真要重用我?干嘛啊,他不是有两个这么能干的儿子么?自家儿子不好用吗?哼……
“哦,对了,徐小子,你今晚在朕的宫里歇息吧。”
“臣叩谢圣恩……”
一觉睡到大天亮,伺候的太监进来了
“呀,大人怎么还在这!”
“嗯?不是李老……皇上让我睡着里的吗?”
“哎呀呀,平日里那些公卿被留宿的,过了子夜便在承天门网扣头谢恩出去了,您倒是心宽,一觉睡到大天亮……”太监忙着打扫房间,一边和徐清解释到。
“那,那没事吧?皇上会不会怪罪下来?”徐清虽说不怕得罪皇帝,可也不想得罪啊。
“您是徐大人吧?唉,要说是别的大人在这里一觉到天亮,可徐大人却不会,您现在可是圣眷隆厚啊……”
“啊哈哈,多谢公公。”徐清一摸腰包给了太监一锭银子。
“哎呦,徐大人客气啦……”太监不动声色手里银锭子,又嘀咕说道:“您现在皇上眼前红人啊,这有了圣宠,就什么都有了,宫里宫外,只要在这大唐国,没有例外的事……”太监说的这话,像是给自己听的,又像是说给徐清听的,不甚明白。
回到家里,徐清将孙伏伽赶了出去。考生住在主考官家里,算个什么回事?只不过徐清还给了孙伏伽一些盘缠,足以支撑半个月的食宿。
第二天,另一位主考杜如晦来了,作为户部尚书,考较进士是杀鸡用牛刀。这也是因为第一次科举,诸多规矩定式还没形成的原因,临时拼凑起来的主考团队。
杜如晦来徐清家,自然是为了说这个进士科的事。徐清不了解,只是听着杜如晦安排。考试一共分为前后两场,前场三个题考时策,后场四个题考诗文,诗二首,赋一篇,诏文一篇。一首诗是事功诗,传达政令的,一首诗是写景的诗。总的题目如下:
“策论一: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此语于今何用?”
“策论二:四边诸匪,何以平之?”
“策论三:兴民兴政兴德。”
“诗二首:‘劝农诗’,‘大河’;赋一篇‘长安’;文一篇‘祭皇天’。”
七个题目都是徐清和杜如晦拟定,然后让李渊给批了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三篇策论,是对考生的为政为军韬略的考核。后面的诗赋,只是为了考核考生的修养,能力,见识罢了,可以算是附加分,或者是给韬略不足的人一些补偿。不过,科举制在唐朝发展之后,进士科诗赋的重要性还是越过了策论。
徐清大发感慨啊,在后世的时候,因为高考失误,只能读个二流大学,还有每天做些零工来补贴日用。可如今,摇身一变,却成了高考命题人。不仅是命题,而且还是阅卷人,标准答案终于轮到自己说了算,哈哈哈哈,这种感觉不是一般的棒。
“浪里个浪,浪里个浪喂!”徐清唱着歌,弯着腰,在菜园子里浇水,又给温室加点火,第一次考试前这么轻松。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