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马尼德回来
三天前,一大队商人行到了沧州地界。有多大?两辆货车相隔不三步步长,竟然绵延二三里路。七八百辆各色货车车,如推车,有骡车,有牛车等。每辆车上插着一个同色的小旗,代表这这七八百辆车,都属于一个人。
这商队为首有一个人,骑着高头大马,锦帽貂裘,迎风踏雪,正是徐清先前所遇到的商人——马尼德。
自离了徐清之后,马尼德便试着往长安行去,十几天跋山涉水,凭着徐清的信物见到了荀方。说清了来意,荀方便带他去了酒坊尝了一尝火爆长安的酒仙酿。马尼德尝罢,大声赞叹,如此佳酿,若是云出塞外,一坛子可以换一匹骏马!一坛子酒仙酿在长安不过卖一两多,可一匹马,就是在塞外也要五六两足银。
马尼德瞅出了其中巨大的商机,又用徐清的亲笔信,打着官家的旗号,便带出了几车的酒仙酿,准备大干一场。出长安的时候,不过五辆骡车……
从长安出发,往酒泉一去,由于一路上又徐大刺史的官文护驾,连关税都免了不少。一到塞外,酒仙酿果然大受欢迎,竟然还要比马尼德的期望值还要高不少。塞外多酋长,都惊酒仙酿为仙家美酒,每一坛酒,就给换了一群牛羊,换到最后,还有不少补差价的银钱。要知道,在草原,银子可不常见。
得了大便宜,马尼德又往西走了很远,换回来不少西域产品,香料,葡萄干等等稀奇物品。再回长安时,带出去的酒仙酿竟然还有一车!
在长安,马尼德将换回来的塞外之物,变成银钱。进了不少长安生产的工具,又买了不少车辆,一齐运到了四川。到四川,用这些牛羊,西域之物,长安工具,又换蜀锦。顺流而下,过湖广,到江南,一日千里。
钱换成货,货换成钱,低价入,高价出,由于马尼德每一次进的货都要留下十分之一不卖出去,在江末上岸之后,已经是五六百辆大小车辆了。
再北上,闯淮河,过齐鲁,渡黄河,来到沧州之时,便是大雪纷飞之日,总算是完成了和徐清的承诺了。
到了沧州,又是不同。一开始,马尼德发现这里的商队明显多一些。要知道,平日里,这大雪天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商队。除非,除非这沧州有大商机……其实吧,马尼德这次还真想错了,他看见的那些商队,不过是被刘义他们一闹,而留下来的商队罢了。
进入城之后,马尼德才“恍然大悟”,沧州商队的数量多,原来是因为这里的关税已经全部免了。马尼德大于徐清竟然敢如此逆时而行,公然重视商业。
可免了这些税,官府可就少了一大笔收入了,这些钱,徐清从哪里补足呢?
不过马上,马尼德就知道了徐清的办法,也就是增值税。增值税到了民间,叫法已经有了不同,有的人叫抽价法,有的人叫做增价税,有的叫差税法,不一而足。但名万千,法不变,徐清改收的增值税,得到了商人们巨大的拥护。
马尼德最为精明,当然看得出这种新的税法里的奥妙。这种新的税法,把税收的成本和商业的风险间接的分出了一部分买家,不再让商人那么畏手畏脚了。到了沧州城,马尼德按照普通商人那般走了一套程序,每走一步,都不住的惊叹设计这套规矩的人,也就是他的恩人,徐清。
在这一路上,马尼德格外的运气好,经常能赚到平日的好几倍利润。钱多了之后,他也想过要卷这钱货跑路的,可一天忍着,两天忍着,忍过了那一把冲动,看着钱越来越多,马尼德反而不在意了。一股子在商业上证明自己的欲.望,蓬勃生长!
卖了大部分货物,马尼德打听到了徐清乡下的庄子,带了剩下的各地特产,就来交差了。
趁着徐清还在和小爷荀雪儿大被同.眠之时,马尼德把徐清门外的雪都清理掉了。由于没看见徐清家里炊烟升起,马尼德知道徐清还没起床,不忍打扰,于是恭恭敬敬立在门外。
老天不怜惜人,雪照样的下,不多时,马尼德的身上已经积了一层白雪。马尼德的下人想要把他叫回去,奈何马尼德这次十分执拗,完全没了商人的理智,坚持不进马车躲风雪。
徐清起床,照常要刷牙,站在屋里面,往门外一看,十分好奇地道:
“咦?谁在这里弄个雪人?”
再过了一会儿,徐清睡意消失了,又一看:
“吓,这莫不是个人吧!”
徐清忙叫下人把外面那个“雪人”扛了进来,若不是马尼德自己低低的说了句,“草民马尼德拜见刺史”,徐清肯定不认得他了。说完之后,马尼德就睡过去了。
持汤沃灌,让马尼德转醒回暖之后,徐清才定睛看了清楚他。商人不允许穿绢,于是商人们就转而在皮草上下手。此时的马尼德深檐暖帽,身穿貂鼠皮袄,獐皮窄?靴,比起徐清还要富气半分,与当初徐清救下的那个瘦弱男子完全不同,也难怪徐清认不出。
“草民马尼德拜见刺史大人……”马尼德要翻身起来给徐清行礼。被徐清一把拦住:
“勿多礼,你怎么在门外傻站着啊,不知道敲门进来。”
“我怕打扰刺史大人睡觉……”马尼德愧疚万分。
“还叫刺史大人呢?”徐清鄙视的看了一眼马尼德,让他不要那么生分。
“主……主公?”马尼德猜了一个称呼。
“叫我老板吧,哦不,老总吧!”徐清说完,自己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
“老总?”
“哎!”
几天之后,沧州城里的百姓之间,多了一个可以用来教训子弟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称叫做“徐门立雪”。
马尼德的到来,总算是给了徐清在这无聊的冬季一些调剂。徐清帮他在沧州城落了户,并且帮他加入了沧州商会,经过徐清的操作,马尼德一下成了沧州商会外跑的总负责人,负责在全唐各地行商。
此事完了,又重归寂静。雪,继续一丝不苟的下。
荀雪儿的肚子,也一天天大起来了,现在走路都已经要人扶着了。徐清看那肚子的规模,心道,莫不是我一枪打中了两个?
小月,也在徐清日日夜夜的滋润之下,变得愈加成熟诱.人。好在徐清每次做事,都会留那么一线,给小月“逞一逞口舌之利”的机会,所以小月还没怀上。不然,徐清又要开始过“独坐空房”的生活了。
日子平淡,没有娱乐,徐清便上午看书,下午给荀雪儿小月讲故事,从孔雀东南飞,讲到西厢记,再到红楼梦,每个故事总让她们感动的死去活来。
晚上,徐清总要架一口小锅,将些新鲜的牛羊肉切得薄薄的,和大家一起涮来吃。这火锅,也是徐清无聊至极之时才研究出来的,粗陋得很。唐朝没法只做铁皮,只有灌注法,所以徐清这火锅的铁壁很厚,温度控制不是很灵敏。
荀雪儿已经见不得荤腥,只能每天吃萝卜,炖煮蒸炒,徐清绞尽脑汁让她的萝卜大餐尽可能不腻歪。
幸好马尼德从西域带回来几斤葡萄干,这可是好东西。维C,糖分各种微元素都有,徐清一家子一人一天吃个一把,嘴里的泡就好得差不多了。
就这般过日子……
一天紧挨着一天,马上就是除夕,接着就是元旦,又是一年过去了。
正月里来是新春,黄家,马尼德,牛吃草等人,各县县令,刺史府上下官吏,全来给徐清拜年。开宴喝酒,赋诗送礼,忙了一个月。
开春之后,麦田青青,柳条将舒未舒之际,这正是万物生长,百姓兴作的好时候。身为一州刺史,按规矩,徐清是要写个劝农诗啥的。
劝课农桑,为地方官员政务第一事,对于一个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劝农之事有多么重要自是不用多提。
别说庶民要以这农事过活,即便是上到天子,也要每年种一次田,也就是籍田礼。为了劝课农桑,不久,发布一条政令——劝农书。
这劝农书,既是法令也是教化。诗经里有云:“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这里说的一事,就是周成王劝农。
再好的政策,也会被玩坏,而流于形式。后来的劝农书,都忽略了真正劝勉农事的本意。不少官员所作的劝农文,只为了显摆自己的文采,只注重文辞华美,甚至堆砌词藻,读来佶屈聱牙,普通百姓一句也读不懂。就这种劝农文,贴在布告牌上,看的人还不比看旁边那通缉犯的人多。
徐清写的劝农文,不过是用向郑老伯请教的种田经验,再加上自己后世所知的一些先进技巧写成的。
“兴农之事,在田,在水,在人……”
一方面鼓励大家兴修水利,用以防备旱涝,一方面勉励大家要勤劳致富。平凡朴实的语句,毫无华章之气,句句却言之有事。
可是,就在大家备战春耕时,海兴却出了大乱子。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