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爷子亲自来接他,王大山极为感动。
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七十岁上下的年龄,就这样忍着刺骨寒风,还不知道在这看守所门口等了多久,足以证明长辈们对他的关心有多么浓厚。
王大山快速的迎上去,一手一个握住了两人的手。
还好,两位老人的手不算冷,身上穿的也很厚实。
两人见王大山出来了,显得极为吃惊。
王士昌问道:“大山,你出来了?他们放你出来了?在里头没遭罪吧?”
“爷,你们怎么来了?天那么冷,在冻出个好歹咋办?
放心吧,我在里面好着呢,一点罪都没遭,连提审都没有。”
“你被他们带走之后我跟你爷随后就去了市公安局,然后就听说你被送去了看守所。
我俩想着能在看守所问问情况,看看能不能见你们一面,今天一早就过来了。
援朝他们呢,没跟你一起?”王正风问道。
两位老人确实挺担心,从昨天到现在都在四处奔波,想着看看能不能搭上一个关系。
“没有啊,他们还没有出来?”
王大山有些诧异,又问道:“对啊,他们咋还没有出来呢?
爷,你们去找肖书记打招呼的时候,是不是忘了提援朝哥他们?”
王正风却说道:“别提了,巧兰去省城找肖书记,人家说他碰巧去了京城,根本就没见着。
不过,你娘倒是给你舅打了电话,不知道是不是你舅托人把你放出来的,可能你舅不了解情况,以为就你一个人被带走的。”
王正风对王大山多一个舅舅倒也没有什么不愿意,甚至还觉得挺高兴,毕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舅舅肯定愿意帮着外甥。
王大山琢磨了一下,觉得并不一定是韩若成。
虽然以他的地位和人脉,能影响到大白山县也不奇怪,但部队和地方到底中间隔了一层,就算韩若成真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这也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搞定的事。
不管咋说,人出来就好。琢磨不透,也不用瞎琢磨。
只是这事儿没完,回头怎么也要向肖书记告个刁状才行。
正想着,就听到看守所的大门又开了,李援朝从里面走了出来。
几个人立刻迎了上去,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没有啥事儿,才松了一口气。
与二老打完招呼,李援朝问道:“大山,你在里面没事儿吧?有人欺负你没?”
王大山笑着说道:“没有,我住的是六人间,都是老实人。
援朝哥你呢?”
“我也是六人间,刚进去有人想给我立规矩,被我顶回去了,揍了一个也就没人敢嘚瑟了。
李援朝的脾气其实挺暴躁,只不过这几年因为家里出了事儿,性子沉稳了许多。没想到他进到号子里,也不是个肯吃亏的主儿。
正说着,看守所的门又一次打开,小洪终于从里面出来了。
几个人都出来了,而且没有人在里面遭罪,大伙儿都很高兴。
一阵寒暄之后,便上挤上了路虎车往回赶。
好在路不算特别远,四十来分钟,挤不了多长时间。
回到道观,大家见到王大山等人都完整的回来了,脸上这才有了笑容。
袁奶奶急急忙忙的给他弄了个火盆,非要让他跨过去,说要除除晦气。
韩若瑶拉着他的手,上下左右仔细打量着,生怕他出一点问题。
见他身上完好无损,才止住了眼泪。
王正风也是让他洗澡换衣服,然后到前院正殿给他做了一个净秽科仪,李援朝和小洪两人也都来参加。
等这一切忙完,电话响了。
王大山接起来一听,是韩若成的。
韩若成本想打电话来告诉韩若瑶,自己正在动用关系联系人,想办法把王大山捞出来,让她不要着急,耐心的等一等。
谁知道电话接通了之后,发现竟然是王大山接的电话。
韩若成有些诧异的问道:“大山,我听你妈说你被公安局带走了,正想办法捞你呢,你现在出来了?”
“对,刚到家。”王大山一听便知,自己能出来,果然不是韩若成的手笔。
倒不是说韩若成没有这个能力,只是现在的通讯太不方便,打电话找人十分耽误事情。
就像王正风打电话给沈司令一样,吉省军区下属的部队不少,谁知道他去了哪个部队视察?
有时候同一个营不同的连队,驻地都不一样。毕竟吉省是个边防省,沿着鸭绿江也有不少边防哨所,想要通过电话找到他,其实很不容易。
韩若成也是如此,他兴许可以找到关系,也能把王大山给捞出来,但这是人情,他不能要求太多。
人家会不会第一时间行动,会不会有所顾虑考虑一段时间,这都不由韩若成控制。
王大山被大白山市局带走这件事,其实找肖书记最好,其次就是沈司令,只不过这两人都碰巧不在。
王大山有些纳闷,既然不是这些人,那到底是谁把自己捞出来的。
与韩若成寒暄了两句,挂了电话刚准备离开,却发现电话又响了。
接起来一听才发现,竟然是金老爷子的学生胡林。
只听胡林兴奋的在电话里问道:“大山,你看报纸了吗?”
“啥报纸?”王大山一头雾水。
“就是我应肖书记的要求,写的那篇对清风山庄的报道啊,在《全国经济报道》上面刊登了,是我老师帮着联系的。
前两天肖书记来了京城,还请金老跟我吃了一顿饭呢。”
王大山一拍脑门,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
他琢磨了半天都没想到是谁把自己捞出来的,原来都是胡林那篇文章的功劳。
想来涂明义一定是看到了报道,从中联想到了什么,然后才放了人。
要知道,《全国经济报道》是大报,是政府单位必须要定的报纸。
能把经济行为和人物事迹刊登到这份报纸上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亚于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
人民日报是机关报,光明日报是政宣报,《全国经济报道》是经济领域唯一的喉舌,也是政府对经济改革最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
一旦有一种经济模式能登上这份报纸,就意味着这种行为得到了认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
涂明义是个官油子,他不可能不懂这些。如果把王大山和李援朝继续关下去,要不了多长时间,谁都救不了他。
不得不说,涂明义的政治敏感度还挺高。
放下电话,王大山准备亲自下厨去做几个菜,晚上好好吃一顿,给大伙压压惊。
可还没有离开屋子,电话铃声再一次响起。
他摇摇头,又一次接起了电话。
今天真是奇怪,电话一个接着一个。
刚把听筒放到耳边,就听见里面传来一个兴奋的声音:“大山,快准备准备,明天涂副市长要来清风山庄考察。”
声音是秦学志的,感觉他人都快飘起来了。
好嘛,涂明义果然沉不住气,要亲自前来讲和了。
王大山在心里暗暗的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