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规定,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一名,便可以升迁一级爵位。
当然,“甲士”并非普通的士兵,而是指披甲士,一般是军中的精锐前锋,和那些在最前面扛箭头的炮灰不一样。
而且,必须在将敌人杀死之后,将杀掉的敌人首级砍下来带回军营, 以此结算,作为军功的证据。
所以凭借一手手艺,就被封为大良造,地位着实不低,造成了许多百姓不想去战场上拼杀,想着,万一自己也能得个爵位呢?
虽然只是一个名誉上的爵位,和那些军队行伍之间拼杀出来的兵士不同,没有世袭,没有财产赏赐,但一个口头上的爵位那也是许多人欢喜的。
最重要的是,工匠不丢命啊!
可偏偏大部分的天赋一般,想把一门手艺学精学透并不容易。
实在在手艺活上面没什么天赋的还是老老实实去参军吧!
相比来说,在战场上封爵的速度要比工匠封爵的速度要快,到现在,工匠封爵的才出两位。
二十级公爵位制度还是比较得民心的,给了一部分百姓上升渠道。
要知道,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秦国宗室,也遵循着二十级公爵位制度,宗室之人未立军功者便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拥有爵位。
不过比较人性化的是,如果父亲战死疆场,那么他的功劳还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
所以,只要士兵作战勇猛,那么都有机会成为人上人。
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完全凭借战功晋升的方式,使得秦国士兵在作战时往往悍不畏死,令六国闻风丧胆。
因为前面有个大胡萝卜一直吊着嘛!
想不想吃,想吃就往前面跑。
秦国不仅军队战力是出名的强,无人可惹,还盛产战功显赫的将军。
在六国中,基本上只有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还能与秦国军队掰掰腕子,碰碰硬。
基于这种从军环境,嬴政、林舒和王绾等人商定出一套符合秦国国情的户籍制度——军户。
但此军户非彼军户,地位可不低,排在士以下,而且并不是要求世代从军,子孙后代可以入官学,只要自己有本事,科举及第,入朝为官。
也就是不走武官路子,走文官。
但是家里一旦没有了参加从军的人,就得改换户籍,有田的成为农户,没田的划入商籍。
籍贯问题不算很大,因为已经建立起四处官学,官学不限制户籍,商人之子也能入学,只要能通过入学考试,再缴纳一笔束修就行。
没了军户,最主要的是就不能享受到政府各方面的优待。
比如粮税,军户除了缴纳三成提供军队的粮食,剩下的都是自己留存。
就这一点,就让无数人踊跃的想划入军户。
至于为什么,林舒心里门清,据她所知,秦之所以被称为暴秦,推翻秦朝时打出的口号“伐无道,诛暴秦”不是没有缘由的。
史料《汉书·食货志》记载:“秦贡苛,收泰半之赋。泰半者,三分取其二者也。”
也就是说秦代的税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七,这样重的税率的令全国各地百姓已经无力承担,秦国对民众的压榨可以说处在一个非常严酷的状态下了。
好在,秦国还未一统,再加上林舒的出谋划策,使得粮食产量提高,现在的税赋还没有达到后世史书记载的那样严苛。
这两年没有发生什么战争,所以嬴政减免了各地农户的税收,基本稳定在十取四左右。
农籍要缴纳四成的粮食,而军户只用三成,虽然将二十级公爵位制度的获取难度往上提了提,没有什么杀一个敌方精锐士兵就有爵位得的事情,但就冲着赋税,也有一堆人心动。
林舒给嬴政和文武百官算了一笔账,爵位赏赐的田地和奴仆与减免的赋税相比,孰轻孰重。
最后算完,朝上的大臣没有一个人嗤声的了。
二十级公爵位制度规定,只要晋升一级爵位,便可以增加每年五十石的俸禄,同时可以增加田地(以顷为单位),宅地(以30步见方的土地为标准),以及蓄养仆人(奴隶)的数量。
例如只要达到公士这个最低的爵位,便可以每年可领取俸禄五十石,同时享有田1.5顷(150亩)、宅1.5处、仆人一个。
而晋升到下一级“上造”,便可以每年领取俸禄一百石,同时享有两宅地、蓄隶两人。
俸禄不是钱?土地不是钱?奴仆不是钱?
反正什么都值钱,就是人最不值钱。
在开拓雪盐商队之时,林舒每天都在跟嬴政吐槽,单一个军队吞金兽就要剥掉百姓一层皮,何论嬴政的远大志向是剑指六国了。
白花花的银子,沉甸甸的粮食才刚入库,就得花掉,这其中六成以上是供给军队的。
而且,最让林舒无奈的是,关于那些杀敌封爵将士们的赏赐,可不仅仅是金银珠宝和爵位,还有一些其他福利。
打个比方,像爵位登记较低的公士、上造、簪袅三种,虽然同样是爵位,但获封者仍然要服役。
而到了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这几等爵位,便可以免除“更卒”之役,即不再需要轮流服兵役,不过其他劳役仍然要服。
一旦达到五大夫(第九级)以上的高级爵位,便可以免除劳役。
此外,从第七级公大夫以上的爵位,都拥有食邑。
到了关内侯、彻侯(后因避讳汉武帝,改名通侯,又称列侯)这个级别,除了食邑之外,有时还会获得封地,而且有机会世袭。
高级将领可能没多少,但是人家占的食邑多啊,还有一群中流砥柱,每月的粮饷就是一笔巨额开支。
秦朝能二世而亡,也离不开令秦国强大起来的二十级公爵位制度,到了后期,军队要粮要钱,修建长城,沟渠,不止要粮还要人。
上面把壮劳力全给征集走了,下面的土地留给谁来种?
家里老弱妇孺齐上阵,一年辛苦到头,自己都吃不饱肚子,大部分还得上交,要是碰上个天灾,那全玩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