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根据地的原材料危机,陆泽轩一方面加大了对各个矿山的开采力度,另外一方面则是想方设法的打通对外的交通线,来解决原材料短缺的危机。
长达两年的鏖战,使得鬼子储备的大量作战物资消耗一空,短时间内鬼子无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必须的再次储备一番后,才能正式发起大西南会战。
鬼子的重点已经由大青山转向了大西南地区,北川亲王刚刚接到命令,要求他抽调两个师团的力量南下,前去帮助大西南派遣军稳住局势。得到命令的北川亲王不敢怠慢,紧急抽调了两个满编的师团南下,同时加大了对伪军的扩充,用于帮助华北方面军维持地方上的治安。
外界的纷纷扰扰没有影响到大青山基地的建设,在陆泽轩的亲自督导下,兵工厂开始了第三次重建,同时同鬼子海军和其他国家的交易也在秘密进行当中,以此来解决机床设备不足的难题。
陆泽轩将自己记得的所有情报都放在系统上进行出售,获取了大量的积分,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许多急需的技术,都被第一时间拿了出来,来解决当前原料供应不足的困境。
“赵刚,接下来我们要设立三个工厂,一个是黄色炸药工厂,一个是尼龙工厂,还有一个是合成橡胶工厂。这三个工厂交给其他人去管,我不放心,我决定全部交到你的手上,必须在一个半月内将这三个工厂给我建设好,所需的设备,我会在第一时间给你解决,无论如何也得在12月底前成功投产!”
“李云龙,你的任务也不清闲,得益于之前空降团的战果,我打算重新组建空降兵部队,将之前的团直接升格为师,由你担任空降师的师长,执行对鬼子后方的破坏和暗杀任务!”
“丁伟,你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完善整个大青山基地的防空体系,把咱们之前损坏的防空塔全部重建,来保证我们头顶天空的安全。”
“孔捷,新兵的训练工作就交给你负责,这次咱们一口气招收了四万新兵,训练工作必须得抓紧时间抓起来,明年二月底前必须完成新兵的训练工作,要是完不成的话,你就去炊事班背大锅去吧!”
“邢志国,根据地的守卫工作交由你负责,之前咱们的防御体系存在着巨大的漏洞,现在要把这些漏洞都给我补上,绝不能让小鬼子在咱们基地内再搞破坏!”
“楚云飞,你的任务是最重的,我们现在的粮食有些不足,今年秋收的时候遭遇了鬼子轰炸机的轰炸,损失了大量的粮食,你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的补足亏空,不惜一切代价的往大青山基地内运粮,将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消弭于无形!”
“陆大力,空军师得尽快的进行训练,长时间的空战,对咱们的飞行员损耗实在是太大,咱们手中现在能够进行空战的飞行员,只剩下30多个,现在就算是我给你上百架的飞机,你也不可能驾驶它们升空!”
“不惜一切代价给我培养更多的飞行员出来,我已经安排兵工厂先生产出来一批教练机,用于飞行员的初期训练,无论如何,你都得在三个月内给我培养出五六百名飞行员出来,我可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到时候你要拿不出来的话,那就别怪我处罚你!”
在陆泽轩的命令下,大青山基地再次的忙碌起来,各部队的重建工作也开始了加速,民兵预备队的招收和训练也同一时间展开,呼和的训练中响彻整个根据地,让根据地有些不稳的民心,逐渐的稳定下来。
在北方想要进行冬季作战,难度是非常大的,极容易出现大规模的非战斗减员,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敌我双方都会想办法竭力避免的。
鬼子华北方面军在北川亲王的命令下,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同时还加快了储备武器弹药的速度,还派出大量的伪军去搜刮钱财和物资,以维持华北方面军的运转。
为了解决武器弹药不足的困境,北川亲王将掠夺来的钱财,拿出来了很大的一部分,向国外购买枪支弹药,以弥补国内产能不足。在之前同88集团军的交战中,北川亲王认识到了充足的火力有多么可怕,他为了提升手下部队的战斗力,想方设法加强了一线部队的火力配备,以此来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立即电告大本营,请求加大战机的产能,特别是关东军手中的奉天军工厂,根本就没有必要将主要的精力去生产那些步枪手枪,他们真正的任务应该是生产子弹炸弹和战机,来补充我们在前线的消耗,同时还请求加大对自动武器的产量……”
话说到一半,北川亲王停顿了一下,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他很清楚帝国的资源不足,尽管在苦兀岛发现了油田和铜铁矿,可由于开采起来并不容易,短时间内想要再次提升产量,难度是非常大的。
“自动武器就没有必要再跟大本营说了,以咱们的实力还真的装备不起,其对弹药的消耗实在是太大,这会对咱们的后勤造成巨大的压力。让大本营想方设法的继续给我们提供战机和炸弹,燃油反而不用有任何的担心,陆军手中并不缺乏燃油,缺乏的是高性能的战机。”
“之前为了本土防空的需要,零式战斗机成为了陆基飞机,可随着海军的大量装备,现在已经实现了陆海军的通用,这款新式战机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的好,能够完全的压制敌人的战斗机,请求大本营再开辟几条生产线,使得其年产量至少得超过1.5万架才行。”
“至于不足的经费,完全可以出售一些重点的物资来弥补,之前我们生产出来了大量的装甲钢,完全可以出售出去,来弥补我们军费的不足,以此来生产更多的武器装备!我会找海军协调此事,他们应该会答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