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不,现在的大唐,制作书籍可是个苦差事。
只能找抄书人,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写。
一本书下来,往往得花个十几天,还得砸进去一大笔钱。
可费钱费时还不算,最让人头疼的是,抄出来的书还可能错字连篇、漏字多字,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比如吧,你请人抄本司马迁的《史记》。
结果抄完一看,嘿,比原版还多出一页!
这心情,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完美复制简直成了奢望。
但这个铅字印刷,那可真是颠覆性的改变。
只要把铅字排好,那机器“咔嚓咔嚓”一响,出来的每张纸都是一模一样的。
哪怕你印个一千遍、一万遍,还是那样,完美无缺!
李治给皇上解释:
“父皇,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魅力所在。
有了它,咱们就能大批量地印报纸,把真相迅速传给百姓。而且啊,这报纸还便宜,一文钱一份,大家都买得起!”
皇上听得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好!治儿,你这脑袋瓜子真是灵光啊!朕对你,真是越来越满意了!”
这时,李治抽出一张印刷好的报纸,递给皇上。
“父皇,您瞧瞧这报纸如何?”
皇上接过报纸,只见上面赫然写着“长安周报,第一期”几个大字。
“故事连载:《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皇上一开始只是随意扫了几眼。
但随着故事的深入,他几乎是目不转睛,仿佛被那神奇的西游世界所吸引。
过了好一会儿,皇上才抬起头。
他看了看李治,尴尬地笑道:
“治儿,这报纸真是有魔力,朕竟然看得如此入神。”
李治哈哈一笑,心中暗喜。
“父皇,这《西游记》的作者,正是清风县的县令季正洋。他不仅有文采,更有远见,这次能顺利推行报纸,也多亏了他的鼎力相助。”
皇上闻言,不禁对季正洋刮目相看。
一个小小县令,居然能有如此才情,真是难得。
就在这时,皇上发现报纸的反面似乎还有字。
他好奇地翻过来一看,顿时瞪大了眼睛。
只见反面写着:“新闻版:《关中遭遇多年不见旱灾,粮价飞涨,恐是粮食联合囤粮所致》。”
皇上心中一惊,迅速扫视起来,背后直冒冷汗。
“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皇上严肃地问道,
“这消息是否属实?关中多家粮商联合囤积粮食,哄抬物价,这可是大事啊!”
李治微微一笑,指着自己说:
“父皇,这篇文章正是儿臣所写。儿臣可以保证,这消息绝对属实。”
“什么?这是你写的?”
皇上大跌眼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重新打量起李治来,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当初立太子时,皇上觉得李治年纪尚小,性格又偏于柔弱,恐怕难以担当大任。
那双曾经被他认为过于柔和的眼眸,此刻却闪烁着坚定和智慧的光芒。
然而现在,眼前的李治却让他刮目相看。
他不仅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而且敢于直面问题。
李治一直以来的谦逊和低调,在此刻显得尤为耀眼。
李治谦虚地笑道:
“儿臣只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这报纸上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旨在让百姓们了解真相,不被谣言所惑。”
皇上点点头,赞赏道:
“治儿,你做得很好。
这报纸不仅能传播知识,还能揭露真相,让百姓们明辨是非。朕对你的期望,真是越来越高了。”
李治继续解释:
“父皇,这些新闻都是儿臣根据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写的。
关中今年干旱成灾,而湖广那边却是五谷丰登。
按道理,朝廷可以从湖广买粮来救济关中。
但奇怪的是,两边的粮价居然差不多。
这显然不正常!
儿臣琢磨着,肯定是有人大量收购了湖广的粮食。
想囤货抬价,发国难财。
这种勾当,除了那些粮商,谁还会干?
现在粮店里的粮食虽然贵,但货还挺足的。只要有钱,想买多少都行。
这么看来,我的推测八九不离十了。”
皇上听完李治的分析,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
“治儿,你说得很有道理。
这些奸商为了赚钱,真是连脸都不要了,完全不把百姓当人看,只把他们当成赚钱的工具。”
他顿了顿,咬牙切齿地继续道:
“我对这些关中的粮商恨之入骨!
他们这么做,简直就是在挖大唐的墙角,让百姓们活不下去。
百姓吃不饱饭,就会造反,一造反,国家就危险了。
这些奸商,简直就是在给大唐挖坟墓啊!”
皇上越说越激动,恨不能立马把他们生吞活剥了。
李治见状,赶紧安慰道:
“父皇,您别生气。
儿臣已经开始着手调查了,一旦查实,绝不姑息!”
皇上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然后点了点头:
“好,治儿,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朕要看看,这些奸商到底能猖狂到什么时候!
大唐的江山,岂容他们胡来!”
在这个时代,百姓们的生活娱乐可不像后世那么丰富多彩。
李治这长安周报一出,肯定能给大伙儿找了个乐子。
开头那精彩的小说故事,引人入胜;
后面的新闻,又让人了解到不少新鲜事!
这报纸要是把攻击粮商的言论印上去,那长安城里的人,恐怕都得炸开锅了,
到时候,那些奸商可真是要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
皇上笑着说道:
“治儿,接下来,朕可就等着看你的好戏了!”
说完,皇上龙行虎步地离开了印刷店,一路往宫内走去。
身后,一群便装打扮的千牛卫,悄无声息地跟了上来。
而李治则留在了印刷店。
他要亲自监督长安周报第一期的印刷生产,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完美无瑕。
次日。
经过一夜的辛勤工作,长安周报终于全部印好了。
一千张报纸,散发着油墨的清香。
“范管家。”李治喊道。
范瑞安疑惑道:
“殿下,您怎么还叫我管家啊?咱们现在可是在长安城里呢。”
李治笑着解释道:
“嗨,习惯了,一时改不过来。你就当我是在怀念清风县的日子吧。”
范瑞安也笑了:
“那行,殿下您说了算。有什么吩咐?”
李治正色道:
“你带着这些报纸,去长安大街上找几个男童。
最好是那种看起来打扮穷苦但比较老实的孩子。
这推销报纸的活儿,就交给他们了。
告诉他们,每卖出十张报纸,就给一文钱。”
范瑞安点头应下:
“好的,殿下。我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