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景初已读高三快要参加高考了,景新也如愿考上四中高中部,而消失一年多的宋辞却始终不见人影。
景初有时候会想,宋辞会不会忘记了他们的约定。若不是宋辞时不时发个信息或图片告诉她在做什么,只怕景初都要恍惚两人是不是真的相识过。
幸好景初自己也忙,对宋辞的忙碌也很能理解。
“妈妈,学校要百日誓师大会,你和爸爸谁去参加?”景初拿着学校发下的红色通知单。
黎静禾接过通知单,四中一年一度的成人礼又要举行了。
她看着刚过完18岁生日的女儿,记忆仿佛回到她刚出生那年,软软糯糯的小团子,见到人就笑的招人稀罕,再看现在,花一样的年纪,亭亭玉立,宛若绽放的兰花,纯净而美好。
黎静禾将通知单递给丈夫,“你要去吗?”
景程接过通知单,想起十几年前妻子在深市一中推行传统文化时举行的成人礼,那时她是执礼老师,而现在却身份调换,成了参礼的家长。
“去是想去。”景程道,只是如今他身份特殊,哪怕只是去参加女儿的成人礼,也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黎静禾听出丈夫的意思,她倒是无所谓,四中的林盛斌是教育部的老熟人了,教育部有意提拔他上一台阶,最近也有些考察他的想法。
“那我去了?”黎静禾道。
景程有些舍不得,女儿这么重要的日子,他怎么能不参与。
过年的时候女儿18岁生日,因为她不想大办,所以只是一家人私底下吃了顿饭就没了下文,现在学校举行这么重大的仪式,他要是也没参加,以后女儿一想起自己的成年礼并没有老父亲参与时,她会不会不开心啊?
景程这会儿是既想去又担心带来不好影响。
“爸爸妈妈一起去,老师说了,父母双方都可以一起去。”景初道。
她拿着手机给宋辞发信息,问他来不来得及参加学校的成人礼,结果一天都过去了,还不见回复。
景程沉吟片刻,“要不我戴口罩去?”
景新看了他老父亲一眼,虽说他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年纪,但可能这几年姐姐在家里给大家调理身体,父亲的气色与状态跟三十多岁的男人相差无几,可身上的气势凛人,很威严,让人看了忍不住紧张。
就父亲这副模样去四中,只怕会喧宾夺主,都光顾着看他讨好他去。
至于他母亲,别提了,跟姐姐站一块就跟姐妹花一样,又是华国名人,去学校依旧是倍受瞩目。
“你们要不都别去,我替你们去?”景新决定良心建议一下,牺牲一下自己的上课时间。
黎静禾顺手呼过去就是一个后脑勺,“想当谁爹呢?”
景程看了看周边有没有趁手的工具打人。
景新连忙起身,“我这是良心建议!”他义正言辞,“爸妈你们去都会喧宾夺主,我去刚刚好,谁的风头都不抢。”
景初笑看着弟弟被父亲抽着皮带满客厅跑,半点都不同情他。
成人礼那天,宋辞依旧没有回她信息,来不来也没有定数,班主任对这个占着名额却不见人影的学生也不敢走意见,到底还是在景初旁给他留了位置。
景初穿着学校统一的明制汉服,宽袖圆领,红黑相间,再加上她肤色细嫩,看起来很典雅。
黎静禾穿着一条修身的旗袍,将自己窈窕的身段尽显,看得景程移不开眼睛。他穿着黑色的中山装,笔挺的样子与妻子的旗袍相搭,就像一对璧人。
景新还得去上学,准高三的他没有放松的借口,老老实实穿着校服,看着父母穿着复古的中国风,也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发到家族群里。
「这对夫妻又在撒狗粮。」他唇角微扬,对父母的感情恩爱也很开心,自小就没见过他们红脸过,大多数都是母亲做主,父亲配合,夫妻俩一唱一搭,收拾起他也很有默契。
景初默默存下父母的照片,心里很温暖。
她记得母亲在直播的时候曾对网友说过,“一个家庭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是爸爸爱妈妈。”
所以她和景新,因为父母感情恩爱,所以对自己家也充满了归属感,这样的家很温暖,也让她和弟弟很眷恋。
一家四口第一次齐齐来到四中。
这时的四中门口停满了车辆,高三生的父母基本到齐。
“阿辞还没回你要不要来吗?”黎静禾自己戴上口罩后又给丈夫戴口罩,问有些心不在焉的女儿。
两个孩子一别就是一年多,虽然都知道宋辞在忙研究,但还是忍不住挂念着。
“没。”景初看着人来人往的操场,大家都穿着汉服,宛若穿越时空。
“爸妈,你们看那边,我们学子是在左边,你们入场的时候在右边。”景初介绍道,“待会我还会以学生代表上台发言,你们先过去那边等一下,会有老师引你们到座位上,我写了稿,现在要去找老师看看。”
“去吧!”黎静禾摸摸女儿的脸,挽着丈夫的手去家长等候区。
“领导,看到了吗?我们华国的文化自信!”黎静禾已经很多年没有参加校园活动了,没想到时隔十几年,会换个身份来参加。
景程看着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笑意洋洋地穿着汉服在拍照,仿佛看到那个站在南省会议大厅主力发扬华国传统文化的女子,那时她站在台上,朝着台下的人说,“我想有一天穿上汉服,告诉所有人,华流,才是顶流。”
如今那个说话的女子做到了,十几年来,华国汉服遍地开花,华国非遗文化传承得以重视,很多工艺都留传了下来。
华国的文化输出,让许多华国在外学子以国为尊,抬头挺胸,也让许多人才回归祖国的怀抱,投身于建设之中。
爱自己国家的文化,从教育基础抓起,从人心的认可做起,而今,皆如她所愿。
景程握住妻子的手,缓缓地回答,“看到了。”
看到了新一代学子的文化自信,也看到了她为之努力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