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之后,李抱玉的请罪书就送到了兵部衙门。
李泌看完之后倒吸一口冷气,“嘶……砀山之战折了八千人,这可是一场大败啊!”
李泌不敢怠慢,立即拿着李抱玉的书信前往大明宫面圣,禀报此事。
“史思明果然狡诈。”
李瑛看完李抱玉的请罪书后并未怪罪,“胜败乃兵家常事,输给史思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天下哪有常胜将军?你们兵部做好死者的抚恤工作即可。”
李瑛没有办法告诉李泌,你可别小看了这个史思明,他可是盛唐苦主,这个家伙在历史上让大唐帝国吃尽了苦头,死在他手里的唐军至少十几万,李抱玉一战折损八千实在再正常不过。
安史之乱爆发后仅过了一年,安禄山就在洛阳被安庆绪弑杀,而唐军却用了八年的时间方才平定这场叛乱,其实叛军就是靠着史思明支撑。
安禄山对于叛军更像一个创始人,他对于军事的作用可有可无,真正打仗用兵靠的是史思明挑大梁,再加上崔乾佑与安守忠为左膀右臂。
如果不是叛军内部矛盾重重,安庆绪弑父安禄山,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朝义又弑父,史思明还杀了安守忠、崔乾佑等一批忠于安庆绪的将领,那么唐军与叛军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放眼整个大唐,能够与史思明掰掰手腕的只有三人——郭子仪、李光弼、王忠嗣。
“陛下圣明!”
李泌本以为圣人会大发雷霆,没想到竟然如此淡定,替李抱玉悬着的心顿时落地,“臣一定会做好死者的抚恤工作。”
君臣二人一起走到沙盘前驻足,凝视宋州一带的地形,许久之后,由李瑛开口。
“这李晟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砀山县距离徐州只有两百八十里,背后还有史思明的十万大军,他居然一头扎了进去。”
李泌道:“仆固怀恩在书信中说了,李晟偷袭砀山之前并未向他报告,而是破城之后才派使者来告知。”
“嗯。”
李瑛微微颔首,“李晟年轻归年轻,但其实挺有魄力和胆量,如果不是遇上了史思明这个劲敌,拿下砀山未尝不是一步好棋。”
李泌深以为然:“徐州四通八达,九州通衢,叛军把粮草物资从山东、淮南甚至江南源源不断的集中到了徐州。
徐州到宋州仅有四百里,可以快速给宋城的史思明提供补给,其输血速度完全不在我军之下。”
“朕觉得比我军更快!”
李瑛非常赞同李泌的分析,“我们的粮食先从各州县集中到长安,再从长安运到洛阳,这一段路可谓崎岖坎坷,远远不及徐州平坦,我军对仆固怀恩的补给速度绝对不如叛军迅速。”
“从这一点上来说,李晟偷袭砀山,一举拿下这座要塞,可谓是一步好棋。”
“他这次用兵虽然没能彻底切断徐州与宋州的联系,但叛军要想把钱粮输送到宋州,就得绕道亳州,至少需要多走一百多里路程,这将会让叛军的补给速度减缓,人力物力大增。”
李泌叹息一声:“可惜史思明用兵了得,他居然利用砀山围点打援,伏击了我军,造成了李抱玉的惨败。”
李瑛双臂抱在胸前,盯着沙盘中的宋州一带,沉吟道:“朕觉得李晟似乎有些不服仆固怀恩,或许因为他是铁勒人。”
“陛下言之有理!”
李泌颔首赞成,“李晟没有提前禀报仆固怀恩,大概是有些轻视他。
事实上,如果两人提前做好沟通,由李抱玉与李晟一起进军砀山,用五万人抱团扼守砀山,也就不会给叛军围点打援的机会。”
“中原战场得换帅了!”
李瑛双眉蹙起,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左移动,最终落到了安西地区。
李泌似乎在预料之中:“圣人以为何人可以代替仆固怀恩?”
“郭子仪!”
李瑛毫不犹豫的吐出了三个字,“传朕旨意,八百里加急送往安西,调安西节度使郭子仪轻骑返回长安,另有任命。”
“臣遵旨!”
李泌拱手领命,接着又问:“陛下是想让仆固怀恩前往安西接替郭子仪么?”
“不必!”
李瑛果断的做了决定,“升高仙芝为安西节度使,我相信他与盖嘉运联合,足以抵挡大食人的入侵。”
李泌道:“根据安西的情报来看,大食人的进攻并不猛烈,攻势反而有所减弱,或许我军的压力会有所减轻。”
李瑛笑笑:“也许大食人也在闹内讧,他们可是与大唐比肩的帝国!”
其实,李瑛很想告诉李泌,差不多就在这几年内,大食帝国的统治阶级就会易主,由倭马亚王朝进入阿拔斯王朝。
也许这是上天赐给大唐的机会,让四面皆敌的唐军获得喘息,从而可以集中力量平定内乱。
李瑛继续道:“调令到达安西,郭子仪再返回中原,最快也要两个多月的时间,你以兵部的名义给仆固怀恩修书,让他以稳为主,千万不要贪功冒进,免得惹来大败。”
“臣遵旨!”
李泌先弯腰领命,接着苦笑一声,“臣认为砀山之战损失了八千人,已经算是大败了。”
“我们还能承受。”
李瑛淡淡的说道,继而转身。
真想告诉李泌一句,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哥舒翰坐镇潼关,被逼出战,遭到崔乾佑一战消灭了二十万人,导致长安无兵可用,叛军拿下潼关,长驱直入兵临长安城下。
到那个时候,李泌也许才会明白什么叫做大败!
李瑛返回椅子上落座,又问道:“杜希望那边战况如何?”
李泌道:“阿史那乌苏先阻击杜希望于平阴,为蔡希德南下争取到了时间,目前敌我兵力相当,也成了胶着态势。”
“这个蔡希德是个弱点,必须设法打爆他,这样才能破局!”
李瑛在心中暗自沉吟,悄悄盘算找个机会御驾亲征齐州。
为什么不亲征宋州?
实在是宋州的叛军是个难啃的硬骨头,这里集结了史思明、田乾真、田承嗣等悍将,还有在徐州待命的安守忠,李瑛并没有获胜的把握。
到时候打了败仗丢人是小事,导致大唐军心受挫那就得不偿失了。
俗话说“柿子要捡软的捏”,比起史思明这块硬骨头,蔡希德可谓是个庸才,拿捏他要有把握的多,还能刷战功和名声。
“长安目前有多少预备兵力?”李瑛又问。
李泌道:“经过各地输送新兵,不算城内的金吾卫与监门卫,目前已有五万新军在接受严格的操练。”
“唉……只可惜大将基本上都出征了,长安能用之才只剩下南霁云了。”
李瑛无奈的叹息一声,又问,“剑南的战事如何?”
李泌道:“李光弼节节获胜,估计到五月份就能把吐蕃人彻底撵出巴蜀。”
“调李嗣业率领他的陌刀兵返回长安,朕需要一支王牌军在手,免得机会来临时无人可用。”
李瑛轻抚胡须,决定调李嗣业返回长安,“有岑参与田神玉辅佐李光弼,足够对付吐蕃人了。”
“是!”
李泌拱手领命。
李瑛又想起了一个人:“对了,让李嗣业回京的时候,把李公甫及家眷押回长安,朕要先杀了这个逆贼,祭奠徐献策的在天之灵。”
“是!”
李泌再次领命。
在李泌不知道拱了多少次手,弯了多少次腰之后,君臣之间的这场军事讨论终于结束。
李泌告辞离开,返回兵部,按照皇帝的要求连发数道公文,分别送往安西、宁陵、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