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援军,您也能击败敌军?
一时间,多尔衮周边的亲兵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眼下的局面,距离最坏的情况几乎只有一步之遥。
再差些,他们的选择就只剩下孤身突围,再恢复成之前那般流窜的生活了。
就这样的状况,您还说没有援军也能击败敌军?
“这个眼神,是信不过我?还是信不过你们手中的刀剑?”
“自太祖陛下以十三副盔甲起兵,到如今我大清实力已然壮大了无数倍!”
“当初太祖陛下能够屡次击败大明,难不成我们连这些叛军都敌不过吗?”
“难不成,你们想要死去之后,被昔日我大清曾经的勇士们耻笑吗?”
多尔衮能看出这些人眼中的胆怯。
这个时候,他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彻底让胆怯的情绪从他们每个人心中褪去!
敌军统帅的确很精妙,甚至让他有种被轻易碾压的感觉。
但再精妙的布阵,也依旧能够凭蛮力突破。
只要将士足够精锐,只要士气足够强盛!
……
“哦?敌军在酝酿突围?”
“还是说,他们打算强杀咱们的那位陛下?”
极为隐蔽的中军大帐之内,韩信听着斥候的回报没有丝毫惊讶。
天幕外的部分人猜测并没有问题,在来此之前,他就已经将多尔衮会走的每一步看的一清二楚。
包括眼下的鼓舞士气准备殊死一搏的举动。
“若是后者的话,我等是否要派兵去护驾?”
“总不能真的将陛下置身于险境之中吧?”
见韩信这不急不缓的模样,就连他的亲兵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好歹算是汉臣,总得对陛下稍负些责任吧?
然而韩信却只是淡淡的摆摆手。
“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斥候探错了,或者说,他看不懂战局。”
“或许多尔衮想达到的目的是后者,但他办不到。”
“可千万别小瞧陛下啊,只要不指挥大兵团作战,十万以内的兵马作战,他也算得上顶尖,毕竟是能跟项籍过招的人。”
至少在短时间内,多尔衮想突破刘邦的防线,那是痴人说梦。
甚至于韩信能预见到,刘邦一定会绞尽脑汁的配合这边的攻势。
双方真正展开对冲,发挥出全部的实力之后,鹿死谁手,可还说不好。
“啊?”
这话听起来,怎么稍微有那么些奇怪呢?
陛下会配合咱们?
倒反天罡啊!
“侯爷,这般利用陛下,甚至将他置身于险境之中,几乎就当成了诱饵,他回去真的不会问罪吗?”
就算陛下大度,朝堂百官也能看出不妥吧?
到时候即便完成了挑战,回去之后还不是得面临各方的攻讦?
“问罪?那也得是回去之后的事了。”
“若是不冒险,那还不知何时能够回去。”
“你也不想在这挑战中待个七八年吧?”
虽然已经到了乱世末期,但如果不用些特殊的手段,不冒些险,保守些说的话,七八年应当是要的。
“可这也太快了吧?万一陛下没能撑住怎么办?”
“要不让末将带些人手去护驾,至少要保证陛下的安危不受威胁才好啊!”
韩信不急,他麾下的亲兵可真是急疯了。
他们绕后,将陛下一个人撂在正面战场对抗真正精锐的强敌。
恐怕换了项羽都做不出这种事来吧!
不管是兵力还是将士的硬实力和配合,陛下麾下的兵马都要逊色不少。
这种情况下,天知道什么时候正面战场那边就会撑不住。
而韩信显然也将这个可能纳入在考量之中了。
正面战场一旦崩溃,马上便会有兵马去接手挡住多尔衮,不给他冲阵的机会。
可各方面准备的都很齐全,唯独压根就没考虑过刘邦的死活。
“是你想多了,我们这边的兵马也同样紧凑。”
“另外,你该多相信咱们那位陛下一些。”
“在项籍领兵追杀下,他都能活下来,更何况如今?”
“你总不会觉得,那多尔衮领的兵马,比项籍的江东子弟兵还要强悍吧?”
韩信不急不缓,甚至还想给自己泡杯茶。
他并非不管刘邦的死活,而是对其有着绝对的信任。
从前他有过无数次能够谋反的机会,他想着的都是,如果刘邦死在了项羽手中,他便打着复仇的名号正式起兵。
可那个时候,项羽击败了刘邦无数次,并且没有丝毫留情,每次都领兵追杀到底。
结果呢?
刘邦每一次都活了下来,最凶险的一次也只是被项羽射中肩膀。
这件事也同样让韩信费解了很久。
以项羽的箭术,有出手的机会竟然还能射偏了?
连项羽的追杀都能逃过,还能在多尔衮这小小的阴沟里翻船不成?
“话虽是这么说,可刀兵无眼,除了陛下的亲卫之外,其他人应当不会豁出性命去保护他。”
“太过凶险了啊!”
“其他人不会?”
“你又小瞧咱们陛下了,他那收买人心的手段,可不是你能想象的。”
韩信微微一笑。
给刘邦时间,他能够轻易让身边的人甘愿为他抛头颅洒热血。
但凡要不是他令将士彻底归心,经历了这么长时间苦战,接下来还要继续拼命的配合他围剿清军,恐怕士气早就崩溃了。
可刘邦现在依旧能够组织起极其猛烈的反攻。
以韩信的了解,当下他麾下那些将士,应当都是死忠了。
“你看连你都这般担忧他的死活,你尚且还是本帅的亲兵都如此,其他人呢?”
韩信身旁的几名亲卫顿时不说话了。
“放心,本帅没有责怪你们的意思,只是当下已经是收网的时候了。”
“如若你们现在带兵去保护陛下而错失此良机,你们信不信,陛下非但不会感激,反而会震怒怪罪。”
“他就是这样的人,只要能够成功完成他交代的事,那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可以接受。”
“但如果完不成,那不管有怎样的理由,他也一样会问罪,哪怕是为了护驾。”
跟了这么多年,韩信对于刘邦的秉性已经摸的通透了。
不问过程,只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