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淮洪灾的救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陈葭和陈珏并未停下脚步。他们深知,仅仅解决灾民的温饱问题远远不够,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生活才是长久之计。于是,两人将目光聚焦到了房屋修补上,决心通过增加房屋修补的工作来进一步推进以工代赈,让灾民能够凭借自己的劳动,重新拥有遮风挡雨的住所。
这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陈府的书房里。陈葭和陈珏相对而坐,桌上堆满了关于黄淮地区灾情的资料和房屋修补的初步规划。陈葭轻轻皱眉,率先开口:“相公,如今黄淮灾民虽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房屋毁坏严重,许多人仍居无定所。我想,我们可以将房屋修补纳入以工代赈的范畴,让灾民参与其中,既能加快重建进程,又能增加他们的收入。”
陈珏微微点头,目光专注地看着资料,思索片刻后说道:“娘子,你这想法甚好。不过,房屋修补工程浩大,所需资金绝非小数目。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组织灾民参与,还要确定资金的来源,这其中工部拨款与有钱人捐款的出资比例是关键。”
陈葭认真地说:“相公所言极是。我们先梳理一下房屋修补所需的各项费用,包括建筑材料、工具购置以及技术指导人员的薪酬等,以此为基础,去和太子商讨工部拨款与有钱人捐款的比例。”
陈珏回应道:“没错,娘子。我们还得制定详细的以工代赈方案,将工作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比如,如何对参与房屋修补的灾民进行技能培训,怎样确保工程质量,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和报酬发放等。”
接下来的几天,陈葭和陈珏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制定中。他们查阅了大量以往的建筑工程资料,咨询了众多经验丰富的工匠,力求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方案初步完成后,陈葭和陈珏进宫面见太子。在太子的书房里,三人围坐在一起,气氛严肃而凝重。
陈葭先向太子行了礼,然后说道:“太子殿下,我们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可将房屋修补纳入以工代赈项目,帮助黄淮灾民重建家园。如今已初步拟定了相关方案,特来向殿下汇报,并商讨资金来源问题。”
太子微微点头,说道:“陈葭、陈珏,你们心系灾民,积极谋划,本王深感欣慰。但这房屋修补工程重大,资金需求庞大,你们详细说说方案和资金筹措的想法。”
陈珏接过话茬,恭敬地说道:“殿下,我们估算了房屋修补所需费用,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工具、工匠指导费用等。关于资金来源,我们认为可由工部拨款与有钱人捐款共同承担。只是这两者的出资比例,还需殿下定夺。”
太子思索片刻,问道:“依你们之见,这出资比例如何确定较为合适?”
陈葭回答道:“殿下,工部作为朝廷负责工程建设的部门,理应承担一部分主要责任。考虑到黄淮地区受灾范围广,房屋毁坏数量众多,我们认为工部拨款可占六成左右。而江南等地的有钱人,此前在赈灾捐款中已展现出一定的积极性,此次可鼓励他们承担剩下的四成。当然,具体比例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太子微微皱眉,说道:“工部虽有一定的资金储备,但朝廷其他工程建设也需要资金支持,六成拨款可能会给工部带来较大压力。”
陈珏赶忙说道:“殿下,我们理解工部的难处。或许可根据黄淮地区房屋毁坏的紧急程度和重建的先后顺序,分阶段拨款,这样既能减轻工部的资金压力,又能确保工程有序推进。对于有钱人的捐款,我们也会制定详细的劝募计划,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
太子点头表示认可,说道:“此计可行。那你们说说这以工代赈具体该如何细化实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陈珏清了清嗓子,说道:“殿下,我们计划首先对有意愿参与房屋修补的灾民进行技能培训。从简单的砌墙、搬运材料等基础工作开始教起,对于有一定建筑基础的灾民,安排更复杂的木工、泥瓦工等技能培训。我们会聘请经验丰富的工匠担任培训师傅,确保灾民能够掌握实用的技能。”
陈葭接着说道:“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会设立严格的质量监督机制。每完成一部分工程,都由专业的工匠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房屋质量坚固可靠,让灾民住得安心。同时,根据工程进度和难度,合理安排灾民的工作任务和报酬。比如,基础工作报酬相对较低,但工作强度也较小;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报酬相应提高,以此激励灾民积极学习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太子听后,满意地说道:“你们考虑得很周全。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问题,你们要有应对预案。”
陈珏说道:“殿下放心,我们会组建专门的协调小组,及时处理工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比如,若遇到材料供应不足,我们会提前联系多家供应商,确保及时补货;若遇到恶劣天气影响工程进度,我们会调整工作计划,优先安排室内工作或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太子微笑着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本王同意你们的方案。工部拨款的事情,本王会与工部大臣商议,尽快落实。你们也抓紧时间筹备劝募和工程启动的相关事宜。”
陈葭和陈珏谢过太子后,回到家中立刻行动起来。陈葭负责组织劝募工作,她再次修书给江南等地的富商士绅,详细阐述了房屋修补以工代赈的意义和计划。
“各位仁人志士,黄淮灾民房屋毁坏,流离失所。此次房屋修补以工代赈,不仅能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更是为灾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希望大家能再次伸出援手,共襄善举。”陈葭在信中诚恳地写道。
陈珏则着手安排技能培训和工程筹备工作。他召集了当地众多经验丰富的工匠,与他们商讨培训计划。
“各位师傅,此次房屋修补责任重大,关系到灾民的切身利益。希望大家能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授给灾民,让他们尽快掌握技能,投入到重建工作中。”陈珏对工匠们说道。
一位老工匠说道:“陈大人放心,我们定会尽心尽力。只是这培训人数众多,需要不少场地和工具。”
陈珏点头道:“师傅所言极是。场地方面,我们会联系当地的闲置厂房和空地;工具购置,我会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尽快到位。还请各位师傅制定详细的培训课程,从基础到进阶,逐步提升灾民的技能水平。”
然而,劝募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富商士绅回复信件,表达了对之前捐款使用情况的担忧。
陈葭立刻再次修书解释:“诸位有所顾虑,实乃人之常情。此前捐款,我们都设立了专门账目,详细记录每一笔款项的用途,并定期公示。此次房屋修补工程,同样会做到公开透明,接受大家的监督。”
经过陈葭的耐心沟通,大部分富商士绅表示愿意再次捐款。同时,陈珏这边的技能培训和工程筹备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培训开始后,陈珏时常到培训场地查看情况。他看到一位年轻的灾民在学习砌墙时动作不太规范,便上前询问:“年轻人,觉得这砌墙难不难?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问师傅。”
年轻灾民有些羞涩地说:“陈大人,我觉得有些难,但我会努力学的。学会了,就能为家里多挣些钱,也能早日把房子修好。”
陈珏鼓励道:“好,有这股子劲头就对了。师傅们经验丰富,跟着他们好好学,一定能学好。”
随着培训的深入,灾民们的技能逐渐熟练。与此同时,陈葭和陈珏根据收到的捐款和预计的工部拨款,开始采购建筑材料。
“这批木材一定要选质量好的,不能因为是救灾工程就降低标准。砖块的烧制也要严格把关,确保坚固耐用。”陈珏对负责采购的下属叮嘱道。
下属认真地说:“大人放心,我一定会严格把控质量。”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房屋修补工程正式启动。陈葭和陈珏每天都奔波在各个施工现场,协调各方工作,监督工程质量。
在一处施工现场,陈葭看到一位工匠正在指导灾民铺设屋顶瓦片,她走上前问道:“师傅,这些灾民学得怎么样?这瓦片铺设可得小心,不能有丝毫马虎。”
工匠笑着回答:“夫人放心,这些灾民都很努力,学得也快。我们会严格按照标准施工,保证屋顶不会漏雨。”
然而,工程进行到一半时,遇到了难题。原本联系好的一家木材供应商,因为自身原因无法按时供应木材,导致工程进度受阻。
陈珏得知后,立刻与协调小组商议对策。“大家想想办法,不能因为木材供应问题耽误了工程进度。我们再联系其他供应商,看能不能尽快调运木材过来。”陈珏说道。
一位小组成员说:“陈大人,我听说邻县有一家木材厂,规模不小,或许可以联系他们。”
陈珏马上说道:“好,你立刻去联系,看看他们有没有足够的木材,价格如何。无论如何,要确保木材尽快到位。”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联系到了新的木材供应商,解决了木材短缺的问题,工程得以继续顺利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座座崭新的房屋在黄淮灾区拔地而起。灾民们看着自己亲手参与修建的房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位灾民激动地对陈葭和陈珏说:“陈大人、夫人,多亏了你们,让我们有了重新生活的希望。我们一定好好建设家园,不辜负你们的苦心。”
陈葭微笑着说:“看到你们能重建家园,我们也很欣慰。大家一起努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