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后一缕阳光隐没在府墙之后,国公府的祭灶神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此时,整个府邸已被夜色笼罩,唯有厨房和大厅中灯火通明,烛光摇曳,映照出一片庄严肃穆的氛围。
“娘,这早早的就布置好了,怎么快晚上了才开始祭灶神?”
叶明站在李婉清的身后好奇地问道。
明明福伯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到了中午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怎么非要等到快到晚上的时候才开始。
李婉清轻轻抚摸着叶明的脑袋,缓缓说道:“儿啊,这祭灶神乃是大事,需得天黑之时才最为合适。据说,灶神白天都在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咱们人间的善恶之事,只有到了夜晚,灶神才会结束他在天庭的工作,踏上归家之路,回到咱们百姓的家中。”
“所以,只有当夜幕降临,我们在这个时候诚心诚意地祭拜灶神,才能迎接灶神大人顺利回宫,接受我们一家的供奉。”
叶明眨巴着眼睛,脑袋里努力地消化着母亲所说的话。
他前世也知道祭灶神,但是没想到居然会这么麻烦。
虽然对于这些复杂的传说和仪式还有些一知半解,但他还是乖巧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看着众人忙碌的身影,他又悄声问叶风:“二哥,这祭灶神怎么阵仗这么大?到底图个啥?”
叶风回首,微笑着耐心解释:“三弟,灶神可是咱家中的守护神,掌管灶火,洞悉人间善恶。”
他看叶明听的认真就接着说道:“每年腊月廿三,便是送灶神爷上天的日子,咱们备下这丰盛的祭品,举行盛大仪式,一来感恩灶神爷一年的庇佑,二来求他上天多言好事,待归来时,降福于咱家,保来年风调雨顺,诸事顺遂。”
“看来这灶王爷还真是责任重大呀。”
叶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心中却暗自思忖,这封建迷信之事还真是讲究颇多。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入乡随俗也是应当的。
这时,管家福伯端着一盘精致的糕点走来,糕点做成各种吉祥的形状,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叶风见状忙道:“三弟,这糕点可是特制的,专为灶神爷准备,寓意生活甜蜜美满呢。”
叶明凑近瞧了瞧,刚要伸手触碰,被李婉清轻轻拍开手,嗔怪道:“莫要乱动,对灶神不敬。”
叶明赶忙缩手,吐了吐舌头。
很快时间就到了,福伯站在厨房的祭坛前,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而庄重地宣布:“祭灶神仪式开始!”
他的声音在府邸中回荡,仿佛宣告着这一刻的神圣与庄重。
他身着深色长袍,头戴方巾,手持祭文,神情肃穆。
他的身后,是早已准备好的祭坛,供桌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供品:金黄的油果、红彤彤的糖瓜、香甜的糕点,以及丰盛的饭菜和美酒。
供桌正中央的香炉里,檀香的烟雾袅袅升起,弥漫在整个厨房,让人感受到一种神圣的气息。
听到福伯的宣告,叶凌云身着朝服,头戴官帽,缓缓走向祭坛。李婉清身着凤冠霞帔,手持香烛,紧随其后。
叶风和叶明也跟在两人身后,分列两侧。叶明虽然对这一切感到陌生,但他也努力保持着庄重的神情,跟随父亲的步伐。
叶凌云走到祭坛前,双手合十,微微躬身,向灶神像行礼。随后,他从李婉清手中接过香烛,点燃三炷香,恭敬地插在香炉中。
他的动作一丝不苟,神情庄重,仿佛在这一刻,他的心中只有对神灵的敬畏。
叶凌云抬起头,目光凝视着灶神像,口中轻声念道:“灶神上天,言好事,降吉祥。国公府上下,祈求神灵庇佑,保佑全家平安,万事如意。”
他的声音虽不高,却透出一种坚定与虔诚,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感受到这份祈福的真诚。
叶凌云行礼完毕后,退到一旁,福伯走上前,双手展开祭文,声音洪亮地念诵起来:
“维腊月廿三,岁在乙巳,叶氏国公府阖家老小,敬备庶品,恭祭灶神。灶神司命,位列东厨,秉好生之德,察善恶之微。自春徂秋,炊火不熄,暖我叶氏一门,庇佑老少安康。寒来暑往,灶烟袅袅,见证府邸兴衰,护持家道昌隆。”
“忆往昔,风雨飘摇之际,灶火如豆,然神恩不减,助我叶氏先祖,披荆斩棘,建功立业,封疆列土,得享尊荣。看今朝,家国升平之时,珍馐满桌,赖神之眷顾,府邸繁华依旧,子孙贤良辈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今逢佳节,虔诚以祭,奉以糖瓜,愿黏神口,隐恶扬善,只奏嘉音;呈献肥羊,祈赐福禄,岁岁丰饶,仓廪盈实;糕点果蔬,饱含敬意,愿神悦纳,福泽绵延。愿灶神爷乘龙跨凤,扶摇直上九霄,面圣述职,言我叶氏忠义,道我府邸祥和。”
“祈归来之日,携天官赐福,降祥瑞于宅第,驱疫病,消灾厄,旺人丁,兴学业,助仕途,使我叶氏一门,簪缨不绝,富贵满堂,千秋万代,永享太平。尚飨!”
福伯的声音在厨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透出一种庄重与肃穆。
他的念诵不仅是对灶神的祈求,更是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祭文念罢,福伯将祭文放在祭坛前的烛火上焚烧,纸灰随风飘散,仿佛灶神已经收到了这份虔诚的祈愿。
祭文焚烧完毕后,李婉清亲手将一碗绍兴加饭酒洒在灶台上,寓意着让灶神喝得醉醺醺的,上天后只说好话。
随后,她又将几块糖瓜放在灶神像前,希望这些甜蜜的糖果能粘住灶神的嘴,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言好事。
叶凌云带领全家向灶神像深深叩拜,感谢他一年来的庇佑,同时祈求来年继续保佑全家平安。
叶风和叶明也跟着学着作揖,虽然叶明对这一切感到陌生,但他也被这庄重的氛围所感染,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