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李景隆微微眯起了眼睛,小心翼翼地说道:“皇长孙也是……喜爱这等玩意儿?”

朱雄英听闻,脸一红淡淡的说道:“曹国公,你这是何意?本殿下收起来,是不想这等污秽之物继续流传,坏了风气,岂是你能胡乱臆测的!本殿下是读春秋的!”

朱雄英正色道,“表哥,你难道真愿意继承只是爵位然后混吃等死吗?难道,别人在背后说你只是有一个好爹,其他一无所有,只是个草包,你服气吗?”

李景隆听闻,脸上顿时浮现出不甘之色,紧紧咬着嘴唇,双手不自觉地握成拳头,手背上青筋暴起。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羞愧,有愤怒,更多的是那股被朱雄英话语激起的不甘。

“殿下,臣……臣自然不服!”李景隆声音微微颤抖,“自臣承袭爵位以来,那些风言风语便从未断过。他们都说我李景隆不过是仗着父亲的荫庇,才得以有今日的地位。可臣心中的抱负,又有谁能知晓?”

李景隆微微低下头,脸上闪过一丝落寞,“可是我已经位列国公之位基本上升无可升了。”

李景隆忽然反应过来什么,一脸震惊地看着朱雄英,“殿下,你难道想封……异姓王?皇爷可是有祖制的!”

朱雄英神色平静,目光坦然地与李景隆对视,缓缓说道:“表哥,祖制虽在,但并非一成不变。若为大明立下不世之功,难道就不能有例外?”

李景隆微微皱眉,眼神中满是疑虑,“殿下,这……这可不是小事。异姓封王,自古以来便是大忌,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朝堂动荡,还望殿下三思啊。”

朱雄英淡淡的看着李景隆,心想李景隆实际上没有历史上说的那么不堪。在诸多史料记载中,李景隆虽然后期在军事上有过重大失误,但他并非一无是处。早年,李景隆深得朱元璋喜爱与信任。

朱元璋曾评价李景隆“智虑明敏,谦恭下士,读书通典故,长于应对”。

在朱元璋眼中,李景隆举止优雅,颇具儒将风范,对典籍的熟知和应答的得体,都让朱元璋觉得他是可塑之才。正因如此,朱元璋才会委以重任,让李景隆掌管重要事务。

朱雄英深深相信自家老爷子的眼光,李景隆绝对不简单。

在明朝靖难之役的关键节点白沟河之战中,李景隆的战败看似是军事指挥的失误,实则从政治角度深入剖析,背后大有文章,极有可能是蓄意为之。

历史上自己那愚蠢的欧豆豆朱允炆即位后,大力推行削藩政策,触动了众多勋贵的利益。

李景隆出身勋贵之家,其家族利益与藩王势力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文帝对藩王的打压,使得勋贵集团内心不安。

李景隆或许认为,若建文帝继续稳固统治,勋贵集团的地位将受到进一步威胁。因此,在白沟河之战中,他故意战败,削弱建文帝的军事力量,以此来改变朝廷内部的权力平衡,为勋贵集团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自己四叔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以“清君侧”为名,实则觊觎皇位。他深知李景隆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必然会对李景隆展开政治拉拢。

朱棣或许向李景隆承诺,若李景隆在战事中给予配合,待靖难成功,将给予他极高的政治地位和丰厚的回报。

对于李景隆而言,这是一场政治豪赌。如果朱棣获胜,他将成为新朝的开国功臣,权力和地位将远超在建文帝时期。

相比之下,建文帝对勋贵集团的态度逐渐强硬,李景隆在其统治下的发展空间有限。因此,在朱棣的政治诱惑下,李景隆选择故意战败,为朱棣的靖难之路扫除障碍。

李景隆因在靖难之役中的“特殊贡献”,在朱棣一朝初期备受荣宠。成祖不仅没有追究他在战场上的失利,反而将其加官进爵,让他位列群臣之首。李景隆一时风光无限,仿佛成为这场政治大变局中的最大赢家。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朱棣政权逐渐稳固,开始着手整顿朝堂、树立权威。李景隆虽表面上尊荣依旧,但实则已成为成祖眼中的潜在威胁。

其一,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的行为暧昧不清,虽对成祖登基有功,但这种投机行为也让成祖对其忠诚度心存疑虑。

其二,李景隆位高权重,在朝中根基深厚,其家族势力盘根错节,这对成祖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一定阻碍。

不久,朝堂上便陆续出现针对李景隆的弹劾之声。

一些大臣纷纷上奏,指责他在建文朝时的诸多不当行为,以及在靖难期间动机不纯,有通敌之嫌。起初,成祖并未立即处置李景隆,而是采取观望态度,这也使得弹劾声浪愈发高涨。

最终,在群臣的持续施压下,成祖下令削去李景隆的爵位,将其抄家,全家软禁。李景隆从高高在上的勋贵之臣,瞬间跌落谷底。曾经的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只剩下无尽的悔恨与凄凉。

朱雄英回过神来,盯着李景隆的眼睛说道:“表哥,你愿意相信我吗?”

李景隆微微一怔,朱雄英那坚定且诚挚的目光让他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

回想起刚刚朱雄英对自己的一番激励,以及那隐含的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李景隆心中五味杂陈。

“殿下,臣……”李景隆嘴唇微微颤抖,一时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朱雄英盯着李景隆,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表哥,本殿下明白你心中的顾虑。我能给你一个未来,超越你爹的未来。”

李景隆心中一热,朱雄英的话如同一束光照进了他内心深处那片被阴霾笼罩的角落。他咬咬牙,坚定地说道:“殿下,臣万死不辞!”

朱雄英淡淡的说:“明天你建议开海,明白吗?”

李景隆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很快便恢复了清明,拱手说道:“殿下,臣明白。只是这开海一事,牵扯甚广,不知殿下此举……”

朱雄英微微抬手,示意李景隆不必多问,缓缓说道:“你只需要做就好啦。”

李景隆微微点头,片刻后说道:“殿下,只是开海必然会触动一些世家和朝中保守势力的利益,恐怕会遭遇诸多阻力。”

朱雄英神色平静,目光坚定地说道:“本殿下自然知晓其中困难重重。但事在人。”

李景隆深吸一口气,说道:“殿下放心,臣定会竭尽全力。臣会在朝堂上详细说明开海可促进贸易繁荣,增加税收,提升大明威望等诸多益处,争取让更多人支持此事。”

朱雄英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你在朝堂上发言时,要注意言辞策略,既要突出开海的好处,又不可过于激进,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反弹。”

李景隆应道:“是,殿下。臣会谨慎行事。只是,若开海之事顺利推进,后续的诸多事宜,如设立市舶司、制定贸易规则等,也需妥善安排。”

朱雄英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这些本殿下已有考虑。待开海提议通过后,便会着手组建专门的团队负责此事。”

李景隆抱拳说道:“殿下放心,臣定会密切关注。”

朱雄英看着李景隆,眼神中充满期许,说道:“好,本殿下相信你。此事若成,你便是首功。下去准备吧,明日朝堂上,就看你的表现了。”

朱雄英话毕就离开了,李景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李景隆心里喃喃道,“皇长孙,我的书……”他想起了刚刚被朱雄英没收的那本册子。

夜深人静,朱雄英回到自己的寝宫,四周静谧无声,唯有烛火摇曳。他本想静下心来研读些兵法谋略,可思绪却不自觉地飘到了从李景隆那儿没收来的春宫图上。鬼使神差地,他从隐秘之处取出那本册子,缓缓翻开。

图上的画面瞬间映入眼帘,朱雄英不禁发出惊叹:“还可以这样……”

朱元璋边看奏折,边听着蒋瓛汇报今天朱雄英一天的事情。蒋瓛低着头,声音平稳且清晰,将朱雄英从御花园与朱元璋分别后,径直前往曹国公府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听到朱雄英去了李景隆那儿,朱元璋手中的笔微微一顿,目光从奏折上抬起,神色略显凝重。待蒋瓛说到李景隆书房内的尴尬场景时,朱元璋眉头微皱,轻轻哼了一声:“这个李景隆,整日都在干些什么!成何体统!”

当蒋瓛提及朱雄英与李景隆关于开海的商议,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深思,缓缓放下手中的笔,靠在椅背上,喃喃道:“开海?大孙倒是有几分魄力和想法。”

蒋瓛继续汇报,说到朱雄英对李景隆的激励以及提及的异姓封王之事,朱元璋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坐直了身子,问道:“大孙真这么说?”

蒋瓛赶忙低头应道:“回陛下,千真万确。”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脸上表情难以捉摸。他深知朱雄英此举意在拉拢李景隆,可异姓封王毕竟关乎祖制,兹事体大。但他又想起朱雄英平日里的聪慧与果敢,心中不禁思忖,或许大孙此举有其深意,说不定能借此打破当前朝堂的僵局。

“这大孙,倒是越来越有主见了。”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蒋瓛说,“只是开海一事,牵扯众多,朝堂上必定会有一番激烈争论。李景隆能否说服众人,还得看他的本事。”

蒋瓛不敢接话,只是静静站着。过了半晌,朱元璋再次拿起奏折,摆了摆手,说道:“继续盯着,有任何动静,即刻来报。”

朱元璋叫住蒋瓛,“你明天早朝时候,去雄英那里,偷偷把那本书给咱拿来,咱担心这些糟粕,毒害咱大孙的心灵。”

蒋瓛心中一凛,赶忙躬身应道:“是,陛下。”

蒋瓛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留下朱元璋在烛火下,继续思索着朱雄英这一系列举动可能带来的影响。

朱元璋起身慢慢走到窗口,静静地看着明月,嘴里呢喃道:“妹子呀,咱大孙长大了想女人了,和咱当年一样,见到你第一面就想和你共度一生。”

思绪不禁飘回到往昔,想起自己与马皇后携手走过的岁月,那些艰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日子。马皇后在世时,对朱雄英疼爱有加,若是她还在......

“这孩子,平日里看着稳重,没想到也会被这等玩意儿吸引。”朱元璋轻轻摇头,心中既无奈又担忧。

“看来,得找个合适的时机,好好跟大孙聊聊。”朱元璋暗自思忖。

“不能让他在这等事上迷失了方向。”

月光洒在朱元璋的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他站在窗前,久久未动。

“开海之事,大孙既然有此想法,必定经过深思熟虑。”

朱元璋又想起了早朝时蒋瓛汇报的开海提议,“只是这其中牵扯众多,朝堂上反对声此起彼伏,还需从长计议。大孙想借助李景隆之力推动此事,可李景隆此人……”朱元璋微微皱眉。

朱元璋默默思索着,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合适的人选——刘基之子刘璟。

刘璟为人正直,富有才学,对时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且一直对大明忠心耿耿。他深受自己的信任,由他出面协助朱雄英推动开海之事,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到此处,朱元璋回到书桌前,铺开宣纸,提笔蘸墨。

朱元璋提笔蘸墨,边写边自言自语:“刘璟这小子,向来机灵,也靠谱,咱大孙这事还真得他帮忙。”

“咱跟你说,刘璟啊,大孙打算开海,这事儿你得帮衬着点。朝堂上那些老顽固,肯定会各种阻拦,你得想法子帮大孙把这事儿给成了。”

“大孙虽然有想法,可毕竟年轻,有些事儿还得你们这些老臣多帮衬。”

写完后,朱元璋仔细端详了一番,又在末尾添了一句:“咱信得过你,别让咱失望。”随后,他小心地将手谕折好,装进信封,用火漆封好口,叫来小涛子,严肃地吩咐道:“你麻溜地把这封信送到刘璟府上,亲手交给他。”

小涛子忙不迭点头,怀揣着信匆匆离去。

朱元璋看着太监远去的背影,暗暗叹了口气:“希望刘璟能明白咱的意思,好好帮大孙,可别辜负了咱的一番苦心呐。”

转身又望向窗外,月光依旧皎洁,可他的心却难以平静。

寻觅书屋推荐阅读:器焰嚣张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大秦:开局捡个小媳妇儿足球小将,今川不息四合院:吃亏是福,导致儿孙满堂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逍遥太子爷特种荣耀:最强天赋系统日月战旗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开局介绍人妖,古人傻眼了回到大汉打天下穿越三国,我的二叔是赵云亮剑之保家卫国我就一昏君,能有什么坏心思?上兵血途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大唐,小兕子一家全靠我养着!!寒门望族的崛起之路华夏网游【强到只剩开挂】四海兄弟,幸得闻松带着群英系统穿越三国一缕幽香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厨子也可以改变战国历穿书嫁首辅,锦鲤甜妻旺全家安家立业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时空战纪二赖子的古代直播之路酒海钩沉大明坚持住,等我再抢两个岛!穿越后,我开创了文明大乾暴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抗战之超级小兵红楼梦之庶子贾环虚构三国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都城一品神探虞応王:怨种王爷打工命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明末平倭录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寻觅书屋搜藏榜:调教大宋我家世显赫,躺平不过分吧!汉末新三国逍遥初唐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澜沧行红楼襄王凤逆天下北月篇高贵汉末毒士特种兵之特别有种五代十国之铁马骝捡个王爷去种田朕要把江山折腾黄了大明:带重八刷副本,大明成仙国英雄问鼎梦回大长安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红楼锦绣重生为奴,调教小邪妃灭元1399大明英雄之征战四海红楼梦之庶子贾环满门忠烈,不如我咸鱼败家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初唐夜行我有一颗仙人球超神狂兵星辰恋三千愁三国之霸王孙策魏虎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殿下有疾谋晋残卷大唐静等李二杀兄逍遥秀才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假太监:开局撞破皇帝女儿身宋朝玩主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大国无疆唐朝地主爷野蛮娇妻:残王的特工宠妃浮世烟云续命大明朝浪公昆哥的新书,袖珍国先婚厚爱回到大唐当雄臣影视:开局奖励二十万重骑兵
寻觅书屋最新小说: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