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臻说“保罗先生,花生可是荤素主食通用的好食材啊。”。这一说,一下子将保罗的兴趣给了起来,“是吗?这个有什么说法吗?”
贾晓臻一看:“有门儿!”他知道他的预热已经开始起作用了,因此他用了“荤、素、主”三个字,并且有意识地进行了强调。
果然,保罗饶有兴趣地追问道:“刚才谈了荤菜、素菜,华夏的主食有哪些组成呢?”
贾晓臻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首先,我们来谈谈华夏人的主食。华夏人的饮食讲求平衡调和,主食、肉类和素菜三分天下,而主食在其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尽管现在有断碳水的风潮,但对主食的喜爱早已深深烙印在华夏人的基因中。”
保罗好奇地问道:“为什么华夏人这么热爱主食呢?”
贾晓臻接着说:“前些年,华夏国一档电视美食节目播出后,主流媒体做过每分钟的收视数据统计。将数据的高点采样分析后发现,排名第一的是‘主食及碳水化合物’,第二是‘油脂类食物及肉类’。有位历史学者解释说,这和华夏农业社会发展的历史有关。华夏地理广阔,近两千年以来,差不多每 70 年就有某个地方发生饥荒。这在人们的脑海中深深埋下了饥饿恐惧的因子,所以见到粮食类食物和油脂类食物,就会发自内心地喜爱。”
“而且,以主食为中心的饮食思维,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咒语,深深影响着华夏人对菜肴的评价标准。我们华夏人知道一个大名鼎鼎的蔡澜,他可是来自香港的美食界大咖!蔡澜先生啊,那可是美食江湖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就像一个神通广大的美食探险家,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尝遍了各种珍馐美味。
这位蔡澜先生,对美食有着独特而又敏锐的感知力。他出生在香港这个美食汇聚的地方,从小就沉浸在各种美食的熏陶之中。他凭借着自己对美食的热爱和专业的品鉴能力,成为了备受推崇的美食家。如果他遇到了让他心花怒放、赞不绝口的食物,他会像个兴奋得手舞足蹈的孩子一样,激动地大喊一句:‘三大碗白饭!’哈哈,你看,在他眼里,米饭就是美食的最佳伴侣。正如俗语所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也充分体现了咱们华夏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毕竟主食在咱们的饮食文化中,那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呀!” 贾晓臻笑着说道,脸上洋溢着对华夏饮食文化的自豪与喜爱。
“华夏的主食图谱大致以‘秦岭 - 淮河’为界,形成‘南米北面’的格局。我先从北到南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贾晓臻兴致勃勃地继续说道。
“我们把寻找一碗好面的起点选在了陕西咸阳的礼泉县。这和面条演进的历史有关。小麦进入华夏后,人们最初并不像现在这样去壳磨粉,而是把整颗麦粒蒸熟或煮熟。直到汉代,水磨等工具从西域传入,人们才把麦子磨成粉,有了面食。最早的面食是‘汤饼’,今天的礼泉县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面食,叫‘烙面’。” 贾晓臻详细地介绍着。
朱汉腾补充道:“过去在礼泉县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做烙面的台子。烙面的做法很有特点,先把面糊摊成大饼,要摊得厚薄一致,不能反复修修补补,烙好后焦褐色的花纹均匀分布。然后把饼皮挂在铁丝上晾干,用木板压着加速水分蒸发,最后切成细丝,能保存很长时间。这烙面啊,就像俗话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它可是礼泉县人民的心头好呢。”
王启明接着说:“吃烙面也有讲究。吃的时候,把饼丝放在蓝边白瓷的大碗里,浇上棒骨熬制成的肉汤,再舀上一勺肉臊子,放上油泼辣子、韭菜和蒜苗,就可以上桌了。老食客都知道,要快速吃掉,因为烙面表面有蓬松的空隙,放一会儿就会被浸得软榻。而且当地人说,烙面曾经是‘武王伐纣’时候的军粮,虽然时间上不太对,但它确实因为方便,成了当地人出远门离不开的干粮。”
保罗和谢莉斯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看到了古老的礼泉县,人们忙碌地制作着烙面的场景。
贾晓臻接着说:“品味了关中古老的面食后,我们再前往湖南长沙。当我们在飞机上吃小吃的时候,发现他们提供了一个用大米制成的新型汉堡,这仿佛在提示我,正在从小麦产区前往稻米产区。湖南在稻米种植史上意义非凡。湖南南部永州道县的玉蟾岩发现过世界最古老的水稻种植遗迹,湖南北部常德的澧阳平原有世界最早的水稻田和灌溉系统。明清时期,湖南享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名,是重要的稻米生产基地。”
“我们要讲的食物,是稻米转化的一种最日常的食物 —— 湖南米粉。米粉出现得也比较早,成书于南北朝或更早时期的《食次》第一次记载了米线类食物,虽然书没有流传下来,但米线的做法被记录了。不过,米粉成为湖南人的主食之一,是很晚的事情。” 贾晓臻说道。
朱汉腾说:“米粉和面条不同,小麦磨成粉后要做成面条或面饼才能吃,而稻米去壳后就能直接做米饭。米粉是将米先磨成米浆,再经过一系列烦琐的程序才做成的。”
王启明接着说:“长沙有位食评人郭江,写过《长沙米粉一百单八将》,他给出了对米粉的测评维度,分别是清汤、盖码、粉面、煮锅、辣椒、配菜、名气、环境和价格。清汤和盖码排在前两位,好的米粉汤头要澄澈,用猪棒骨和鸡架长时间熬制,按传统还要加香菇梗和豆豉提鲜。米粉的肉丝码子也要好,要用猪前腿肉,小火慢炖,让肉丝在油脂滋润下越炖越酥烂。这米粉啊,就像‘众口难调调众口,人心难得得人心’,不同的人对米粉的口味有不同的要求,但都能在这丰富的选择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款。”
保罗感叹道:“华夏人对食物真的很讲究,即使是主食也如此精细。”
谢莉斯也点头说道:“是啊,真的很有意思。那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主食吗?”
贾晓臻笑着说:“当然有。华夏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主食各具特色。就像华夏的北方地区,饺子那可是备受人们喜爱。‘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这句话充分强调了饺子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去北方的一个朋友家做客。一进家门,就看到一家人正热热闹闹地准备包饺子。屋子里弥漫着温暖的气息,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朋友的父亲笑着说:“快来快来,一起包饺子,人多力量大,一会儿就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啦。” 我赶忙洗了手,加入到包饺子的队伍中。
朋友的母亲熟练地擀着饺子皮,一边擀一边说:“这饺子啊,馅料可有讲究了。猪肉白菜馅,吃起来香得很;韭菜鸡蛋馅,那叫一个鲜;羊肉胡萝卜馅,营养又美味。” 大家一边听着,一边纷纷动手包起饺子来。
朋友调皮地说:“我要包一个带 money 的饺子,看看谁能吃得到。”
这时,朋友的奶奶说话了:“饺子可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它象征着团圆和吉祥。过年包饺子,就是希望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团团圆圆,如果吃到钱那预示着新的一年撞上钱运啦。” 大家都被老太太话逗笑了。
其实,每到过年过节,北方的家家户户都会呈现这样温馨的场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其乐融融。他们会把硬币包进饺子里,这就是所谓 “带 money 的饺子”。谁吃到这个饺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会有好运。饺子成为情感纽带,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贾晓臻说完,眼中满是对这种美好场景的回忆和感慨。
“带 money 的饺子?” 保罗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他微微歪着头,嘴角上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谢莉斯也同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她睁大眼睛,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双手不自觉地轻轻握在一起。她微微向前倾着身子,仿佛这样就能更快地了解到关于 “带 money 的饺子” 的秘密。两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好奇的神情,就像孩子发现了新奇的玩具一般,全神贯注地等待着贾晓臻的解释。
朱汉腾接着说:“在华北地区,除了面条,馒头也是常见的主食。馒头可以做成各种形状和口味,有白面馒头、杂粮馒头等。有些地方还会在馒头里加入红枣、豆沙等馅料,使其更加美味。这馒头啊,就像‘不蒸馒头争口气’里说的,它也有着一种坚韧的精神象征呢。”
王启明说:“再看南方,除了湖南的米粉,广东的肠粉也是很有特色的主食。肠粉的口感爽滑细腻,通常会搭配虾仁、牛肉、鸡蛋等食材,再淋上特制的酱汁,味道十分鲜美。还有广西的螺蛳粉,以独特的风味闻名。酸笋、腐竹、花生等配料与爽滑的米粉搭配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浓郁而独特的味道。”
贾晓臻又说:“在西南地区,云南的过桥米线也是家喻户晓。过桥米线的汤料十分讲究,要用鸡、鸭、猪骨等熬制出浓郁的高汤,再将各种配菜和米线放入汤中烫熟。此外,云南还有竹筒饭,将糯米放入竹筒中蒸熟,带有竹子的清香。”
朱汉腾补充道:“在华东地区,上海的生煎包备受喜爱。生煎包的外皮酥脆,内馅多汁,底部煎得金黄,一口咬下去,香气四溢。还有江苏的扬州炒饭,米粒分明,配菜丰富,色香味俱佳。”
王启明接着说:“在西北地区,除了陕西的烙面,新疆的馕也是一种重要的主食。馕的种类繁多,有油馕、肉馕、芝麻馕等。馕可以保存很长时间,是当地人出行必备的食物。而且,新疆的手抓饭也很有特色,将羊肉、胡萝卜、洋葱等与米饭一起煮熟,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这手抓饭啊,就像‘舌尖上的舞蹈’,各种食材在口中交织出美妙的滋味。”
保罗和谢莉斯认真地听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贾晓臻、朱汉腾和王启明则耐心地解答。随着交流的深入,保罗感慨地说:“华夏的饮食文化真的太丰富了,每一种主食都有它的历史和故事。这让我对华夏有了更深的认识。”
谢莉斯也说:“是啊,我能感受到华夏人对食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些主食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贾晓臻笑着说:“没错,主食总能以最简单的形式击中华夏人的情感。无论是陕西的烙面,还是湖南的米粉,或者是其他地方的特色主食,都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情感。”
贾晓臻又说起了一些关于主食的有趣故事。他说:“在华夏的一些农村地区,每到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各种特色主食。比如在北方的一些地方,人们会蒸花馍,把面团捏成各种形状,有动物、有花朵,寓意着吉祥如意。而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人们会制作年糕,年糕谐音‘年高’,象征着人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王启明接着说:“而且,华夏人在制作主食的时候,还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气选择不同的食材。比如在春天,人们会用新鲜的野菜制作馅料,包在饺子或包子里;在夏天,会用绿豆、薏米等食材制作粥或糕点;在秋天,会用南瓜、红薯等制作面食或糕点;在冬天,会用羊肉、萝卜等制作汤面或炖菜。”
保罗和谢莉斯听得入神,他们对华夏主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感到惊叹。保罗说:“华夏人真的很有创造力,能够把简单的食材变成如此美味的食物。”
谢莉斯也说:“是啊,而且每一种主食都有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真的太神奇了。”
“这就是华夏饮食文化的魅力所在。我们不仅注重食物的味道,还注重食物的文化价值。每一道菜、每一种主食都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和传统。”贾晓臻笑着说:“保罗先生,在华夏花生可是荤菜、素菜、主食通用的食材,如宫保鸡丁、老醋花生米、蜜枣花生粽等?您瞧好吧,以花生为主题的烹饪大赛请您一定现场观摩并当好评委专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