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了海龙屯,老罗和琳达一看时间尚早,天还没完全黑,定了下一步的计划:继续往北走,今晚到仁怀市的茅台镇驻车。
到茅台镇有100公里多一点,因为是山路,速度较慢,得花近两个小时。等到茅台镇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了。
一点都不夸张,二狗发觉,当她推开车门,脚落到地上的时候,鼻子里顿时涌进来一股浓郁的酒香!
不愧是茅台镇啊,整个镇子上空都飘荡着酒香。
老罗告诉大家,今晚就简单洗漱一下睡吧,明天再出去玩。
第2天,大家在晕乎乎中醒过来,感觉自己都有点醉了。哈哈,不喝,光闻着酒香味儿,也能把人闻醉呢!
到了茅台镇,首先要去逛1915广场,这是茅台镇的镇中心。在这里,最显眼的,是一只巨大的黄色的被打破了的酒瓶的雕塑。
这是咋回事儿呢?一个好好的广场,干嘛要放一只破酒瓶呢?
原来,这里面可有一个悠久的故事,而这件事正是茅台镇名扬天下的开端。
据说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建成通航,美国于1915年在旧金山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北洋政府接到参展邀约后积极筹备。
贵州省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推荐了“成义”“荣和”两家作坊的茅台酒样酒参展。博览会上,茅台酒因包装粗陋,起初并未受到多少关注。
重点来了:传说有一次工作人员在搬酒时,灵机一动,故意摔碎一瓶茅台!顿时,酒香四溢!引来众人围观,大家纷纷品尝,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
就这样,茅台酒凭借自身品质和这一“摔”,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博览会的展品评比共设立六个奖项四个等级,茅台酒最终获得了荣誉勋章金奖,从此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蒸馏白酒,成为世界品牌。
别急,故事还没有完,还有后劲儿呢:消息传回贵州后,“成义”、“荣和”两家烧房因奖牌归属问题打起了官司,官司持续了两年多!
直到1918年,贵州省长刘显世做出裁决,认定是两家共同选送,以后都可宣传,奖状和奖牌留存在县衙门。
甭管怎样,茅台酒从此开始香飘世界,茅台镇的人们从此也过上了好生活!
所以酒文化在茅台镇旅游中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
随着时代的更迭,烧酒小作坊早已消失不见,代之而起的是大名鼎鼎的茅台集团。
茅台集团的面积在整个茅台镇占到了2\/3,是贵州的一个万亿元的企业。估计这里又是一个“企业办社会”呀。
要想把茅台酒厂整个参观一遍,那是不可能的,据说要绕酒厂一圈,开车都得一个多小时,而且还得提前预约,要不然根本进不去。
再说了,人家茅台集团也不可能把它的核心生产车间,或者是制曲车间啊什么的,放你进去参观呀。一个是核心技术不外传,再一个人家还要讲究个卫生问题吧。
听人劝,吃饱饭。退而求其次,二狗只好去参观了茅台酒文化博物馆。一踏入博物馆,浓郁醇厚的酒香便扑鼻而来,瞬间将人带入茅台酒的传奇世界。
一进门,便能看到一个巨大的茅台酒瓶造型雕塑,它不仅是标志性的打卡点,更象征着茅台酒的品牌形象。
馆内的展览按照时间脉络徐徐展开,从茅台酒的起源说起,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现其从明清时期的小作坊,一步步发展成如今享誉全球的名酒品牌的历程。
古代酿酒器具展区陈列着各种古朴的酒甑、酒瓮,让人遥想先辈们酿造美酒的场景,能感受到传统工艺的智慧与传承。
在展示现代发展的区域,大量珍贵照片、视频展示了茅台酒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辉煌成就,比如多次荣获国际大奖,成为外交场合的“国礼”,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馆内还设有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更直观地了解茅台酒的酿造工艺。从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到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岁月的沉淀。
参观过程中,最令人期待的环节当属品酒体验。工作人员会端上一小杯茅台酒,入口绵柔醇厚,酱香四溢,酒液在口腔中散开,留下悠长的回味,让人深刻体会到茅台酒的独特魅力。
二狗觉得就尝这么一口就知足了,毕竟茅台酒那么贵,自己是买不起的,而且现在茅台酒很难买,供不应求,据说普通人在街上买的,不一定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