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逛了两个小时,差不多逛完了,把二狗给逛累了,那就上楼,到图书馆里休息休息。
图书馆是二狗的最爱中的最爱。因为这里可以喝热水,也很方便上洗手间,还能坐在椅子上好好休息,累了趴在桌子上睡一觉也没关系。
更happy的是,你坐在一张椅子上打开一本书,就可以完全进入自己的世界。宛如开始了一场文字旅行。
在图书馆里,二狗的身心都受到了洗礼抚慰。所以她非常喜欢这个地方。
大家和而不同,每个人都静悄悄,不打扰别人,但每个人都是别人的陪伴,一种无声的心灵上的抚慰。所以二狗每每觉得图书馆有一种温馨温暖的氛围,沁人心脾,特别能抚慰人的心灵。
二狗每到一个新的地方的图书馆,首先会去找关于这个地方的介绍的图书,用通俗的话讲,应该叫《地方志》吧。
如果实在找不到,她再去找别的书看。
兴义市图书馆成立于1955年9月,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组建的300多个公立图书馆之一,馆内藏书达20余万册。设读者阅览坐席450个。
二狗找到一本书叫《黔博文物》,该书带领读者走进黔西南,领略当地古老文化的遗存和发展,介绍了黔西南州从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众多文化遗迹和文物,如“兴义人”、铜鼓山遗址、交乐及万屯墓群等。
因为刚参观过博物馆,二狗对黔西南州的文物还有一些印象,现在在看这本书,等于是两相对照,挺有意思。
二狗又找到一本书叫《血祭》:由黔西南本土作家万松所着,共24章32万字,讲述了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副总指挥、黔西南州安龙县普坪人王宪章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对于这样的人物传记,二狗看得很快,她一般只着重看这个人飞速成长的那几个节点,看看作者是怎么描述人的性格成长的。
二狗记得在哪里听说过“笔山书院”,很想了解一下。书院在古代那就是大学呀,一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延续,及至地方的发展,那是非常好的事情啊。没想到在小小的偏远的兴义也有书院存在。
找到一本关于笔山书院的书。笔山书院位于贵州兴义,是当地文化教育的重要象征。
它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即公元1736年至1795年,共计60年间),由士绅和民众筹资兴办,最初位于兴义老城西南隅水井坡山麓,因后有峰林似笔架得名。
历史上,书院历经多次兴废与重建。嘉庆十八年知县杜友李倡议重建,光绪十五年,在刘统之等士绅努力下,迁至兴义城东北隅老鹳坟,即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内,并大规模重建。
1905年,书院改为兴义高等小学堂,开启近代教育先河。
书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自然环境优美,院舍在苍松翠柏间,院前龙潭如砚,增添文秀之气。
其秉承传统书院文化精神,注重品德修养与人文素养培养,强调学术探讨与质疑辩难。这里培养出了王伯群、王文华等大批杰出人才,他们在政治、军事等领域成就显着。
如今,笔山书院作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一部分,校园环境更优,其文化精髓也融入到兴义多所学校的办学中,发挥着文化传承与教育育人的重要作用。
哦,原来笔山书院已经变成了现在的兴义市师范学院,就如岳麓书院变成了湖南大学一样,教书育人,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