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啦,成功的典型报道那可多了去了,数都数不过来,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啦。
话说回来,张聪靠着超级厉害的工作成绩,在 2000 年那个特别的月份,特别幸运地被选进了中组部、中央统战部,还有国家民委这三个部门联合组织的中西部干部去沿海发达地区锻炼的队伍里。
然后呢,他就开开心心地踏上了去福建漳闽南挂职当县长助理的旅程,还在那里锻炼了足足半年呢。
在这半年里,他把自己“笔杆子”的本事发挥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轻轻松松就把张家界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带到了闽南地区。而且呀,闽南那充满活力、开放创新的改革开放模式,还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独门秘诀和丰富经验,也都被他带回了自己的家乡。
这么一来一回,两地的交流合作那叫一个热火朝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简直不要太好哦!挂职结束后,张聪就回到张家界啦。
汪丽收到了一个小道消息,听说组织打算让张聪去区县当分管党群的副书记呢,虽然级别一样,但是这明显是要重用他呀!
要知道张家界就四个区县,区县里排名前三的那些领导,市委可是相当重视的。党群副书记在区县能排第三呢,除了书记和县长,那就是他权力最大啦。
要是干得好,那可是能升为县长或者县委书记的。就算再不济,在区县干个三年,回到市里,也能当个市直重要部门的局长。
对张聪来说,他才三十九岁,这在仕途上可是个好机会呢!
本来这只是组织的一个想法,可汪丽却当真了,她跑到组织部说了这么一段话:“领导,我和张聪夫妻感情有点问题,要是让他去区县工作,我们这个家可能就保不住了。请组织考虑一下,就让他留在市里工作吧。”
当管干部的那个领导,早就看张聪不顺眼啦,对他宣传扶贫状元更是一肚子意见。这下可好,家属也对张聪去区县任职有看法,那领导可就顺水推舟喽,直接让张聪去坐冷板凳咯。
于是乎,张聪就被调到文化局当副局长啦。刚开始的时候,张聪那叫一个想不通啊,心里还直犯嘀咕:“组织咋能这么对我呢?”
过了好些年,张聪才从组织部的一个干部那儿打听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当张聪得知这一切的真相时,已是多年后的一个黄昏,他独自坐在家中的书房里,窗外是渐渐沉寂的城市,而心中却是翻涌不息的波澜。
他回想起自己在文化局担任副局长的这些年,从最初的失落与不解,到后来的坦然接受,再到如今的淡然处之,这一路走来,心境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到文化局时,张聪确实有过不甘。他本是怀着满腔热血,准备在基层大展拳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一纸调令,却将他从即将腾飞的起点,猛然拉回到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角落。
文化局,这个在他眼中更多是负责文艺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部门,与他心中那份对经济发展的渴望相去甚远。
妻子的调皮捣蛋,组织的不以为意,再加上局里那谁谁的政见不同,让张聪一下子就迷失了方向,感觉人生都迷茫了起来。
这不,在办事处那两年培养出的随性、爱玩的性子又展露无遗啦。
在大桥办事处的那两年呀,以张聪的能耐,分管的那点工作简直是小菜一碟,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不是被朋友拉去 KtV 嗨歌,就是和同事一起愉快地搓麻将。
唱歌、打麻将这两个爱好就是在办事处培养出来的。
在文化局闲得发慌的时候,唱歌、打麻将就成了最佳的娱乐方式。
对妻子的不闻不问,可把她气坏了,到处跟人吐槽张聪“不务正业,就知道打麻将。”
结果呢,张聪在领导心中的形象是每况愈下。在文化局副局长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十六年。
不过呢,张聪在 2008 年之后又满血复活啦,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张聪被奥运精神深深震撼,一下子就又充满了活力。
他积极组织开展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整理、申报工作,让 730 多项隐藏在民间的非遗项目重放异彩,经过精心整理申报,9 项成功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4 项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他以张家界的民俗文化、山水文化为内核,整合全省文艺资源,编排了一台《大美潇湘张家界》的文艺节目,代表湖南省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文化活动周的演出,受到了世博会组委会的好评,因而荣立三等功。
在没钱的情况下,张聪灵机一动,成功争取到了市政府的支持,然后巧妙地筹到了资金,顺顺利利地负责起了市博物馆的筹备和修建工作。
不过呢,生活总是会在人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人一些小惊喜。
在这个过程中,张聪的心态也不知不觉地有了变化。他学会了换个角度看问题,不再只盯着自己那点小得失,而是把目光放得更远了。他开始喜欢上每次策划活动时的那种成就感,喜欢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奋斗的快乐,更喜欢看到自己的付出给这座城市带来好的影响时的那种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