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境立国已有二十余载,其开国皇帝姓杨名平,本是巴国王族后裔,趁乱崛起,率领巴国人,先联蜀,再抗元。
杨平自幼聪慧过人,熟读兵书,深谙韬略。
他目睹巴蜀百姓在蒙古铁蹄下饱受蹂躏,心中愤懑难平,立志要恢复巴蜀的独立与尊严。
经过多年的隐忍与谋划,他终于在南境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国号“南”,定都锦城,号“天府”。
随着蒙古人被逐出关外,巴蜀也收获了大量土地。
杨平深知,若要稳固南国的根基,必须扩展疆土,增强国力。
他先是以联姻之策与蜀国皇室结盟,稳固了巴蜀的内部局势,随后挥师南下,灭大理国,占领贵州、湖南资水以东及岭南之地。
这一系列征战不仅扩大了南国的版图,也为南国带来了丰富的物产和人口资源。
大理国的丝绸、茶叶、玉石,贵州的矿产,岭南的稻米,纷纷流入巴蜀,使得南国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
虽然相较大虞和后元,南国的领土面积还远远不及,但巴蜀位于四川盆地,坐拥天险,易守难攻。
杨平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建国之初,他便下令修筑关隘,加固城墙,训练精兵,以防外敌入侵。
蜀道之难,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杨平充分利用了这一地理优势,使得南国在短短二十年间便成为一方霸主。
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南国拥兵十数万,已成为大虞和后元不可忽视的存在。
南国的军队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训练有素,装备精良。
杨平还特别注重水军的建设,在长江上游设立了多处水寨,训练了一支强大的水师,以应对来自东面的威胁。
南国的国力日渐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文化也得以复兴。
成都城内,书院林立,文人墨客云集,诗词歌赋传颂四方。
上次南国出兵援虞,除了“唇亡齿寒”外,还因为蒙古与巴蜀本有世仇,忽必烈在位时曾下令大肆屠杀巴蜀人民。
那一场浩劫,使得巴蜀大地血流成河,百姓流离失所,杨平所在的的巴国王族也因此几乎灭门。
这段血海深仇,杨平从未忘记。
因此,当大虞与后元交战,蒙古铁骑再次南下时,杨平毫不犹豫地出兵相助,既是为了报当年之仇,也是为了阻止蒙古人再次染指巴蜀。
如今虽得休养生息,可也只是勉强恢复元气。
杨平深知,若要真正强大,必须休养生息,恢复生产。
他下令减免赋税,鼓励农耕,兴修水利,使得巴蜀的农业逐渐恢复。
同时,他还大力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得南国的官僚体系逐渐完善。
大理遗民和贵州等地的百姓入川,也为南国带来了新的生机。
这些移民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还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大理的佛教文化、贵州的苗族风情,逐渐与巴蜀的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南国文化。
都城内,寺庙林立,香火鼎盛,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繁荣。
然而,杨平并未因此而松懈。
他知道,南国虽然暂时安稳,但外患依旧存在。
大虞与后元的争斗尚未结束,蒙古人的威胁也并未完全消除。
他时常站在成都城头,眺望远方,心中思索着南国的未来。他知道,唯有不断强大,才能在这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永州城的一家古香古色的客栈之中,陈明静静地坐在窗边的桌旁,手中紧握着那份临行前由暗卫千辛万苦收集而来的关于南国的珍贵资料。
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桌面上,照亮了那泛黄纸张上密密麻麻的文字。
陈明逐行阅读着这些资料,时而眉头微皱,时而轻轻点头。
当看到有关南国太祖皇帝的记载时,他不禁停下手中动作,目光凝视着那段描述,心中涌起一股感慨:“这南国的太祖皇帝着实令人钦佩!其不仅具备超凡的治国理政之才,能够将一个小小的国家发展壮大;而且深谋远虑,懂得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潜在的威胁,并提前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如此人物,实乃一代雄主啊!”
想到此处,陈明稍稍松了口气,暗自庆幸道:“好在这位英明神武的太祖皇帝已然离世,否则以他的才智和手段,日后必将成为我大虞的心腹大患。只是听闻如今继位的新君杨安却是个贪利好色之人,也不知道这传闻究竟是真是假……”
他摇了摇头,决定继续深入研读这份资料,希望能从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局势变化。
在遥远的昆明城,有一座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的宅院坐落在繁华热闹的街道旁。
这座宅院占地面积广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园小径曲折通幽,处处彰显着主人家的富贵与奢华。
此刻,在宅院正厅里,一位身材高大、气质儒雅的中年人正焦急地来回踱步。
他剑眉星目,面庞轮廓分明,虽已步入中年,但岁月并未在他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反而更添了几分成熟稳重的魅力。
在他身旁,坐着一名端庄秀丽的妇人,她身着华丽的锦缎衣裳,发髻高挽,插满珠翠,面容姣好,只是眉间隐隐透着一丝忧虑之色。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只见几名家仆跌跌撞撞地跑进大厅。
这几个家仆一个个都是灰头土脸,身上的衣服也破破烂烂,显得狼狈不堪。
那名中年人见状,连忙迎上前去,满脸紧张地问道:“怎么样?把小姐带回来了吗?”
几位家仆面面相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
过了片刻,其中一人鼓起勇气,结结巴巴地说道:“回……回老爷,小……小姐身边有一男子,实……实在厉害,我……我们几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啊。”
听到这话,中年人脸色骤变,怒喝道:“胡说!小姐从小到大从未出过家门半步,怎么可能会认识什么陌生男子!你们办事不力,还故意编造借口来推脱责任!”说着,他瞪大双眼,目光如炬地盯着面前的几个家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