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张伟第二天从礼部衙门下职的时候,邹若芙带着剩下的张家人也来到了北京。
这下,张伟总算和家人在北京团聚了。
现在张伟家在北京的新府邸是在之前自己在刑部上班时候的府邸上扩建的
位置是在东城和南城的交界之处,靠近刑部衙门的地方。
以现在张伟的官职和品级把府邸可以建到住个两三百人的规模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张伟回到十多年前的家,看着当初自己布置的房间,不禁想起了自己当年在北京的场景场景。
等邹若芙指挥管家把一家大大小小两百多口人全部安顿好后,夜已很深了。
但邹若芙却没有一点困意,她对张伟感叹说:\"夫君当年看的真准,这北京城的房子果然一直在涨,现在这北京城的房价都涨了两三倍。
就我们现在住的这几个院子,如果当年卖了,现在再买回来,咱们得亏将近一万两银子。
不过当初要是在北京多置办几套房产就好了。\"
张伟:”娘子咱们家的银子也够多了,这钱财之事出顺其自然吧。”
张伟在苏北为官十年,还都是地方主政官员,虽然他没有刻意的贪钱捞钱,但也着实得了不少银子。
光是帮关家这一次,进项就有五十万两之多。
邹若芙:\"老爷,咱们家现在银子是多,但是花销也大,并且孩子也多啊,将来的支出会更多。
真的不要再想办法积攒一些钱财嘛?咱们也可以学别人放放贷,开些铺子之类的。”
张伟:“放贷之类的就不用干了,咱们之前的铺子可以开起来,但是没有必要再打着我们名号了,挣的钱够咱们府上日常的开销就行了。
说孩子多,对于孩子,反正咱们可以保证他们吃喝无忧就可以了,至于大富大贵得他们自己想办。
为夫在书上看到过一句海外圣人的名言:\"给子女留过多财富,而没有给他们相应的支配财富的能力和地位,这只会是害了他们。”
所以啊,咱们到了如今的社会地位就不要太过在意给孩子留财富了。
对儿子们来说,尽量的让他们进入这个我们这个读书人的权贵阶层就行。
读好书当了官,这些财富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什么。
相反作为空有财富的纨绔子弟,迟早是人家案板上的肉。
对女儿来说,首先是要教会他们基本的为人处事的道理,看清这个社会的本质。
其次重要的就是给他们找个靠谱的婆家,这一点你要多费心了。”
邹若芙:\"夫君,你以前可不是这个想法。”
以前的张伟,总是想让自己的女儿多一些选择,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夫婿最好,也并不急于让自家的女儿出嫁。
张伟现在的想法慢慢发生了改变,还是坚持十七八岁以后再出嫁。
只不过这个挑选夫婿的事没有特殊的机遇,还是不要让她们自己选了。
毕竟像张婉兮那样折腾的姑娘,一个就够了。
邹若芙:\"对了,说起来婉清嫁到北京卓家也差不多一年了,怎么还没有喜讯的传来,要不要派人去亲家府上问一问?”
张伟:\"这个你不用管了,我今天到衙门时已经派人传信给亲家卓不凡了。
相信亲家最迟明天就会找上门,直接问他们就行了。”
对于张伟一家人来北京最高兴的应该就是亲家卓不凡一家了。
第二天下午,张伟还在礼部衙门熟悉流程,没有下职的时候,就听见有人通报说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卓不凡求见。
这可真是让张伟奇怪,要知道自己这个亲家可是忙起来啥事都顾不上的。
现在居然在上班时间主动来衙门找自己。
卓不凡这几年也算升的比较快,一路从正五品升到了三品的右副都御史。
这速度不能和张伟这个官场变态相比,相对于正常人来说已经是相当恐怖了,毕竟卓不凡比张伟只大两三岁,现在也刚刚才40出头。
要知道卓不凡也是年少成名,师从名家。
还娶了自己老师前阁老吕思贤的侄女为妻,吕思贤一路亲自提携。
有这样的条件,卢布凡的升官速度还是比张伟慢了两步。
张伟见到卓不凡好奇的问道:\"亲家,你今天怎么回事?怎么有空在上职时间来衙门找我了?”
卓不凡一脸激动的道:\"亲家,喜事,大喜事, 婉清和宇峰这小两口终于有了第一个孩子了。
我这是收到消息后,忍不住前来向你报喜了。”
不怪卓不凡如此激动,这毕竟是他家的第一个孙子
张伟听到之后,也很是高兴,自己这一世不到四十岁,竟然已经做了外公了。
两个大男人除了互道几句恭喜外,之后也没有什么别的话好说,那是约定一起下值后去张伟家里庆祝一番。
张家和卓家还是有一点默契的,这不卓不凡带着儿子来到张伟家庆祝。
听到喜讯的邹若芙带着张婉清的生母阿兰一起去了卓家庆祝。
给张家的庆祝酒宴上,张伟难得喝的半醉不醒,他拍着女婿卓宇峰的肩膀说:\"贤婿啊,我家婉清真的是难得一见的好姑娘。
现在又为你卓家开枝散叶了,你可一定要对她好呀,不能让他受半点委屈,听到没有?
卓宇峰赶紧表态:\"岳父大人,您放心,小婿能娶到婉清这样这样聪明贤惠,温柔持家的妻子,实在是三生修来的福分,我一定加倍珍惜,不会让婉清失望。
在一旁的卓宇峰父亲卓不凡也接话道:\"你放心,咱们卓家从来没有薄待自己结发妻子的传统。
这小子如果敢做出对不起婉清的事,不用你出手,我这里就不会饶了他。”
当晚,喜悦的三人喝得酩酊大醉。
除了卓家一家人外,邹芙芙的四堂哥邹桐也是比较早来张府拜访了一批人。
现年四十岁的邹桐一直以举人的身份在大理寺衙门工作。
凭借和前任大理寺卿汪忠平的关系,他一路从八品的司务,升到了正七品的大理寺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