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受了宫刑,是否影响他对历史的客观记录?】
……
对于这个问题。
天幕下的老百姓和封建贵族阶级,立马就把画面转到了司马迁受宫刑的场面。
讲话了。
如果一个人在历史上有话语权,遭此大刑。
任是谁都有可能发生心理上的变化。
比如说报复。
在写历史的时候故意把这个人写的特别坏。
也故意把这个时代写的特别烂。
就是想让给他宫刑的人千年留下骂名。
这就是一般人的理解。
小作者也不能免俗。
你都欺负到我头上来了,连人生最起码的快乐都没有了。
那我还凭什么听你的话呢?
这个时候就有人开始怀疑,司马迁写的史记不是客观事实。
而是在他受到攻击之后心里有了偏颇写下的,不足信。
那事实到底如何呢?
老百姓和封建贵族阶级还是想看看后人们对此事是如何看的。
……
【那几乎是不受影响的,因为在宫刑之前,就做不到100%客观。】
【人又不是电脑机器,一点主观立场都没有,那是不能存在的。】
【但是太史公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自己没有因为受到宫刑而屈辱于皇权。】
【也没有因为怨恨,而发泄到自己的书籍当中。】
【他还能够保持初心的去记录历史,就这一点来说,
已经超越了历史上无数的大家了。】
【咱们想一想,他受的可是宫刑啊,宫刑在古代也就被称为刺死之刑,男女皆有之,就是让人断子绝孙的一种刑法。】
【不但残忍,而且在精神上,更是让受刑者饱受极大的侮辱。】
【司马迁就在书中明确表达了自己受宫刑的心境。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耻辱比遭受宫刑更为严重。】
【所以这个宫刑就跟一根刺一样,深深的扎在了司马迁的心中,一辈子都挥之不掉。】
……
听完后世之人的叙述,老百姓和封建贵族阶级们对司马迁更是崇敬有加了。
遭受了这么耻辱的刑罚,心中竟然一点儿怨恨都没有。
其实说白了,要是说没怨恨那是假的。
可是!
司马迁心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起受宫刑真是微不足道也。
这不!
人家就在宫刑之后写出了史记这样的巨着。
并且留给后世阅览,并且给后世提供了解历史的线索。
这不就是妥妥的万世留名吗?
那对于受宫刑来说,还真不算什么。
华夏男人有一种浪漫叫族谱单开一页,这几乎是所有男性同胞共有的执念。
要是有这样的机会,即便是死也在所不惜。
这个时候!
家族里有祠堂的古代老百姓,终于明白了司马迁的良苦用心。
之所以不怨恨,也只是表面上不怨恨,但是下笔的时候,总又能回归到他那相对客观的思想上去。
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不矛盾。
真是伟大呀!
……
【司马迁受宫刑这件事,到底冤还是不冤?】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利,率领主力3万骑兵,出征匈奴。】
【而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率领5000步兵作为偏师,同时出征。】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李陵的五千步兵遭遇了匈奴主力。
被8万骑兵团团包围,虽然李陵的主力重创了匈奴的骑兵,
但是因为弹尽粮绝,补给中断,李陵被迫投降了匈奴。】
【这件事传回朝廷之后,汉武帝震怒了。】
【李陵这样的名将之后,就应该战死沙场,不应该成为匈奴人的阶下囚。】
【满朝文武看到老大就这个态度,也纷纷表示这个李陵就是有错。
全家都应该被诛杀,只有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迁为其说话。
他认为李陵兵败的原因,是弹尽粮绝,没有救兵,没有补给所导致的。
这句话其实也侧面反映出汉武帝在指挥跟用人上的失当。】
【司马迁认为李陵能够以5000步兵重创匈奴的8万骑兵。
这样的功绩足以流传千古,如果朝廷不治罪于李陵。
不牵连他的家庭,他在匈奴那边儿,必然会在恰当的时机,再次响应大汉。】
【汉武帝当时就想让这个李陵战死,对于司马迁这种公然唱反调的行为,他自然是不能容忍的。】
【这里有一个细节,当时有一个叫做陈步乐的人,被汉武帝在逼问之下自缢身亡。
这个人原来是李陵的部将,在李陵对战匈奴的过程之中,他曾经作为报捷的使者,向汉武帝传递消息。
汉武帝听到这番话之后非常高兴,还封他为郎官。】
【可当汉武帝得知李陵投降之后,在第一时间逼死了他。
就这么一个小人物,汉武帝都不肯放过,可见汉武帝是铁了心想要李陵战死的。】
【对于这件事汉武帝表现的非常固执,满朝文武都看出来了。
司马迁能看不出来吗?一个小小的太史令,在此刻跟皇帝公然唱反调,他难道不知道他要面对的是什么吗?】
【难道不知道自己的下场吗?】
【他当然知道。】
【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这正是那个时代史学家们心中所秉持的信念。】
【让他不惧怕这种生死,汉武帝当即表示就要处死他,满朝的文武竟然没有一个人替他求情。】
【按照当时的刑法,有两种方式可以免除死刑。
一个就是交钱,但是司马迁没钱。】
【另一种办法就是受宫刑,这是一个比死还要难受的刑法,但是司马迁毅然决然的接受了。】
【他想的就是如果能够继续让他活着写史,就什么都不是问题。】
……
啊……
真是一个伟大的人。
如果换成其他人,没有钱可交,那就只能接受死刑。
绝对不可能接受这种侮辱性质的刑罚。
而古代老百姓们看到这里,纷纷为司马迁鸣不平。
可是!
还真就没什么办法。
因为他是跟皇帝对着干,注定就没有什么好下场。
皇权是绝对不容得别人挑衅。
如果你挑衅,就要学方孝孺抬棺上殿,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接受宫刑?
这个刑法还真是司马迁刚开始没有想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