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泰十三年,秋
淳于县,一个靠近光州边界的地方
一群人被挡在了关隘外边,
领头之人正是,之前奉朝廷之命,前来安抚幽州军民的工部尚书
关隘上的都尉面色不虞,
“大人是从哪里来的?莫非又是前来问罪我等?”
“放肆!!大人乃是朝廷要员,尚书大人此行乃是为了朝廷要事,你是何人,在此吆五喝六的聒噪?”
被诘问的都尉,心里暗道,
乖乖,老子活了几十年,第一次直面这种朝廷要员,还必须故意刁难对方,
早知道就不领这个差事了
原来早有朝廷行文,发到光州
说是不日便有天使到访,这次是来安抚人心的,
所以,自己被上官支派过来,当这个恶人,拦住朝廷来使。
一面是自家上官,一面是朝廷要员,
自己这是被架着烤啊!
当下也是咬咬牙道,
“管你什么尚书,下书,我只知道我家大人让我戍守关隘,别的一概不知,”
“要想过关,先等着,待我禀报大人们,待大人们商议以后,再做决定”
嘿,这小子他不傻嘿,
大人让我来做恶人,我现在得罪的可是朝廷大员,这要不趁机把大人拉来做挡箭牌,
事后,这位尚书大人,真要问罪起来,自己一个小小的都尉,
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这位尚书大人来时,被右相特意叮嘱过,
不可轻举妄动,要先找到右相学生周泽,了解具体情况,
所以,当下温言道:城上壮士,劳烦通报一声,就说工部有人带来了钱粮物资,需找周泽,周大人。
请他出来,当面清点移交物资军械,
这话说的端是好听,婉转,
一声壮士更是让这个都尉心里乐开了花,
但是,一想到李少严和李如璋的嘱咐,
当下继续板着脸道:“周大人不在,如今一众百姓随我们渡海过来,民生凋零,百废待兴,周大人在丈量田土,安置灾民,
可不像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稳坐庙堂的大人一样,只会追问我等的罪责,哼!”
吃了闭门羹,城下众人,纷纷大怒,甚至随从的军士,隐隐有拔刀的冲动。
唯独工部尚书,不以为意,虽然他也吃了闭门羹,
但是,他从上面这个军士的话里听出了有用的信息
那就是,周泽还活着,并且,貌似还有大权在握的感觉。
否则,他不会又是丈量田亩,又是安定灾民这些的,
于是尚书大人继续道:“将士们之前奋勇杀敌,功不可没,朝廷是知道的,之前天使怠慢各位勇士,朝廷也以知晓。”
“此前来的内侍,不懂礼数,辱没了各位英雄,”
“所以,这次朝廷才令我等前来,慰劳各位将士,以示抚慰。
现在,特请进城,存放一切物资,免得耽误物资交接,如何?”
军士听这位工部尚书,从头到尾,都客客气气的,当下也是凛然,
将军也曾和他们说过,泰山崩于眼前,而心不惊者,方为大丈夫也!
大概,就是说的眼前这位大人了。
看戏演的差不多了,
这位都尉便说:“那………大人稍待,周大人如今确实不在平度,平度由李参谋在此管辖。”
待我知会他,
李如璋因为和李少严,强行从幽州带走周泽,渡海以后又架空光州的行政系统,使得现在他和周泽有些不太和睦。
如果不是之前李如璋他们拿一州生民百姓这个借口,让周泽不得不做事,
如果周泽不是谆谆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恐怕此刻早已闹僵,罢官不做了。
说着便转身下城,去把情况给报告给李如璋。
李如璋思考了一下,既然朝廷如今运送物资前来安抚军民,
说明,朝廷也并不想把事情闹大,这次的事算是捏着鼻子认了
至于是不是真心实意?
又或是虚情假意,暂时不得而知。
暂且先相信吧,于是,率众出面迎接,连连告罪,声称自己在处理一些公务。
没来得及抽身迎接,自请处罚,希望大人恕罪云云。
工部尚书一群人,人困马乏,也来不及怪罪这么多。
交付物资以后,
便在驿馆下榻,而李如璋这边,准备酒席接待自是不说。
然而,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工部尚书,几日休息下来,
竟然什么动作都没有,这让李如璋始终觉得,对方在酝酿大动作。
实际上他的揣测真是有失偏颇,工部尚书这几日,只是以访查民生,四处走访,
只是了解当地百姓的生存境况,
勘察是否因为李少严、周泽他们带的这么多人来,对当地有什么影响。
并且,他已经派人去传诏周泽了,
一来,民生无忧,
二来,右相提到他的学生,这会也在路上,性命无虞
这说明光州并不像左相他们说的,叛军突起,百姓为此民不聊生,水深火热。
好像幽州军将就是妖魔鬼怪似的,
反而,他目前看到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这位工部尚书认为,
仅仅因为派系不同,就要对有功之人不赏,对暴虐成性的北虏予取予求?
帝国这样是不对的……
如今,按右相的意思,仔细观察下来,
一切都很正常,那还需要有什么大动作?
自己只等周泽来了之后,再了解具体情况。
结合自己这些天所看到的,不就得出结论了吗
而在李如璋他们这些人眼里,
工部尚书这一行人,比之前来的那内侍的态度,不知道要好上多少
真就是,怎么形容尚书大人这个人呢?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这一次,和朝廷的打交道,目前为止,大家都觉得其乐融融。
仿佛之前的僵硬关系,已然冰释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