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经历、成长和反思。回首过往的职场生涯,那些曾经的人、事、物,都成为了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这一章,我将讲述自己在单位的种种经历,从初入单位时的状态到如今的转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感悟与反思。
初入单位时,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那时候的我,其他方面暂且不提,一直像个单纯的孩子。有个已经不在这个单位工作的小妹妹曾说我像 13 岁小孩儿,这是因为那时包括今年三四月份之前,我一直是个爱发朋友圈的人。每天都会翻一遍朋友圈并且标记,像看新闻一样几乎一天不落,还会在想要点赞或评论的朋友圈下点赞或评论,自己更是频繁发朋友圈,仿佛把朋友圈做成了一个自媒体。最厉害的时候一天发过好多条,有生活中的小片段、小惊喜、小委屈,甚至会配上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和金句良言。那时候的我,渴望得到很多人的点赞和评论,把这当成一种欲望,每每收到点赞和评论越多,我越满足。
然而,一次发朋友圈秀恩爱却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一个同事小妹妹在我的朋友圈下留言说我撒狗粮,看似玩笑的话,却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别人带来了刺激。再加上曾仕强视频的影响,我改变了发朋友圈的内容,不再发有关自己拥有的东西,而是改成发金玉良言、励志格言、搞笑段子、央视新闻链接和自己喜欢的电影片段,变成了为大家服务的微信号,分享民生政策、生活常识等内容。但发的越多,点赞的人却越少,甚至没有。
那时候我的人设或者给别人的印象,跟我发朋友圈有太多的关系。给人家感觉我很另类,不是正常人。我确实跟别人思维有不一样的地方,不合群,很有个性。刚到这家单位的时候,我想达到的效果是人缘很好,隔三差五就有人找我去吃饭、出去玩、唱歌、聚会。可那时候我刚参加工作,没有把提升工作能力放到第一位,这也是安逸的另一种表现。基础没有打好,就妄想着去达到别的效果,现在想想简直可笑。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我太过我行我素,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形象,导致大部分人都跟我保持了距离,甚至疏远。现在的我,明白了朋友圈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消息,真正有价值的消息通常不会往朋友圈发。闭嘴、低调、谨言慎行,这些在工作之初我都没有做到,所以现在我的人缘不敢说好与坏,只是大浪淘沙,剩下几个比较知心的朋友。我一面安慰自己,一面改正自己,一面告诉自己要知足。
毕竟现在的我确实没有体现出什么价值,更没有拿得出手的手艺,除了打字速度快和写字比较工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认识到,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能跟你交往相处交朋友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你交往的人,因为他们不图你的钱财和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在这期间,还有一个小胖子小兄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刚去单位的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活动,早上、中午一起吃饭,业余时间也出去吃饭,我还请他来过家里。但后来我发现我们并不是一类人,我偏文他偏武,我偏静他偏动,我不擅长喝酒他擅长喝酒。即使我们曾经有过一些交集,但这份友谊并没有延续到现在。如果回到那时,我不会请他来家里,不是一类人就不往一起凑。
这种由热到冷的过程着实让人有些不舒服,这种由热到冷的关系还不如一直不冷不热的关系。我跟 92 年小妹妹的矛盾与冲突,整个单位的人可能都知道我俩不对付,那更不用说这个小胖子小老弟了。而且他的姐姐就是我办公室那个比我大 2 岁的小姐姐,对我的印象也是由好到坏。如果他对我印象一直很好,那么这个小胖子也不会跟我越走越远。
那时候我还做过一些傻事,妈妈有一个观念就是同事过生日要买礼物甚至发红包。我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礼物,就选择发红包,给小胖子和考上律师证离开单位的小老妹儿发过,最开始发 88,后来妈妈说要发就发 200,我也发过 200。可后来我过生日的时候,他们没有回馈我。只有一个比我大 1 岁的小姐姐在支付宝上看到我的生日提醒,给我回了点儿红包。现在我懂了,大家相处看的不是这些,只要过生日能参加聚会,买个小蛋糕或者小礼物捧捧场就可以了,发红包发钱味道就变了,甚至变得生疏。
这些小小的细节都在告诉现在的我自己,当时的做法太不合适了,只是没有考虑到人家的感受。如果回到那时候,我不会这么做,甚至宁愿自己孤独一点,也不会去跟不是一类人的同事有过多的接触。因为早知道早晚会分开,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走的太近,反倒会给彼此留下好印象。
前段时间跟爸爸聊天的时候,爸爸说那时候就有人背后说我毛病,跟女的来往太多。我认为这是有人传闲话,这个做法让我很不舒服,但现在我也不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了。虽然是闲话,但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提醒。如果回到那时候,我会跟男同事走的近一些,跟女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更不会私底下跟他们出去吃饭。
现在我工作的部门,除了工作上,我没有任何人际关系上面的压力。做到了无欲则刚,没有打算跟现在部门的任何人发展成为朋友,全心投入工作,其他顺其自然。尤其是异性更要保持距离。现在的这种状态和处境,我反倒觉得非常适合我。戒掉无效社交,戒掉没有意义的饭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和提升自己上。
回首过去,那些经历都是成长的代价。我们在不断地犯错和反思中,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一心工作,顺其自然,这或许就是我现在应该坚持的态度。下一章,我将写我经历的第二个部门的事儿,期待在回忆中继续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