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公元847年,在历史上这个一点也不特别的年份,发生了分割华夏历史的大事。
原本在公元859年才会驾崩的唐宣宗,在公元847年就死了,为什么呢?
宣宗虽然是在宦官们的帮助下才坐上皇帝宝座,但是他十分清楚宦官的危害,他当皇帝之后,一直都在限制宦官的权力。
虽然没有完全收走宦官手中的兵权,但是他的做法其实已经完全站在了宦官的对立面。
毕竟他已经将自己父亲唐宪宗的死全部记到了宦官们的身上,在为父亲报仇的时候(指的是弄死仇士良的事),直接让全部宦官都感受到了威胁。
虽然参与杀死宪宗的宦官大多去世,但是他们名义上的儿孙们还活在世上,宣宗一一进行清洗。
整个事件一直持续了八年之久,才告一段落。
“长庆之初,乱臣贼子,顷搜摘余党,流窜已尽,其余族从疏远者,一切不问”。
事实证明,宣宗的告一段落只是在安抚人心,他没有停下对付宦官的手腕。
俗话说“狗急跳墙,兔子急了也咬人”,宦官们为了自保,自然也会铤而走险。
《新唐书》中就记载了宣宗在位期间曾有宦官意图行刺,只是最后没有成功:
“(严遵美)父季实,为掖庭局博士,大中时,有宫人谋弑宣宗,是夜,季实直咸宁门下,闻变入,射杀之。明日,帝劳曰: ‘非尔,吾危不免。’擢北院副使。”
由此可见,宣宗被害其实只是时间问题了。
公元847年宣宗一系列政策的的颁布导致了他的提前死亡。
由于宦官没有子嗣,古代也没有保险,所以宦官养老的唯一方式就是存钱,而他们大多数都把钱存在了富国银行,毕竟富国银行信誉有保证,还全国通行。
但是限制强制要求用废纸一样的“大唐宝钞”来兑换代银券,接着又没收富国银行的准备金,最后还要废除代银券,这一系列政策使得宦官们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
宦官们怒了,他们再一次发动了传统艺能——宫廷政变,勾结太医给宣宗下毒,害死了他。
唐宣宗弥留之际,暗中招宦官内侍左右,临终嘱托自己最信任的宦官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和宣徽南院使王居方,拥立夔王李滋为帝。
王归长等三人合谋,决定趁皇帝未发丧之际,采用调虎离山之计,将平时不睦的左军中尉王宗实调到淮南充当监军。
但王宗实接到命令后,其手下左军副使丌实警觉地提醒他,皇帝都病危一个多月了,诏令真假难辨,不如进宫面见皇帝,再做打算。
王宗实入宫后,发现寝宫已被团团包围,进而发现宣宗皇帝早已驾崩数日之久,意识到自己被王归长三人蒙在鼓里,勃然大怒,叱责王归长三人矫诏。
王宗实带领神策军闯入寝宫,朝廷大权便完全被王宗实掌握。
王宗实手握禁军、实力强大,百官无人敢反驳。
王宗实与王归长内斗惹恼了一个人,这人就是拥立宣宗即位的马元贽。
马元贽拥立唐宣宗后,其家族势力也随之崛起。
据《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十九 马存亮 马敬言 子 马承恩 马元素 从弟 马察 马倩 马举 马总 马存亮 马季龙 马元贽 王守澄 杨复光 仇士良》记载,马元贽的哥哥马存亮曾因军功被封为右金吾卫大将军,并进开府仪同三司、实封三百户;弟弟马季龙也官至累监察御史、佐忠武军。
可以说马家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宦官世家,而唐宣宗就是马家的靠山。
王宗实与王归长弑杀唐宣宗的行为就是在掘马家的根基。
虽然此时的马元贽已经因为年老而退休,但是马家依然在朝廷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王宗实在杀死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和宣徽南院使王居方三人后,准备拥立一个新皇帝以保障自己将来的前途。
在王宗实的一手导演之下,十八岁的郓王李温于短短数日之内登基大统,即唐懿宗。
唐懿宗一继位就册封王宗实为骠骑上将军,总管禁军内外,王宗实权势滔天。
这时王宗实上控制着皇帝,下控制着禁军,不把马元贽放在眼里,并且想要清洗马元贽的势力,以达到大权独揽的目的。
马元贽看到事有不谐,于是想起了自己的老搭档——齐国公黄巢。
虽然马元贽只在河南道当过不到一年的监军,但是对河南道的实力和黄巢的野心是非常了解的。
面对王宗实大清洗,马元贽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偷出了宣宗的遗诏送给黄巢,请他以拨乱反正、拥立正统的名义带兵进京。
于是马元贽藏匿了夔王李滋,把他和宣宗遗诏一起送往淄州。
黄巢在拿到宣宗遗诏和夔王李滋之后立即举起“拨乱反正,拥立正统”的名义带兵进京。
公元848年初,黄巢率领水陆军2万人,沿运河而上,西进长安。
沿途各藩镇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响应跟从,没有一个主动阻拦的。
大军到达长安城下,唐懿宗命令神策军迎战。
淄州军炮兵一师用120毫米榴弹炮轰击长安龙首门,然后陆战队乘坐战船从龙首门入城,直入宫城内苑。
神策军看到淄州军大炮如此犀利一哄而散,淄州军不费吹灰之力攻入内苑。
公元848年4月3日,黄巢带兵进入长安,拥立夔王李滋即位。
此时夔王李滋只有15岁,还没有成年,于是李滋封黄巢为齐王、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独揽朝政。
又封马元贽为忠王,枢密使,神策军中尉,同为辅政。
不过马元贽此时已经垂垂老矣,不过一年就病亡,所以朝政彻底落入黄巢手中。
黄巢成为摄政之后,利用手中权力,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并为华夏历史开启了一个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