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朝廷竟然从各地抽调了如此众多的精锐之师前来围剿保宁府,那么后方定然空虚无防。
那些农民起义军又岂会放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呢?他们势必会趁机兴风作浪、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面对这种局面,朝廷若想再次出手镇压住这些蠢蠢欲动的起义军,恐怕就得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不仅如此,稍有不慎甚至还有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大明王朝走向覆灭的进程,使得其灭亡之日大大提前到来。
再者说了,若是没了崇祯这位名正言顺的正统皇帝坐镇朝堂,仅凭江南地区的那帮子人,那可真是成不了什么气候。
毕竟,他们平日里除了相互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之外,几乎一无是处。指望这样一群乌合之众能够成就一番大业?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议事很快结束,苏明哲等人也已经离开,秦思源继续处理起事务来,他要把所有事情先安排好。
夜幕快要降临之时,一个人影轻手轻脚地走进了房间。
来人正是林伯俊,只见他压低声音说道:“大人,老夫人已经回来了,特地吩咐小人来请您过去用饭呢”。
坐在书桌前的秦思源听到这话,缓缓抬起头来,目光投向窗外那已然快要黑下来的天空。
他似乎有些恍惚,过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原来时间已经这么晚了。
今天母亲归来,他竟然差点给忘了,毕竟再过不久自己就要出征,此番相聚确实意义非凡。
秦思源轻轻地将手中的毛笔放在笔架上,然后站起身来,一边活动着有些僵硬的身体,一边问道:“晚宴准备得如何了?都有哪些人会出席?”。
林伯俊微微躬身,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回大人,您的爷爷、父亲、二叔还有弟弟都已到齐,正等着您过去呢”。
说罢,他偷眼瞄了一下秦思源的神色,心中暗自叹息一声,因为他在此处侍奉已久,对于秦家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自然心知肚明,所以在这种敏感话题上,他向来不敢多嘴半句。
果不其然,秦思源一听这话,原本平静的面容瞬间泛起一丝阴霾。
但随即,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硬生生地将心头的不满压了下去。
他心里很清楚,这场晚宴必定是母亲精心安排的,即便自己再不情愿,也断没有拒绝的道理。
再说那李秀娘,尽管一生饱经风霜、历经磨难,但她始终心心念念着家庭的和睦。
尤其是对于秦思源的声誉和前途,更是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她明知见到秦天明时自己定会浑身不自在,然而人言可畏啊!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家族的团结与和谐格外看重,如果稍有差池,便可能招来世人的指指点点和非议指责。
不过秦思源根本就不这样想,狗屁的家庭和谐,他看了一眼林伯俊,问道,“让你关注的事情怎么样了?他们两个现在在做什么?”。
他说的是自己的两个便宜哥哥,这两个家伙被老爷子弄回去后,在家族的支持下开办了工坊。
老爷子的想法很简单明了,就是希望那两个人能够安分守己一些,每天无所事事地混日子,等着坐享其成就行了。
然而,秦思源心里却跟明镜儿似的,他压根儿就不认为那俩家伙会如此乖巧顺从,绝对会暗地里捣鼓出些乱子来。
此时的林伯俊可谓是左右为难啊!插手这样的家务事,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但没办法呀,上头交代下来的任务,就算再棘手也得硬着头皮去办。
只见林伯俊擦了擦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小心翼翼地开口道:“老太爷特意调拨了一大笔银子给您的父亲,然后呢,他领着您的两位兄长一口气开办了十几家工坊……”。
听到这里,秦思源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追问道:“那么,这些工坊可有依法依规行事?”。
林伯俊被问得有些心慌意乱,结结巴巴地回应道:“这个嘛……好像、好像听说有拖欠工人工资,不给人家付薪酬之类的情况出现……”。
秦思源冷笑一声,脸上露出一抹邪魅的笑容,心中暗想:哼,我早就料到这帮人不可能老老实实地正正经经做生意,满脑子净想着如何走歪门邪道捞好处。
紧接着,秦思源目光犀利地扫了林伯俊一眼,语气严肃地吩咐道:“从现在开始,给我死死盯住他们,把他们违法犯罪的证据统统搜集起来,听清楚了没有?”。
林伯俊无奈,只能点点头,秦思源也不理会,收拾了一下就大踏步的前往饭厅。
此时此刻,饭厅之中非常热闹,秦文蕴端坐上首之位,他左侧,秦天明则阴沉着脸端坐于椅上,那模样仿佛心头压着千斤重担一般。
与之相对应的,右侧坐着的李秀娘却是面带微笑,神色从容淡定,浑身一副贵妇人的打扮,望之犹如二十许妇人模样。
\"秀娘啊,依老夫之见,你还是应当搬回秦府居住为宜,再者,如今你时常在外抛头露面,终究是有失妥当啊!\" ,秦文蕴轻抚着下巴上的胡须,缓缓开口道。
这些年来,这位秦家老太爷可谓是养尊处优,整日深居简出,躲在秦府这座大宅子里,几乎不曾踏出大门一步。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般安逸的生活似乎反倒让他的身子骨越发硬朗起来,面色更是显得极为红润,犹如焕发了第二春一般。
反观秦天明,却与乃父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短短数年之间,他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原本炯炯有神的双眼此刻已然深陷进眼眶之中,满头乌发也已变得花白如雪,看上去竟与秦文蕴差不多年纪似的。
面对秦文蕴的话语,李秀娘仅是微微一笑,并未直接回应老太爷的提议。
她稍作停顿后,方才轻声说道:\"儿媳此举实乃为了帮助思源,父亲或许并不知晓”。
“养济院中所收容的那些孩子们皆需读书习武,待到日后学有所成之时,他们皆有望成为低级吏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