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央战区司令官的替换问题。艾伦决定再等一等。
一来自己现在没有合适的人选,换上一个不熟悉的人还不如不换。
毕竟老祖宗有“使功不如使过”的名言嘛。
二来,同时更换一个战区的正副司令,很可能会引起军心不稳,这对接下来的大战不利。
是的,国防部已经可以判定苏联这次不会退缩了,昨天的碰撞只是开胃菜,现在双方都在舔舐伤口、调兵遣将,接下来的才是重头戏。
只不过不替换,并不代表艾伦没有动作。
经过一番深思之后,艾伦采用了一个折中方案:他任命罗宾担任自己的总统特使,前往中央战区的海外总部,监督接下来整个战事的进行。
好吧,华夏的监军制度在异国他乡浴火重生了。
办公室里其他人可能会对艾伦的决定有所疑惑,但罗宾心中却跟明镜似的。
艾伦总统这是希望自己能够凭借自身多年积累的丰富军事经验,为尼尔将军保驾护航,确保前线的各项事务得以平稳推进。
虽然艾伦是将自己当成了尼尔的保姆,但罗宾在听到艾伦的这一任命时,情绪还是瞬间被点燃,必须双手死死的捏住拳头,才能压住心里的激动。
与苏军展开正面交锋,一决高下,始终都是罗宾内心深处最为强烈的渴望。
可造化弄人,自己由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副主席钱德勒上将改头换面变成了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罗宾。
自己死心了,认为此生恐怕再也没有机会去实现这一心愿。
未曾料到,就在他已经放弃希望之际,那个曾亲手毁了自己希望的总统艾伦,再度将这样的机会送到了他的面前。
只不过采用了另一种方式,虽然不是以钱德勒的身份。
但是,足够了!
罗宾用力的点了点头,然后沉声说道:“好的,总统先生,我会尽快的做好工作交接,争取今天晚上就出发。”
尼尔的能力很强,执行力更没得说,但他的年纪摆在那里,艾伦还是担忧他会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压力,或者遭到他们的陷害。
而罗宾曾经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拥有足够的经验,对军中的各种伎俩也很熟悉,有他在尼尔身边提点,应该不会再出问题了。
在解决了尼尔的保姆问题后,艾伦和威廉和米勒又探讨了一下沙姆国前线的兵力问题。
三人从昨天的战斗中得出了一致结论:仅仅只靠第 101 空降师以及第 82 空降师,是不够的。
还应该降低 3 步兵师和擅长山地作战的敌 10 山地师也调往沙姆国。
如此一来,意味着整个第 18 空降军全体将士都即将奔赴前线,投入到这场激烈的战斗之中。
此外,考虑到这些先头部队可能面临着重装备短缺的棘手问题,米勒进一步提议:将有着丰富沙漠地区作战经验的第 4 机械化步兵师也调往沙姆国前线。
第 4 机械化步兵师属于陆军第三集团军,是一支重机械化部队,全师编制人数 人。
下辖 1 各装甲旅和 2 个机步旅,共编有 5 个重型坦克营,5 个机械化步兵营,1 个战斗航空旅,1 各师支援司令部,1 各师炮兵司令部,1 各通信营,1 个防空炮兵营,1 个军事情报营,1 个化学连,1 个宪兵连和 1 个师乐队。
该师的武器装备堪称豪华。
在装甲车辆方面,拥有 m1A2 “艾布拉姆斯” 重型主战坦克 290 辆;m2 “布雷德利” 步兵战车 280 辆和 m3 “布雷德利” 骑兵战车 100 辆;m113 装甲输送车 308 辆;m9 作战工程车 8 辆。
在直升机力量上,拥有 Ah-64 “阿帕奇” 重型武装直升机 36 架;Ah-1 “眼镜蛇” 武装直升机 8 架;Uh-60 “黑鹰” 通用直升机 24 架;Uh-1 “易洛魁” 小用直升机 6 架;oh-58 “基奥瓦” 侦察直升机 44 架;Eh-60 电子战干扰直升机 3 架。
在火炮方面,拥有 m109 “帕拉丁” 自行榴弹炮 72 门;m270 多管火箭炮 9 门;107 毫米迫击炮 66 门;90 毫米无后坐力 24 门。
在轻武器方面,m203 榴弹发射器 1112 具;m2hb 重机枪 484 挺;m60 通用机枪 966 挺。
在防空武器上,“陶” 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 380 部和 “标枪” 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 180 部;“复仇者” 防空导弹系统 36 部;改进型 “火神” 高炮 24 门。
将这样一个重装机械化师送上沙姆国前线,无疑将极大地弥补其他部队在重装备方面的不足,从而显着增强整体战斗力。
这一系列的增兵计划,预计需要 2 周的时间来完成部署。
其中,第 3 步兵师和第 10 山地师属于 空降军编制,调度速度相对较快,而第 4 机械化步兵师则要慢些。
根据推算,如果一切进展顺利,那么在一周之后,总数高达八万人的整个第18空降军就会在沙姆国完成集结;
而两周后,第 4 机械化步兵师也将全师抵达,届时将会有超过十万名来自艾美莉卡的精锐陆军部队如潮水般汇聚于沙姆国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之上。
毫无疑问,此次大规模的兵力集结堪称自海湾战争以来,艾美莉卡一次性调动最多陆军部队的行动,其规模之宏大,必将在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甚至,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勒还提出了一个更为疯狂的建议,将驻扎在欧洲的第五集团军设定为总预备队,并在必要时调往沙姆国前线。
然而,这个提议却遭到了国防部长威廉的强烈反对。
他情绪激动地据理力争道:“总统先生,第五集团军是专门针对苏联的西方钢铁集群所设立的重装部队,肩负着守护欧洲大陆安全的重任。”
“倘若贸然将其调离,那么整个欧洲的安全局势必将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欧洲的稳定对于我们的全球战略布局至关重要,一旦欧洲出现安全漏洞,苏联很可能会趁机扩张势力,这将对我们的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害。”
而米勒则坚持自己的建议。
正在此时,一旁的罗宾突然插话进来,他语气沉稳地说道:“两位,请先冷静一下。在此刻,我认为我们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 —— 此次与苏联之间展开的这场战争,实质上只是一场被严格限定了范围的局部冲突而已,绝非全面战争。”
接着,罗宾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截至目前为止,无论是我方还是苏联方面,都心照不宣地将战火控制在了沙姆国境内,并未使其蔓延至其他区域。”
“甚至就在此时此刻,就在高卢的花都,我们两国的军队还通力协作,共同致力于解决花都的核泄漏难题。这无疑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这次沙姆国冲突的实质是苏联想借机冲出黑海,在西亚寻找一个新的落脚点,挤压我们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而我们的目的是想借机削弱苏联的军事实力,打断他们的复苏势头,而不是想一举将苏联击垮。”
“其实我们也击不垮,只要苏联还拥有着那些足够摧毁蓝星 3 遍的核武器,我们就不可能一次及击垮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谨慎地权衡利弊,避免过度调动兵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升级。”
罗宾的话犹如一阵清风,使激烈的争论逐渐平息下来。
最终,艾伦经过慎重考虑,认可了威廉和米勒除调动第五集团军之外的所有建议。
威廉和米勒俩人神情庄重地朝艾伦敬了一个军礼后,便匆匆离开了总统办公室。
他们深知,这是涉及十万级以上兵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其中牵连的工作千头万绪,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
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从士兵的调配、装备的运输、物资的补给,到作战计划的协调、情报的传递,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成败,每分每秒都不容耽搁。
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地去协调各方事宜,确保部队能够按时、安全、顺利地抵达指定地点,完成集结和部署,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充分准备。
随后,国务卿霍华德神色凝重地开始汇报这两日国际局势的最新动态。
他的话语简洁而沉重,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仿佛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随时可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将世界拖入无尽的深渊。
通过霍华德的详细介绍,艾伦犹如一位冷静的观察者,对艾美莉卡主要盟友的态度和建议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与总结。
高卢方面以坚定且毫不退让的姿态明确地表达了他们强烈的反对意见。
他们极力反对我方与苏联之间展开战争,并坚称这样的举动将会给整个世界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不仅如此,高卢总统还主动请缨,表示愿意挺身而出充当双方的调停人,尽全力化解艾美莉卡和苏联之间存在的误解和矛盾。
汉斯同样立场鲜明地反对与苏联全面开战,他们的总理在电话中告霍华德,如果艾美莉卡和苏联正式宣战,汉斯国将不会执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规定的第五修正案中的相关义务。
再看英伦这边,虽然他们对艾美莉卡的行动持支持态度,却表示由于其国内复杂的政治局势以及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他们无法派遣军队来协同艾美莉卡军队一同作战。
至于靴子国,尽管他们对于艾美莉卡的行动表示理解,但出于自身多方面的考量,靴子国决定不将本国军队卷入这场与苏联的战争之中。
相比之下,枫叶国则展现出全力以赴支持艾美莉卡行动的决心。他们表示不但会对苏联的“侵略行为”予以严厉谴责,更积极表态愿为艾美莉卡提供全方位的援助和支持。
而奥斯曼选择置身事外,保持中立立场。他们严正声明,绝不允许艾美莉卡的军机或军舰借道奥斯曼的领土及领空去攻击苏联。
至于大卫国,他们虽表明支持艾美莉卡的军事行动,但也明确表示不会直接介入艾美莉卡与苏联之间的军事冲突当中。
最后,蓝星国际联合组织的秘书长他紧急约见了苏联和艾美莉卡的全权代表,怀着一颗对世界和平的热切期盼之心,衷心希望两国能够从维护蓝星和平的大局出发,放下争端,摒弃前嫌,坐下来进行和平、理性的沟通与协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次冲突中的两位核心角色 —— 苏联与艾美莉卡,竟然表现得出奇地沉默。
整正 24 个小时过去了,它们都未曾向全世界发布哪怕一份正式声明,仿佛是两位神秘的棋手在暗中谋划着下一步的棋路,让人捉摸不透。
就在这时,整个世界仿佛陷入了一种荒诞不经的景象之中。
在遥远的西亚地区,苏联和艾美莉卡的军队正针锋相对、激烈交锋,战火纷飞,生死相搏。每一声枪响、每一次爆炸,都伴随着生命的消逝和无尽的痛苦。那里的硝烟弥漫,遮天蔽日,战争的残酷无情展露无遗。
残垣断壁间,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鲜血染红了土地,喊杀声与哀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人间炼狱的惨景。
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欧洲大陆的高卢之地,同样有苏联和艾美莉卡的军队存在,但他们此刻并非敌对关系,而是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核电站泄漏所带来的严重危机。
他们紧密配合,争分夺秒地采取各种措施,试图控制住核辐射的扩散,保护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以及环境不受进一步破坏。士兵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辐射区域内忙碌地搬运着沙袋、设置隔离带,技术人员则在一旁紧张地调试着监测设备,指挥人员有条不紊地协调着各方力量。
表面上看,这种局面显得如此矛盾且不可思议,仿佛是两个平行世界的场景被强行拼凑在了一起。但实际上,这恰恰反映出了苏联和艾美莉卡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博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