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姐妹俩收拾碗筷去刷碗了,老何跟于思远则背着背篓,去宅子后面的后山挖土去了。
要打煤饼,光有煤还不行,里面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黏土和水,搅拌均匀之后,打成大饼的形状,在太阳下晒干,收起来就可以烧火用了。
望了一眼头顶刺眼的太阳,于心月拿起扫帚,在院子里扫出了一大片干净的地方。
用来一会儿和煤泥跟晒煤饼用。
柳青青拿来搪瓷盆,接了两大盆的清水,一会儿用来和煤泥用。
老何和于思远回来的时候,院子里已经准备就绪,就等他们俩开工了。
卸下背篓,两人来到院子的一角,把昨晚搬回来的三麻袋煤,一袋一袋的抬到已经打扫干净的地方。
老何拆开麻袋,抓住麻袋底部的两个角,使劲往上一拽,里面黑糊糊的煤,就顺着袋子被倒了出来。
当然,一起飘出来的还有一股黑烟,众人往后退了退,躲开那股黑烟。
老何又找来家里的锄头和铁锹,一把递给于思远,一把他自己用。
两人对准地上散落的煤块儿,一下一下的敲了上去,“砰砰砰”的声音响彻了整个院子。
把三袋煤里的煤块儿全部敲完,两人又把背篓里的黏土倒出来,捡出里面的石块儿、杂草根儿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之后,两人又对准里面的土块儿开始敲打。
等把煤块和土块儿全都敲碎,挑拣干净,老何这才按照比例,开始混合煤和黏土。
两种东西掺和好后,他又用铁锹将黏土和煤翻搅,掺合均匀,然后少量多次的加入清水,把混合好的煤泥调成合适的柔软度。
最后才把和好的煤泥,用铁锹铲成一块一块儿的煤饼。
于思远看着好玩儿,眼馋的不能行,跑去刘婆婆家借了一把铁锹,跟着何叔做起了煤饼。
于心月帮不上忙,只能回屋里给两人泡了两杯茶,等他们打累了,好过来润润嗓子。
正是大中午的,太阳很毒,把整个院子照的暖烘烘的,两人不停的忙碌,不一会儿就出了一身汗。
柳青青从旁边打了盆水,还拿了根毛巾,让俩人流汗的时候可以擦一擦。
整整打了一个多小时,两人才把所有的煤泥打成煤饼,这时,院子里也躺满了黑乎乎的方块儿。
远远望去,就像有人在玩扫雷游戏。
一下午的时间,煤饼根本就晒不干,最少也得晒上2到3天。
不过中午的太阳大,一开始打的煤饼已经微微发硬,已经有了些许干燥的迹象,也许等不了多久,它就会彻底干掉。
看着满院子的煤饼,老何跟于思远对视了一眼,嘴角都不由自主的挂上了微笑,这可是他们一中午的辛勤付出。
“小远,干得不错。”拍了拍于思远的肩膀,老何忍不住夸赞。
“辛苦了你们俩,都过来洗洗吧。”柳青青把盆里的脏水倒掉,又打来一盆清水。
“好。”两人把工具收拾妥当,这才走了过来。
…..
几天很快过去,院子里的煤饼在第一场风雪来临之前,终于收回了屋里,也彻底晒干。
当然更令于心月开心的是,也就在今天,她收到了某人的快递和信件。
两人基本上一个月通两次信件,信件通的多了,相互之间也就慢慢熟悉起来。
时云深会给她讲部队里的趣事,也会给她买些新奇的玩意儿邮寄过来。
这不,天冷了,这次快递过来的不仅有呢子大衣,还有羊毛小皮靴。
呢子大衣并不是大众喜欢的大红色,时云深买的是军绿色,这点儿非常适合于心月的审美,穿上有点像穿了军装的感觉。
小皮靴也不是传统的黑色,而是深棕色的。
她皮肤本就偏白,白皙的血管都能看得出来,连脸蛋上的几根汗毛都清晰可见。
因此穿上军绿色的呢子大衣和棕色的小皮靴,不仅显的气质好了,人也更好看了。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时小子的眼光真是不错,这衣服跟鞋子就是好看,特别是穿在咱们家月月身上。”看着亭亭玉立的小孙女儿,萧老太太笑的皱纹都多了几条。
“哪里是他眼光好了,明明是咱们家月月长得漂亮,跟他买的衣服有个屁的关系。”不服气的于思远,小声逼逼。
要不是时云深不在,他都想抓住他咬上几口了。
可恶的臭男人,勾搭走了他软乎乎的妹妹。
亏他以前还当他是偶像,还想着以后做跟他一样的男人,呸,臭不要脸!
明明都是二十岁的老男人了,干嘛还惦记他年纪还小的妹妹,哼。
“臭小子,嘀嘀咕咕的都说的什么。”萧老太太压根没听清,一个巴掌朝他拍过去。
“哎哟,奶,我最亲的奶奶,我什么都没说,您大人有大量,饶了我,饶了我吧。”于思远就这点儿好,不管是不是他错了,首先先求饶。
萧老太太也没想着真打他,眼皮一翻,白了他一眼,一把推开了他。“边儿去,耽误我的正事儿。”
于思远“…..”感情就月月是亲生的,我是捡来的呗。
就月月的事儿是正事儿,我们的都不是呗!
不过这些想法,他也只敢在心里想想罢了,要敢说出来,奶奶的铁砂掌,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绝对可以让他悔恨终生…
热闹了一阵儿,于心月才换下身上的衣服,也不知道过年、时云深能放几天假?
到时候他们回京都过年,也不知道能不能见到对方?
“月月,你没事儿吧?”见她发呆,于思远用胳膊肘轻轻顶了顶她。
“哦,没事儿。”回过神,于心月的心里一阵懊恼,想那么多干什么?车到山前自有路,管他呢!
下雪的第二天,村里就通知大家到大队部去领粮食。
现在才刚十月底,要等到过年,很多人的粮食已经不够吃了。
反正之后的日子又不下地,也没有工分入账,早算晚算都一个样。
要不是前段时间忙着秋收,又加上交公粮,准备猫冬,一系列的事情挤到一起,也不会拖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