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由此给棕熊王国、靳家及金刚巨猿一族造成的利益损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金猿王顾不得了,没办法,突破晋升七阶,成为亲王级御兽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一尊七阶御兽金刚巨猿,纵使单挑十尊六阶灵兽金刚巨猿,都是轻而易举,其中的提升之大,怕是十倍不止!
既然已经协商一致,自是没必要继续耽误时间,冰粹璃直接在两人前方与六阶灵兽金刚巨猿之间的空地上方,召唤出了她的第三个御兽空间,一个直径足有一百六十多米的虚幻球体。
六阶灵兽金刚巨猿随即跨步迈入虚幻御兽空间球体区域内,片刻之后,契约订立成功,冰粹璃收起她的御兽空间,由龙易超揽着,御空飞行,踏上归途。
至于丢了族中王者的金刚巨猿一族,少了背景靠山的靳家,缺了一尊护国级强者的棕熊王国,又有谁会在意呢?
这其中,棕熊王国的王室属于纯亏,金刚巨猿一族和靳家,虽然目前尚未获得好处,但等到将来玄玉军渗透扩张进入棕熊王国境内,它们必然能够凭借冰粹璃的情面,得到优待。
只是如今玄玉军未至,失了主心骨的金刚巨猿一族和靳家,怕是要体验一段时间的窘迫,算是获得大富贵前该有的劫难。
金猿皇失踪的真相,临时没必要告诉靳家和金刚巨猿一族,并且,告诉他们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不会改变他们即将遭遇的窘境,反而有可能增加额外的风险。
金猿皇失踪以后,在棕熊王国境内造成了不小的轰动,至于棕熊王国之外,受限于御兽世界信息传递沟通的低水平,造成的影响随之迅速衰减。
棕熊王国境内的轰动,显然与早已离开的龙易超无关,他与冰粹璃返回风灵城之后,再次进入修炼状态,日复一日,过得倒也算是平静。
与金猿皇订立契约之后,冰粹璃已是中高层次的侯爵级御兽师,放在任何一个御兽王国,都是一方诸侯般的存在。
金猿皇为七阶御兽,冰粹璃是三阶御兽师,则金猿皇带给冰粹璃的综合身体素质加持比例按照三阶计算,差不多是一百一十二分之一。
金猿皇是身高一百六十米左右的巨型御兽,它的综合身体素质的一百一十二分之一,已经非常夸张,足以比拟侯爵级御兽,因此,仅凭金猿皇的加持,冰粹璃便已是侯爵级御兽师。
除了综合身体素质方面的加持以外,还会随着契约订立而觉醒天赋神通,冰粹璃与金猿皇订立契约后,觉醒的天赋神通名为巨力,属于力量方面的固定加持类天赋神通。
金刚巨猿一族的天赋神通-巨力,初始固定加持比例为二点五倍本身力量,属于被动加持,能够持续生效,最主要的限制就是本身的体力和能量。
天赋神通-巨力给金猿皇额外增幅的力量,不会加持给冰粹璃,契约御兽为御兽师加持的综合身体素质,从来不包括天赋神通附加的额外属性。
契约御兽的所谓综合身体素质,是剔除天赋神通之后的基本综合身体素质,由天赋神通额外附加的力量、防御、身体强度或者速度等,均不会对御兽师进行加持。
天赋神通-巨力是金刚巨猿一族最容易觉醒的天赋神通,一般会在无位阶凡兽晋升为一阶灵兽或者御兽时觉醒,觉醒概率超过百分之六十。
冰粹璃并没有好运的觉醒金刚巨猿一族的成长类天赋神通,不过,天赋神通-巨力虽然比较基础、容易觉醒,但在金刚巨猿一族的七大天赋神通中,却最适合她。
按照龙易超为冰粹璃规划的变强路线,她已不可能拥有冰原狼皇一族的七大天赋神通,无法构成完整自洽的天赋神通体系,而是转为堆叠综合身体素质和纯粹攻击力。
假如将来冰粹璃契约一只玄玉蚁或其它蚁类,觉醒天赋神通-天降神力,她能够爆发出来的破坏力,必定极其惊人,而天赋神通-巨力,还会将这种惊人提升二点五倍!
届时,整个御兽世界,冰粹璃的攻击力,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仅次于龙易超,或许会有缺憾,但仅凭超强的攻击力,就足以在整个御兽世界横行无忌!
合一流能够兴起的原因之一,便是能够形成完整自洽的天赋神通体系,不仅基本没有短板,还能对长处进行提升,只是提升幅度远远比不过神通流而已。
成长类天赋神通为何重要?仅仅是因为具有成长性、能够修炼提升?当然不是,成长类天赋神通,其实是构成一个完整天赋神通体系的核心。
固定加持类天赋神通的加持比例、提升幅度、防御强度或者增强程度等,是永恒不变的吗?当然不是!
固定加持类天赋神通不仅会随着御兽师、御兽及灵兽的位阶提升而增强,还会受到成长类天赋神通的修炼进度影响,随着成长类天赋神通的增强而增强。
譬如冰粹璃,她目前有三个天赋神通,分别为天赋神通-冰之极速、天赋神通-控冰、天赋神通-巨力。
其中天赋神通-冰之极速和天赋神通-控冰来自于两尊七阶冰原狼皇,属于同一个体系,修炼提升天赋神通-控冰,便可增强天赋神通-冰之极速,提升加速的增幅比例。
天赋神通-巨力则与天赋神通-控冰不是一个体系,冰粹璃无论将天赋神通-控冰修炼的多强,都无法提升天赋神通-巨力的增幅比例,只能一直维持初始增幅比例。
七阶金刚巨猿金猿皇拥有完整自洽的天赋神通体系,通过修炼两个成长类天赋神通,天赋神通-巨力的增幅比例会随之缓慢提升,完全有可能达到三倍,甚至更高。
一个完整自洽的天赋神通体系,一般包括作为核心的成长类天赋神通、治疗恢复再生类天赋神通、防御自保类天赋神通、增强自身优势类天赋神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