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5年,3.28日清晨。
结束岭南海军陆战队的工作后,朱允林乘专机飞抵长安。
在今天早上,有一场外事活动,接见来访的高丽国外相玄善基。
最近高丽半岛局势陡然升温,高丽与南寒多次剑拔弩张,陈兵边境,双方都有一统半岛之势。
随着局势地不断恶化,南寒为了在气势上打击高丽,邀请米国和东洋国举行三方联合演习,以此来震慑高丽。
但高丽向来强硬,立马宣布进行弹道导弹试射,直接向东洋海发射红星-7中程导弹,回应米东寒军演。
就这样,双方不断升级局势,此时的板门店附近,双方已经陈兵将近十万了,但凡有一点火花,可能都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南寒因为有米国明确支持,也是酒壮怂人胆,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懦弱了,面对高丽的核威胁,直接选择无视。
高丽为了打破外交上的孤立无援,立即派出外相,到龙国,毛国,以及大明等国访问,希望获取这些国家的支持。
毛国现在自身难保,根本没有精力来管高丽,虽然在声明上义正言辞的支持高丽,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动作。
龙国的政策一直是主张半岛无战事,所以自然是不会拱火,而是呼吁各方保持冷静,不要升级冲突。
同时龙国也向南寒发出警告,不要试图挑起战争,后果你承受不住。
虽然龙国也没有表示明确支持,但还是能看出来,是向着高丽的。
在连续走莫斯城跟燕京后,高丽外相玄善基来到最后一站,长安。
早上九点整,高丽外交代表团搭乘龙国包机,抵达长安国际机场。
大明礼部外务局东亚司司长,高丽驻华大使等相关人员,在机场迎接。
随后,玄善基乘坐礼部的专车,前往乾清宫。
半小时后,车队抵达皇宫。
玄善基下车,在礼部右侍郎的陪同下,步行至乾清宫。
朱允林正站在乾清宫东门的大殿内,红毯铺设到殿外,身旁都是记者。
“请”
礼部右侍郎伸出手,示意玄善基进入大殿。
玄善基笑着点点头,“谢谢”
随后,玄善基缓步踏上红毯,走进侧门。
在步行至门口后,礼兵推开门。
随着玄善基步入大殿,记者们纷纷按下快门键,开始拍摄起来。
见大明皇帝正站在殿中,玄善基加快了步伐,面带笑容地朝朱允林走去。
朱允林见玄善基过来了,主动伸出手,“欢迎你,外相女士”
玄善基双手握住朱允林的手,笑容满面地回道,“谢谢陛下思密达”
随后两人面相记者,接受媒体的摄影。
完成外交见面后,朱允林邀请玄善基进入内厅,正式开始会谈。
进入正式会谈后,现场的媒体全都退去,只有大明皇家通讯社的记者得以留下,进行简短的新闻记录。
崔善基跟随朱允林进入,高丽的随行人员,也在大明礼部官员的陪同下,进入内厅。
因为崔善基只是外相,所以朱允林自然是坐中央主座的。
高丽的代表团坐在朱允林的右侧,大明礼部官员坐在左侧。
会谈开始,朱允林首先对高丽代表团的到访,表示欢迎。
玄善基则首先传达了高丽第一领导对大明皇帝陛下的诚挚问候。
朱允林点点头,笑道:
“去年在贵国访问,我与贵国领导达成了共识,我们大明的外交政策是一贯的,我们是主张和平的国家”
“现在半岛局势紧张,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玄善基认真聆听朱允林的讲话,时不时的还做起了笔记。
会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由于朱允林在场,双方并没有就具体事情进行深入交流,只是浅谈。
等到接见结束后,大明礼部尚书与高丽外相的会谈,才是真正的步入主题。
因为谈及具体事务时,难免会产生分歧,而这种分歧控制不住,便会产生矛盾。
所以一般涉及到具体事务,特别是夹杂着礼仪关系的事务,领导人都是不参与讨论的。
领导人之间的交流,都是轻松和蔼的,真正舌枪唇剑的,往往都是各国部委级的会谈。
11点,接见仪式结束,高丽外交代表团回到高丽驻明大使馆休整,等下午三点,大明礼部尚书宋元江,将在内阁政务院,正式会见玄善基。
12点,宋元江应召来到养心殿。
朱允林召宋元江前来,当然是为了半岛政策。
进入养心殿,宋元江行礼后,便开始聆听皇帝的指示。
朱允林看向宋元江,没有直接下令,而是反问道,“宋爱卿,你是外交老人了,你怎么看待目前的半岛局势”
宋元江沉疑一会儿,躬身答道:
“回禀皇上,依臣愚见,目前半岛局势,只是风声大雨点小罢了,不足为虑”
“哦?”,朱允林好奇地看了宋元江一眼,“此话怎讲?”
宋元江笑了笑,答道,“皇上,您正值风华正茂之年,可能不曾对高丽与南寒有所了解”
“臣在二十年前,出任过大明驻高丽大使,对于这两个国家的事情,臣是再清楚不过了”
“双方都在喊着统一,可是实际上,他们谁也不想统一,之所以叫得这么凶,不过是演给民众看罢了”
“高丽的情况,想必陛下早已清楚,臣就不多阐述”
“至于南寒么,他们是财阀当政,如果真统一了,那么将会多出两千多万贫民,一旦如此,他们的利益就会受损……”
“所以,统一,这只是高丽和南寒当局宣传的手段罢了,真到最后那一刻,他们是打不起来的”
朱允林听完,缓缓点了点头。
“宋爱卿所言有理……”
“既然如此,那咱们该怎么做?”
宋元江想了想,回答道,“皇上,半岛就是一趟浑水,咱们还是不去掺和为好”
“高丽此番派代表前来,无非是要钱和要武器,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我们只需含糊其辞便可,以中庸之道化解”
朱允林点点头,“那便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