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华的神情专注而坚定,仿佛在与时间赛跑,竭尽全力将这台机床尽快呈现在大家眼前。
终于,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吕华完成了最后的组装环节。
当他轻轻按下启动按钮时,这台复刻的高精加工机床宛如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平稳而有力地运转起来。
那一刻,仿佛整个车间都沐浴在了一种新生的光辉之中。
随着机床的启动,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地响起。
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振奋不已。
他们深知这台机床的诞生意味着抗战事业将迈入一个新的篇章。
而吕华,无疑是这个伟大时刻的缔造者和见证者。
机床组装完毕,吕华并未停歇。
他转身面向那些早已翘首以盼的军工同志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教学。
这些军工同志们,不仅是八路军最精锐的工匠,更是当今华夏最顶尖的技术人才。
他们原本是大后方各个大学的学生、老师,甚至教授。
在386旅通电全国以及不断取得胜利的感召下,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这场伟大的抗战之中。
在来之前,他们或许曾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期望自己能与386旅的战士们并肩作战,奋勇杀敌。
然而,当他们填写了参军表格后,却并未被送往新兵营。
相反,他们被召集起来,送往了八路军新成立的工厂。
这一转变让许多人心中产生了不满,他们是来杀敌报国、血战沙场的,而不是来当工人的!
然而,当他们真正踏入工厂,见识到那些即将由他们亲手制造的物品时,心中的不满瞬间烟消云散。
磺胺、无烟火药、采煤、炼钢、火柴、蜡烛、纺织、零食、纱布……
这些看似平常的物品,却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显得弥足珍贵。
玻璃厂,水泥厂,水电厂,陶瓷厂,医药厂……
这些工厂虽然规模不大,甚至被有些人戏称为“土作坊”,但它们却如同星星之火,逐渐在这片土地上燎原。
八路军不知从何处搞来的技术,让这些小工厂在晋州大地遍地开花。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品,却神奇地带动了光复区的经济繁荣,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些军工同志们,则是这些工厂中的佼佼者。
他们在签订完长达十年的保密协议后,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
站在吕华跟前的张伟,永远也忘不了那天被保密科同志找上门的场景。
那位来自保密科的同志神情严肃地告诉他:
“张伟同志,鉴于你的优秀表现和卓越才能,组织需要你,国家更需要你。
如果你愿意的话,请签了这份协议跟我们走。不愿意的话,就当我们没有来过。”
张伟好奇地接过协议,一字一句地细细品读起来。
协议上的福利待遇不可谓不丰厚,但条件也非常苛刻。
总而言之,要求就两个字——保密!
只要签署了这份协议,档案将直接封存做牺牲处理,而且十年内不准跟外界有任何联系。
除此之外具体要干什么,协议上并未详细说明,只有标题栏“祖国的召唤”那几个大字在默默地诉说着什么。
张伟看完后沉吟良久,最终抬起头坚定地回答道:“协议我可以签,但我必须知道你们要我去做什么。
还望同志能在保密的范围外给予一定的提示。”
保密科的同志点了点头,最终吐露了一个词——“兵工厂”。
张伟毫不犹豫地签下了协议,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
然而当他被蒙着眼七扭八拐地送到兵工厂后,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惊呆了。
成片的厂房、流水线式的枪支弹药生产线……这竟然是八路军的兵工厂!
在这一刻张伟心中兴奋得难以自已,他终于明白386旅为何能屡战屡胜了。
原来,组织竟然已经在悄无声息之间建立起了一座如此庞大的兵工厂!
将这群工匠蒙着眼送到兵工厂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这个时代的间谍汉奸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无法完全分辨。
为了保护紫云山兵工厂的安全,我军只能采取这种极端的保密措施。
随着机床的轰鸣声渐渐平息,吕华开始了他的教学工作。
他知道接下来的任务同样艰巨——他要教会这些军工同志们如何驾驭这台高精度的机床,更要带领他们手工打造出一台电动铣床。
他深知这台机床对抗战事业的重要性,因此他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这些军工同志们。
“各位,”吕华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力量,“这台机床不仅仅是我们技术的结晶,更是抗战事业的重要一环。
从今天起,我们将用它来生产出更多精良的机床设备,为前线提供有力的支持!”
军工同志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台机床的每一个部件,每一个功能。”
吕华说着,开始逐一介绍机床的各个部分,从传动系统到控制系统,从切削刀具到安全防护,他都讲解得细致入微。
军工同志们围聚在机床周围,认真听着吕华的讲解,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吕华则耐心解答,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完全理解。
随着教学的深入,吕华开始引导军工同志们进行实际操作。
他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调整机床参数、如何更换切削刀具、如何进行日常维护。
每一次操作,他都要求军工同志们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确保万无一失。
在吕华的悉心指导下,军工同志们的技艺迅速提升。
转眼间半个月的时光匆匆而过。
这天下午,这群原本就对机床有所了解的军工同志们,在吕华的耐心指导下,终于成功制造出了首台手工电动铣床。
这台机床的诞生,无疑是对他们辛勤努力的最好回报。
为了表彰兵工厂同志们的杰出贡献,赵刚特意策划了一场联欢晚会。
然而,在这场欢乐的庆典中,大家却遗憾地发现吕华并未出席。
原来,在夕阳还未完全落下之际,他便已骑上战马,疾驰向即将爆发战斗的汾城战场。
又经过一个半月紧锣密鼓的筹备,正值40年大年初一前夕,汾城战役的战鼓已然敲响。
拥有强大统筹作战能力,并被任命副总指挥的吕华,自然要亲临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