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毕业证后,芊寻每天都会花些时间在几个大厂子门口蹲守,遇到守门的大爷还会和人家多聊聊,希望能碰到招工的机会。
而张氏和王氏他们也都一直在帮她留意,但奈何等工作的人太多,一般有机会都被上面的人给内部消化了。
刚好又遇上了68年知青下乡的高潮,别说招工考试了,就连家里长辈要把工作让给小辈街道和知青办的人都不认。
所以在这个时间点,芊寻也被知青办上门让她支持国家政策报名下乡了。
“小赫啊,你有没有办法,你妹妹从小就没吃过苦,可不能下乡啊。”
张氏拉住言赫的手臂焦急的问道。
原来今天傍晚他们家在吃晚饭的时候,知青办的人上门,告诉他们家有两个孩子,不是独生子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人下乡当知青。
话里话外都说必须要去,连转让工作都不行,吓得张氏当时就急了。
还好言赫今天下班早,稳住了张氏才没让她和知青办街道办的人发生冲突,说出什么不好的话来。
“妈妈,我去下乡,哥哥已经有工作了,我们家要是不去一个,不说邻居心里嘀咕,就说你和哥哥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的。”
纵使芊寻心里有准备,也没想到知青办的人会那么快上门。
她虽然对于下乡不排斥,知道只要她坚定的在乡下待个八九年就可以通过考大学回城。
而且她可是有空间在身上的,她相信即使在乡下离开母亲和哥哥的庇护她也可以过得好。
“妈,我觉得妹妹下乡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看最近几年城里还有得乱。我们家的情况虽然在过来的时候已经做了掩饰,但是您不要忘湘城那边还有人呢。”
柳言赫其实觉得妹妹下乡或许比在城里要好。
他和妹妹都有空间在,他相信妹妹下乡后不会亏待自己。
而他在政府工作,上面传下来的各种文件和新的政策他也能提前知晓,加上他也有空间,保护母亲不是问题。
从去年开始,国家发布的政策就特别让他胆战心惊。
他觉得他们国家病了。
父母举报孩子,孩子被刺父母,学生殴打老师,发生的各种事,都让他觉得与其在城里遭受风雨,不如到群众中保护自己。
“我担心芊芊她在乡下支撑不住怎么办。”
张氏泪眼婆娑。
他们虽然也会在院子里种些蔬菜,但那只是小打小闹,种的也只够他们一家人吃的面积不多,更何况是他们三个人一起干,没多久就做完了。
以前她是见过家中佃农秋收的,气温炎热辛苦,和在城里干活完全是两回事。
“种地那么辛苦,要不我把工作让芊芊接班吧。”
张氏还是接受不了自己娇养的女儿要下地干活。
“妈,您先冷静,我之前就和你们说过,从去年开始上面发下来的文件,各种政策我觉得很不乐观,芊芊与其在城里小心谨慎,不如下乡好了,乡下要自由得多。只要不犯错,不耽误农忙村民们不会管太多的。要不是妹妹今年才毕业,我去年都想叫她和锦夏一起下乡了。”
看到张氏一脸崩溃的的样子,言赫仔细和她解释缘由。
他从不看轻妹妹,从小他就觉得芊寻很有想法,总是会不经意说些能给她们灵感的话。
他妈妈还是把小妹想得太弱了。
前年大学闭校后,雨霏和锦夏就回来了,因为太过突然,家里没有准备,加上工作岗位一直都稀缺,直到去年才等到一个岗位。
谁知道上面推崇知识分子下乡,刚好去年言澈又高中毕业,王氏家三个孩子都在家,知道消息的知青办直接上门要让一个人下乡。
最后就是工作岗位给了雨霏,锦夏直接自己去知青办报了名,言澈那边也刚好有当兵的名额,被他推荐进了部队。
“是啊妈妈,我也是很强的,我会做饭饿不死自己,最重要的是您别忘了我和哥哥身上有什么在的呀,平常在家里我帮忙种菜,至少不是一无所知嘛。”
芊寻跑到张氏身边抱住他的手,还不忘朝她眨了眨眼。
最后的结果是张氏听了儿子的分析,女儿的保证和撒娇后不情愿的同意了。
第二天一早,得到消息王氏和雨菲特地请了假过来。
这些年他们相处得很亲密,遇到事大家都会互相商量。
“真没想到居然还搞强制性那套,这不就和以前封建社会那套吗。”
王氏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这段时间他们都在帮忙留意工作,谁知道这才几天就这样。
“妈,你在外面可不能这样说啊,咱们芊芊是服从国家政策,做积极进步的知识青年,下乡是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呢。”
雨菲知道她是想到在乡下的妹妹了。
要知道被其他人听到王氏这话,一定会被举报,到时候他们肯定得不到好下场。
“是啊,妈妈婶婶,雨菲姐姐说的对,我是去给你们争光的,大家可不能拉着个脸啊。”
芊寻好笑的看着母女俩的互动,大家经过那么多年还是和以前一样,真好!!!
张氏和王氏他们也被芊寻耍宝的话逗笑,这孩子从小就很让人放心,张氏不禁在心里想也许言赫说的是对的,在城里与其过得小心谨慎,倒不如到乡下去,至少没有那么多的人盯着。
因为王氏母女在,等言赫下班后,几人一起给芊寻出谋划策,帮她参考去哪个地方好。
对于下乡的地方芊寻心里是有想法的,前世哪个宅女没过几本穿越重生的年代文。
书里可说了,下乡还是选东北那边为好,至少一年只需要干一半时间的活,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猫冬了。
说着就把她的想法和大家说了一下,张氏听到后,忙叫言赫去打听情况是否属实,弄得他直接无语。
“妈,你们是不是忘了,锦夏不就在东北吗,去年写信回来的时候也说了和妹妹说的差不多。”
没得办法,他们太过于紧张,全然将在东北下乡的锦夏给忘了,今年过年的时候锦夏还给他们寄了很多山货呢。
张氏和王氏听了面面相觑,好像是这样,不禁想这件事以后一定要瞒着锦夏不能让她知道了。
所以他们还是决定和锦夏一样也报名去东北那边。
第二天一早就一个人拿着户口本去知青办报名。
和她想的一样,这年代通讯不发达,觉得东北那边太冷了,所以报名的人不多,大部分都觉得报南方好,所以南方的名额很受人们青睐。
报好名后他们还给了她二十块钱的补助和一百块钱的安家费呢。
报完名的芊寻,骑着自行车往百货大楼去。
刚刚知青办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因为时间原因他们这批还有三天就要出发。
那些到了最后一天还不报名的,出发那天知青办和街道办的人会直接到家里抓了人送车上去。
而且还得受批评,家里有工作的直接影响评优评先,听到这,芊寻不免松了口气,还好她来了,不然影响到家里人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