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们如狼似虎般上前,叉住李业的双臂,将他往殿外拖。
“陛下……”
李业双脚乱蹬,拼命挣扎,惊恐地嘶喊:“陛下饶命啊,臣只是为大局着想,为陛下和众将士谋一条生路啊……”
任凭李业如何求饶,袁术始终不为所动。
李业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渐渐远去,直至消失殿外。
噤!
大殿之中,群臣被袁术的雷霆之怒震慑住,瞬间陷入一片死寂。
原本还打算开口谏言的几位大臣,见状立刻悄悄退了回去。
他们生怕下一个被拖出去的人,就是自己。
袁术胸膛剧烈起伏,愤怒的情绪还未完全消散。
任何敢动摇他决心的人,都将是李业的下场。
“杀得好!”
阎象冷喝一声,语气决绝道:“陛下,臣虽已年迈,但三分热血尚存。”
“明日,臣愿与众将士一起,为陛下守城。”
袁术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有不甘!
有后悔!
还有一丝迷茫!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阎象,才是自己真正的肱骨之臣啊!
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否则,他定然要认真听取阎象的忠言。
袁术深吸一口气,目光缓缓扫视全场,沉声道:“明日若曹军攻城,朕定要亲自登上城楼,与守城将士们并肩作战,人在城在,城破人亡!”
最后关头,一生自命枭雄的袁术,终于血性了一把!
“诺!”
“诺……
殿中的文臣武将,齐声拱手领命。
当夜,袁术命袁涣代笔,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给袁绍,向袁绍低头求援。
信中内容如下:
【绍兄如晤:自别之后,常念手足情谊,今弟身处绝境,万不得已,向兄求助。
汉室衰微,摇摇欲坠,早已失天下之威权久矣。
天子虽在,却如傀儡,政令皆出自权臣之门。
四方豪杰并起,逐鹿中原,分裂疆土,其势恰似周之末年,七国纷争,动荡不堪,最终强者兼并弱者,天下重归一统乃大势所趋。
袁氏一门,四世三公,虽累世受汉室厚恩,但如今天命当兴。
昔日高祖斩白蛇起义,开大汉四百年基业,今亦有诸多符瑞皆应在袁氏。
兄如今坐拥冀州、青州、幽州,三州之地,民户百万,论兵力之强盛,无人能与兄相比;
论德行之高远,亦无人能出兄之右。
反观曹操,不过是妄图螳臂当车,以扶衰拯弱之名,行窃国篡权之实。
他怎能延续汉室已绝之命脉,挽救这将倾之大厦乎?
如今弟与曹操对抗,屡战屡败,势力渐微,已至穷途末路。
弟自知德行不足,无力振兴袁氏,愿将帝号归于兄长,自此诚心归附。
弟麾下虽兵马折损不少,但尚有忠义之士愿追随左右,可为兄效力。
望兄念及同宗之情,伸出援手,救弟于水火之中。
待局势稳定,弟愿与兄携手,共图大业,重振袁氏威名,成就不世之功。
弟袁术叩上!
仲氏元年,冬月二十三。】
可以说,为了忽悠袁绍出兵帮忙,袁术几乎是豁出去了。
甚至,连让出帝号的承诺都给了出来。
至于袁绍信不信,那就鬼知道了!
……
寿春城外。
曹军大营一片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营帐间,士兵们相互庆贺,谈论着今日的大胜,酒香与食物的香气在空气中四溢飘散。
这一幕,与寿春城内愁云惨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荀攸刚刚完成了战后结果的统计工作。
今日一战,曹军可谓大获全胜。
据统计,曹军斩杀袁军士兵多达两万三千余人,还俘虏了六千余人。
那些在激烈战斗中散落的残肢碎肉,实在难以完整统计,便只好忽略不计。
而曹军自身的战损情况,低得几乎令人咂舌。
步兵,零伤亡!
虎豹骑,仅仅战死五十余人,轻重伤一百余人。
这样悬殊的战损比,让荀攸差点惊掉了下巴。
他反复核查了好几遍,才敢向曹操汇报。
曹操听完荀攸的报告,欣慰点头:“嗯,意料之中。”
见曹操反应如此平淡。
荀攸愕然一愣,旋即无奈转过头,看向身旁的郭嘉,微微扬了扬下巴。
“哈哈……”
郭嘉爽朗笑了起来,“公达啊,我之前就跟主公仔细分析过,此战的战损比之所以如此夸张,主要得益于咱们的新式武器八牛弩。”
“正如主公所说,咱们得尽快调整作战思路了。”
“不然,咱们恐怕就要跟不上这瞬息万变的局势,只能回家抱孩子喽,哈哈……”
郭嘉说完,自我解嘲地笑了笑。
“哈哈,确实如此!”
荀攸苦笑了笑,随后戏谑地看向郭嘉,“奉孝,我回家还能抱抱孩子,可你呢,连婆娘都没有,想抱也没处抱啊?”
“切!”
郭嘉白了荀攸一眼,满不在乎说道:“找个婆娘还不简单?听闻袁术后宫佳丽众多,等攻破寿春城后,大不了我向主公请求,赏我一个袁术的姬妾,婆娘不就解决了。”
“哈哈,这个可以有。”
曹操莞尔一笑,点头表示赞同。
三人闲聊了片刻,便言归正传。
曹操神色一正,难掩兴奋说道:“奉孝、公达,傍晚时军统司传来消息,袁术麾下大将梁纲,已然弃暗投明,向我们投诚了。”
“真的吗?”
荀攸眼中闪过一抹诧异,紧接着惊喜之色浮上面庞,“那简直太好了!梁纲投诚后,不但大大削弱了袁术的实力,还给寿春城中的袁军士气,给予了沉重打击。”
“如此一来,咱们破寿春城就更容易了。”
郭嘉眼中亦是异彩连连,嘴角勾起一抹轻笑:“哈哈,这还真是墙倒众人推啊。”
“看来袁术气数已尽,连他的得力干将都弃他而去。”
“有了梁纲兵马的加入,咱们的兵力就更加充裕了,攻破寿春指日可待。”
曹操轻捋胡须,脸上笑意更浓,点头道:“正是如此!不过唯一可惜的是,军统司并没有劝服庐江李丰。”
“否则的话,我无需等刘备跟刘表,就敢立即下令,强攻寿春城。”
荀攸苦笑了笑,劝慰道:“主公无需介怀。属下估计,李丰一旦得知梁纲弃暗投明,则必然会仓皇逃回庐江。”
“如此一来,他对我军攻打寿春城,再也没有任何威胁。”
“待我军攻破寿春城后,李丰孤守庐江,最终要么选择投效我们,要么就等着被灭吧。”
“公达所言有理。”
曹操微笑点头:“待拿下寿春后,袁术势力必然土崩瓦解,这豫州之地,便尽归我手了!”